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总是军委排名第一的副主席,为何他不主持中央军委会议?

殷红如似血 2025-01-04 10:15:51

朱老总在军队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他是缔造人民军队的中流砥柱之一,从红军到解放军,每一步,他皆举足轻重。

朱老总不仅仅是三军总司令,更是“朱毛红军”的精神领袖,与毛主席并肩而行。

朱德与毛主席的情谊,不仅是战友,更似兄弟,同甘共苦,风雨同舟。

若论军中,朱德无疑是举足轻重的角色。

虽非毛主席,然在全军之中,位列第二,建国后更是十大元帅之首。

朱老总是军委排名第一的副主席,为何他不主持中央军委会议?

为何不主持中央军委会议?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朱德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另一道任命,朱德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1月,中共中央成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朱德领衔,任书记职务,掌握党内纪律大权,直至1955年3月。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27日,朱老总再次被推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责任越大,担子越重。

此时,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被撤销,而新的中央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朱德则列为第一副主席。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朱老总是军委排名第一的副主席,为何他不主持中央军委会议?

朱老总曾是中革军委主席,中革军委与中央军委又是什么关系?

中央军委的历史,可追溯至1925年。

这一年,中共中央首次将军事工作置于战略核心位置,周恩来全面主持中央军委的军事事务。

可以说,彼时的军事布局,已经开始为后来的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1年11月25日,在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即“中革军委”正式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并未废除此前成立的中央军委。

当时,中央军委仍设在上海,周恩来也继续担任军委书记,指挥全局。

虽然中革军委在形式上隶属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但实质上,它的战略决策权仍然归属于中央军委。

中革军委成立时,朱德担任主席,彭德怀、王稼祥为副主席,而周恩来列为委员。

到了1931年年底,周恩来抵达中央苏区,开始全面接手军事工作。

他的到来,标志着军事指挥系统的重心向前线倾斜。

1932年8月,在兴国召开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进一步明确:在前方由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组成最高军事会议,周恩来为主席。

这项决定,既是由于周恩来担任苏区中央局书记,更重要的是他作为中央军委的首席负责人,肩负着整体指挥的重任。

到1934年,随着战局的复杂化,中央书记处决定成立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三者分别负责政治、军事和计划执行。

值得注意的是,“三人团”并未包括中革军委主席朱德。

1934年初,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朱德继续担任中革军委主席,而周恩来则被提名为副主席。

1935年7月18日,芦花会议上,中央政治局首次明确提及“中央军委”这一机构。

此次会议作出一项重要决议:由张国焘担任中央军委的总政治委员,并负责全面工作。

周恩来虽然调任中央常委工作,仍需在张国焘尚未熟悉工作前暂代其职务。

问题的关键在于,张国焘此时已是中革军委的副主席,为什么仍需担任“中央军委”的总负责人?

由此可知,中央军委与中革军委并非同一机构,两者职权泾渭分明。

政治局在8月初的沙窝会议上,又进一步决议:任命朱德为中央军委常委,意在加强与张国焘的斗争力量。

如果中革军委与中央军委为同一机构,政治局绝不会再为中革军委的主席朱德安排这样一个“额外”的常委职务。

透过这些历史细节,不难看出,中革军委从未真正掌握中央层面的军事决策权。

它是全国苏维埃政权下的军事执行部门,形式上虽有权威,实则在大局中地位有限。

中革军委不仅不能主导全局,反倒要听命于中央军委的指挥。

换言之,中革军委的存在更像是军中的“地方性机关”,负责地方事务,而真正的战略筹划和全局调度,依然由中央军委牢牢掌控。

中央军事部

中央军委最早名为“中央军事部”,实乃中国共产党军事体系的雏形。

1925年9月,军事部筹建,至1926年1月正式开展工作。

这一阶段的军事工作,虽名义上成立了军事运动委员会,但在党的整体格局中,军事的重要性显然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张国焘、周恩来、杨殷、关向应等先后担任过中央军委书记(或称中央军事部部长),皆在艰难局势下维持着党的军事事业。

1931年1月30日,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重组中央军委。

此时的周恩来、陈郁、聂荣臻等七人组成新的中央军委,周恩来担任书记,聂荣臻任参谋长。

重组后的中央军委,虽在组织架构上焕然一新,但早期党内对军事工作的忽视,依旧在各个角落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1927年11月,中央军事部一度被降格为军事科,隶属于中央组织局,由周恩来兼任科长。

周恩来对此深感不安,忧心忡忡。

他在1928年1月的中央常委会上提议重建军事委员会,以加强对军事工作的领导。

此提议虽获得了采纳,六大之后才决定恢复设立军委。

1928年夏的中共六大通过了《军事工作决议案》(草案),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都应集中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部。

这句话标志着党对军事工作认知的彻底转变。

同年,重新设立的中央军事部成为全国党的最高军事指导机关,似乎昭示着军事工作的重心已牢牢掌控在党中央手中。

1929年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军事委员会,军事部的职能被转移至军事委员会。

然而,由于周恩来当时身兼数职,忙于解决顺直省委的复杂问题,导致军事部与组织部的合并迟迟未能落实。

这一延误,使得军事部与军委两个机构一度并存,皆由周恩来分管。

1930年2月12日,周恩来再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整合军事部与军委,将二者合二为一,直接归属政治局领导。

