最近《抓娃娃》这部电影的评分很高,有不少人去电影院看了,说是建议所有的父母都去看一下。还有人说《抓娃娃》这部电影是今年最好看的喜剧电影,虽然看的过程有点搞笑,但看完之后就不自觉陷入思考。

看到网上的评分这么好,我也忍不住去看了,说实话,确实还不错。我和朋友看完之后,都热烈讨论了一番,其中讨论最热烈的一个话题就是:“马继业为何不继承家产,非得考体育?”我朋友的看法是:“我要是马继业,学习成绩那么好,家里那么有钱,直接考清北大学,然后按照父亲的计划,继承家产了。”

我的看法其实和她有所不同,如果我是马继业,其实也会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关于马继业为何不继承家产,我解读出3个原因。
首先,孩子的叛逆期。马继业正面临高考,高考的年纪也就是十七八岁。回想我们大多数人的十七八岁,都是和父母对着干的,父母想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偏偏不干。有些事情,父母经历过一次,不想再让孩子去受苦,但大部分叛逆期的孩子都想去亲自尝试一下父母口中所谓的苦。

马成钢的教育方法其实是没错的,因为他的大儿子被他养废了,他害怕小儿子也在奢靡的生活中失去自我,所以才选择“穷养”,“穷养”出来的孩子确实也不差,马继业成为了品德兼优的好学生。
他本应按照父亲的规划一步步考大学,读商学管理,但是他突然自我意识觉醒,尤其是发现父亲一直在骗他之后,就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这是他对父亲的一种反抗。

其实马继业选择学体育之后,他的天赋还是不行,成绩也达不到前三。可能很多年后,马继业回想起来,自己可以不吃体育的苦,但在年轻的时候,他不撞南墙不回头,就想试试自己能到什么程度吧!
其次,欺骗的代价。马成钢对儿子的教育很重视,所以在小时候就把李老师请到了家里,还让李老师假扮马继业的“奶奶”,李老师很懂教育心理学,她从小就告诉马继业,做人要守信,要诚实,人无信而不立,但是李老师自己都在欺骗马继业。

当马继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是谎言时,他的世界观都崩塌了。生活在院子里的邻居,都是父亲请来的演员,马继业日常生活的范围,充满着监控,所有人都在监视他的生活。
要是马继业发现父亲欺骗了他,他还朝着父亲安排的路走,那他多半就会废了。因为等到年龄越来越大,他对父亲的怨念会越来越深,觉得自己一生都在为父亲而活,没有一点自主的思想。

马继业勇敢踏出与父亲背道而驰的那一步,是电影的点睛之笔,也会让所有家长和孩子有所感悟。作为家长,不管家里是穷是富,都不能欺骗孩子,善意的谎言不会伤害人,但是会产生隔阂。而作为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不能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而委屈自己。
最后,坚持梦想。看完整部电影你会发现,马继业好像没什么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跑步。他一直在按照父亲安排的轨迹生活,这样是很可怕的,马继业的学习成绩好,是所有名师培养的结果,但要是离开了这些名师,马继业可能啥也不是。

换个说法,那就是一旦马继业的父亲去世,马继业继承了家产,他还能得到这么好的优待吗?马继业天生没有商业头脑,他从小跑步去上学,所以跑步速度快,第一次接触跑道的时候,他很兴奋,想要为国争光。
但马成钢在半夜的时候,涂了麻药在马继业的脚上,并带着马继业去看骨科医生,医生欺骗马继业说,他以后不能跑步,然后马继业就荒废了爱好。

多年之后,马继业还是耿耿于怀,想要尝试一下自己在跑步方面的潜力,但因为多年没训练,已经赶不上别人了。马继业选择考体育大学,其实就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马继业的梦想就是跑步,哪怕结果不好,至少他也为了坚持梦想而努力了一把。

《抓娃娃》是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有一些人读出了电影中对教育的讽刺,娃娃要从小抓起,但并不是每一个娃娃都能像马继业这样幸运。
也有些人说电影宣扬了不正确的价值观,马成钢是首富,所以他随手一挥,就能让人乖乖听话,这根本就不是在锻炼孩子,而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实验品。

正所谓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电影的解读不同,其实你只要往正能量方向去想的话,就会发现《抓娃娃》其实就是告诉家长和老师,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你如何看待《抓娃娃》这部电影呢?觉得它好看吗?欢迎在文末留言评论,本文由娱叹原创,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赞收藏加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