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心理学家好奇:为何中国打过仗的老兵,怎么没有战后应激障碍

时光行者影 2024-12-19 11:28:11

外国心理学家好奇:为何中国打过仗的老兵,很少有战后应激障碍?

自古以来战争都能引起普遍的关注,毕竟无论成败,它对人们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从战前、战中的局势,到战后的发展等等话题,都是大家经常提起的。

但关于参战士兵本人的战后心理情况的相关讨论,却相对来说比较少。

近年来,国际社会的目光已经开始聚焦于研究战场上的幸存者的心理问题,而战后应激障碍则是普遍存在的状况。

所谓的战后应激障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指个人目睹或者经历过死亡以后,造成的精神损害。

患病严重的话会出现情绪失控、暴怒、焦虑抑郁、失眠噩梦等情况,更严重的还会自杀或者无故伤人。

这是一种人类心理创伤疾病。

该条概念的出现,正是源于对战争亲历者或者说是受害者的调查研究,国际社会的相关学者与组织,希望通过科学的手段对此进行预防与干预。

不过一些外国心理学家发现,在多个国家的样本中,中国许多直接参加过战争的士兵似乎很少会出现战后应激障碍。

这令他们非常好奇,还专门进行了全方面的讨论与研究。

参战的初衷直接影响战后心态

关于中国为何参战士兵很少有应激障碍的原因,其实有过很多说法,但目前大部分的人都认同参战的初衷心理以及基因问题这两个理由。

首先是士兵们的参战初衷,它涉及到了人类身体的心理活动,一些专家认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士兵的创伤程度。

他们经历的不是摧毁一切美好的过程,而是在追求美好的明天。

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亦或是反对越对印自卫战等等,大多数参战的士兵怀揣的是一种拥抱希望的信念。

这种信念会让他们赢得胜利,也会抚平他们内心的伤痕。

从很多的历史资料中都可以看出,很多人都是自发参军上战场的,他们早已做好了直面死亡的心理准备。

在很多心理学家看来,这是一种积极正面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对抗的正是战争下的惨痛。

或许身处和平年代的一些人无法理解,就像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一样,他生活的村庄也许有小打小闹,但更多的则是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

他在第一次失手杀了毒贩后也产生了心理应激,毕竟在他的心里那是个毒贩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可是他的内心由不理解转变成,为了千千万万的生命争取希望与未来这样的积极心态后,这样的心理应激自然也就消失了。

另外,战后应激障碍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接触与创伤有关的人事物,连梦到也会引发失控。

但很多中国老兵还会重游旧地缅怀过去,想到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峥嵘岁月。

尽管他们也会失声痛哭,但洒下的热泪更多是为了感慨如今的和平安稳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同时他们也在怀念自己失去的战友。

相反的,对外侵略的国家则是为了利益与私欲对外开战,很多应召上前线的士兵是被迫离开家园去打仗的。

他们本来生活得好好的,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要打仗,却要立马成为拿起屠刀的刽子手,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亲手摧毁。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便很难接受战争的残酷无情,因为这一切都是他们自己的国家带来的。

就像参与过侵华战争的一些日本幸存老兵因为巨大心理压力,一直都活在无尽的悔恨中,活着的每分每秒都在饱受良心的煎熬,还有人在写下忏悔录之后选择自杀的。

最典型的还有在越南、朝鲜等战场上活着回去的一些美国老兵。

他们有些人连号角声都不能听,只要一听到这种声音,他们就会眩晕呕吐,全身冒冷汗,仿佛在被痛苦的回忆折磨着,而且这类群体最终选择自杀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在各种论证下,很多人认为正是中国的士兵抱着不一样的参战初衷,才会很少出现战后应激障碍。

历史发展中的基因形成

随着对战后应激障碍的不断深入研究,除了心理学以外,神经科学也对此有了相关的成果。

经结果表明,大脑的结构与战后应激障碍病症也有所关联。

所以很多人也认为中国的参战老兵很少有应激的心理问题或许跟基因有关。

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在这样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争权夺利,王朝更迭,暴乱起义,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是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稍微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能说出几个著名的战役名称,而各个朝代诞生的的历史名将更是数不胜数了。

根据记载,近代以前发生的大型战争就有上千次,更不用说一些小规模的战争了。

而关于打仗,古人更是有一套完整的体系。

比如最开始要“先礼而后兵”,能不发动战争当然是最好的。

毕竟战争无论胜败都会带来的一定的损失,而如果能够和平解决的话,会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如果不得不打仗的话,那么起兵之前就得“师出有名”,也就是必须要有一个看起来合理的打仗原因。

无论是为了富国强兵,还是为了反抗暴政压迫,都得有一个让大部分士兵信服的说辞,不可能说打就打。

同时这些理由基本上也都是积极正面的。

但是像美国隔着半个地球去干涉印度支那战,还以所谓的“多米诺骨牌理论”作为支撑,在一些底层士兵看来就是没有什么必须要战的理由。

同时,打仗还要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也是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发展农业的原因。

打仗的过程中则有缜密的兵法,战后也有论功行赏、伤亡抚恤等,这些是中国千百年来历史底蕴的一部分。

有一种说法是,处在这样环境下的中国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在大脑中形成了一种对战争创伤的抵御与保护机制,大部分人都会有一个名为MAOA的基因。

当面对极端残酷的事情发生时,MAOA基因将会控制身体内的肾上腺素快速飙升,让人的精神不至于走向崩溃。

虽然这个说法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很多人认为中国人的大脑结构应该是有相关的基因记忆的,就像人们从出生起就会带着一种本能。

比如说小孩子还不认识某种东西,但他们本能地认为这种东西是危险的、令人害怕的,一看到就会躲在大人的怀里哇哇大哭。

这种本能就是基因里自带的,说得简单点就像人类进化过程中一代又一代写进基因里的名言警句,大脑记住了这些道理,不需要任何人教,自己天生就能懂得。

而很多西方国家的历史进程则很短,那么基因记忆也许就没有那么深刻,大脑也还没有形成适应的习惯,所以比较容易产生战后应激障碍。

看起来这些原因似乎都在表明中国人很适合打仗,但中国其实一直追求的都是以和为贵。

尤其是身处如今的新时代,和平一直都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大环境的期望,而对战后应激障碍最好的干预治疗其实就是减少战争的发生。

参考资料:

[1]邬治锋.美军如何应对军人自杀心理[J].政工导刊,2013,(05):30-31.

[2]王晓慧,李清亚,宋瑞华,等.战争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临床表现与诊断[J].武警医学,2009,20(02):167-17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