这一提议得到了会议的采纳,随之成立了一个九人组成的军委,由周恩来、关向应、曾中生三人为常委,关向应担任中央军委书记。

中央军事部的名号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成为革命进程中的一段过往。

由此,党的军事指挥系统在组织结构上日趋健全。

尽管1930年4月3日的《中共中央通告第一○三号》高调宣告以后各地区组织的正式红军,一切指挥权完全统一于中央军委。

又于4月15日通过了《中央军委军事工作计划大纲》,明确强调“现在全国的红军都应集中指挥于中央军委之下”。

由于当时通讯落后,距离遥远,加之地方割据等客观因素,中央军委的统一指挥权终究未能完全实现。

实际上,中央军事部虽有名号加持,地位看似高于中央组织局的军事科,然其本质仍是个执行部门,而非决策机构。

聂荣臻曾在1931年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回忆起那个时代的军委时认为,那时的军委,主要是做一些军事方面的统计工作,汇总情况,人事分配等等,实质上更像是个组织性质的机构,远非一级领导机构。

这段评价揭示了早期中央军委的局限,它不指挥军队,只进行组织和联络工作。

直到1931年11月,中革军委正式成立,军事指挥的重担才终于落到了真正的“掌舵者”手中。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作为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终于承担起指挥全国军事力量的重任。

第一任负责中央军委日常事务的,乃是周总理。

周总理指挥若定,但毕竟分身乏术。

除军事外,他还兼管外交、内政等多重事务。

1951年10月,周总理再难以兼顾所有工作,中央只得将军委的重担交由林彪。

林彪在此位上短短三个月,便因劳累过度而告病倒下。

重担回到周总理肩上,他只得硬撑着继续肩负起军委的工作。

直到1952年7月,彭老总从朝鲜战场凯旋而归,中央便将军委的事务转交给他。

彭老总接过这份重任,虽说经验老到,能力出众,但“铁人”也有极限。

几年的高强度工作下来,彭老总也是累得气喘吁吁。

从周总理到林彪,再到彭德怀,中央军委的领导人皆是战功赫赫的革命元老,但面对新中国初创时期的复杂局面,他们无不感受到那份重压。

军委人员变动

1959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重要决定,中央军委进行改组。

新一届军委由21人组成,毛主席继续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则由林彪、贺龙、聂荣臻三人担任。

委员会名单上不乏重磅人物,如朱德、刘伯承、陈毅等,皆为新中国的军事核心。

新任国防部长林彪承担了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责任,成为名义上的“实际掌舵人”。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林彪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常常不得不请贺龙代班。

贺龙出马之后,叶剑英等元帅也先后接过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重担。

这段时期,许多赫赫有名的元帅都曾肩负起军委的工作,然而,作为十大元帅之首的朱老总,却从未接手中央军委的日常事务。

要论资历,朱老总在红军时期可谓是屹立巅峰,无论是革命岁月中的卓越战绩,还是深厚的军事造诣,他都不逊于任何人。

为何朱德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元帅,未曾主持过新中国的军委工作?

不少人猜测,或许是因为朱德与毛主席在某些军事或政治事务上多有分歧,毛主席因此不愿意将军队的日常事务交到朱老总手上。

然而,这一说法显然难以站稳脚跟。

毛主席与朱德的关系自革命时期便极为紧密,所谓的“分歧”,更多是源于两人对如何推动革命事业更上一层楼的不同看法。

换言之,这并非真正的矛盾,而是同志间坦诚的意见交换。

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朱老总曾是中央军委的核心人物之一,主持过不少重大军事工作。

按理说,有如此丰富经验的他,应当是主持军委工作的最佳人选。

中央并没有选择朱德,而是将重担交给了林彪等人。

这背后或许有更为务实的考量。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朱德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开始出现一些不适。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或许认为,朱德不宜再承受如此繁重的日常事务负担,而将军委的重任交给了较为年轻且身体尚佳的林彪。

朱德虽未主持新中国时期的军委工作,却并不意味着他的军事才能被低估。

恰恰相反,作为中央军委的缔造者之一,他的贡献无可置疑。

历史的选择,更像是对实际情况的理智考量,而非个人关系或能力的争论。

朱老总,生于1886年,时光荏苒,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他已年过六十。

彼时,革命已然走向胜利,而他,也随着历史的车轮步入了新中国的顶端决策层。

相比之下,林彪、彭德怀等人尚属“年轻一辈”。

到了1959年,朱德年已73,却依然坚守在国家的重要岗位上,荣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他不仅没有停下脚步,反而一如既往地奔波于外出视察、国外访问、主持会议等一系列繁忙的事务之间,几乎是将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

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朱德实在分身乏术,已然无法再肩负中央军委的繁重日常事务。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不仅参与了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的领导工作,还在党的纪律检查、国家政权制度建设、以及人民军队的革命化与正规化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极具影响力的思想与战略。

在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他所提出的一系列制度性建议,成为新中国政治架构中的基石,为后续的组织建设与法制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朱德不仅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更是革命事业的中流砥柱。

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革命的象征,成为了党和人民心中不可磨灭的伟大存在。

参考资料:

为什么说“中央军委”和“中革军委”不属于同一个系统?

党史文苑

试论周恩来与我党早期中央军事领导机构职能的演变何立波建国后中央军委人员构成的变化

徐平

0 阅读: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