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买!又一商品暴雷,添加禁药,严重可致心梗,快看看你家有吗

青橘罐头呐 2025-03-26 15:10:10

文 | 青橘罐头呐

编辑 | 青橘罐头呐

前言

现在不少人为了身体健康,都开始了积极的减肥之路。

但减肥的过程是非常难熬的,因此一些人选择走一些捷径,喝一些“瘦身咖啡”以便达到目的。

这些“瘦身咖啡”看起来与普通食品毫无区别,却加有禁药,暗藏着足以危及生命的致命隐患。

不为人知的减肥骗局

如今随着社交媒体的火爆,减肥产品已经成为了网络上最炙手可热的“网红”商品之一。

从各种“神奇”减肥药到茶饮、咖啡,琳琅满目的商品宣称只要轻轻松松喝上一杯,便能享受无运动、无节食的快速减肥效果。

但这些看似美好的承诺,真的能为消费者带来健康和理想的身材吗?

可谁曾想到,许多所谓的减肥产品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黑暗秘密。

事情源于一位消费者在服用网购减肥咖啡后出现了严重的身体不适,经常出现心悸、呕吐等情况,此时的他已经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所以2024年12月,他在获得医院检查显示其体内含有超标的西布曲明成分,这促使受害者向安宁分局报案。

经过警方调查,这家月营业额超过5万元的网店,打着减肥咖啡的旗号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多款产品。

因此警方也盯上这个网店,在顺藤摸瓜之下,2月份兰州警方通过大数据分析破获了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案件。

也揭开了一个庞大的跨省贩卖有毒有害减肥咖啡的网络。

警方查获重大案件

随着案件的深入,警方对这一非法减肥咖啡生产和销售网络的追踪逐渐揭开了更为复杂的犯罪链条。

通过深入分析消费者的订单信息,警方首先锁定了兰州市的一处快递集散点。

这些快递并不标明商品的真实内容,而是伪装成普通的商品或其他无害物品,避免了快递公司和监管部门的检查。

这一细节,恰恰是警方追踪犯罪团伙的关键线索。

警方通过调取监控录像,发现了一个可疑的“库管员”刘某,虽然刘某的工作看似简单,只是负责根据网店提供的地址信息发货,但他的背后却有着一个复杂的犯罪网络。

与此同时从刘某家中查获的大量咖啡制品中,警方发现这些所谓的“减肥咖啡”全部含有西布曲明成分,极其危险。

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产品看似正常的包装背后,藏匿着极其隐蔽的非法成分,这些包装上甚至贴有假冒的防伪标签,让消费者误以为自己购买的是正规产品。

随后刘某的供述揭开了更多的谜团。

他表示自己只是按照指令执行,背后的“老板”霍某及其团伙才是整个犯罪链条的策划者。

根据刘某的描述,霍某并不是直接参与生产的“工人”,而是充当了整个犯罪网络的指挥者和“老板”。

他与武某、王某等人组成了一个跨省的犯罪团伙,专门经营这种以西布曲明为成分的“瘦身咖啡”生意。

更令人担忧的是,犯罪团伙甚至发展了大量的线下代理人,人数多达120人,这些代理人负责在线下推广和销售这些“毒咖啡”,通过高额的回扣来激励代理人积极推销。

而为了掩盖产品的非法性,霍某等人伪造了大量的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迷惑消费者,使他们对产品的合法性产生误解。

最终经过数个月的缜密侦查,兰州警方确定了案件的突破口。

在掌握了大量证据后,警方制定了跨省打击方案,联合12个省市的警方开展了同步抓捕行动。

为了确保案件顺利侦破,警方还联合了网信部门和相关平台,一举查封了22家涉及售卖毒咖啡的网店。

同时捣毁了6个生产窝点,查封了3个仓库,最终查获了13万袋含有西布曲明的“瘦身咖啡”。

这一案件不仅让人对这些所谓的“减肥神器”产生了怀疑,也给消费者敲响了警钟。

案件的背景相当复杂,涉及的犯罪团伙跨越了全国28个省市,犯罪金额更是高达1500万元。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网红减肥产品,表面上看是简单的咖啡,但却隐藏着严重危害健康的西布曲明。

那么,西布曲明是什么,又有着怎样的危害?

禁药西布曲明

西布曲明作为一种中枢神经抑制药物,曾被广泛用于减肥药物中。

虽然它能够暂时抑制食欲,达到减肥效果,但因其副作用极大,最终在2010年被全球范围内禁止使用。

而其副作用包括心脏病、失眠、头晕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严重的可以到底心肌梗死。

然而居然仍有人敢将这种危险成分偷偷添加到市面上销售的减肥食品中,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通过对受害者的追踪,警方发现,这些含有西布曲明的“瘦身咖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还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非法黑产的蔓延。

一个看似简单的产品背后,竟然隐藏着跨越多个城市的犯罪链条。

这些咖啡的生产、销售,甚至包装和物流都经过了精心的安排,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吸引大量消费者盲目跟风购买。

尤其是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减肥产品被广泛宣传,甚至由一些“网红”代言。

这更使得消费者容易对其产生误信,这种“快速瘦身”的诱惑让许多人忽视了产品的真正成分,也忽视了可能带来的健康隐患。

不得不说,面对这种现象,很多人是“心甘情愿”的参与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心理上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风险。

现如今网络购物的便利性和价格的诱惑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店上购买各种减肥产品,而这些商家正是利用了消费者对快速减肥的渴望,进行非法牟利。

如今,这一案件的曝光,至少让更多的消费者对减肥产品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也促使大家更加关注健康问题。

在这里,警惕那些通过虚假宣传和夸张效果来吸引消费者的产品显得尤为重要。

减肥的关键,还是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健康的方式实现减重,而不是一味追求速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健康与美丽并存。

阎良区人民检察院2025-03-24——为“瘦身减肥”换来心悸、呕吐,小心这种“毒咖啡”

甘肃市场监管2025-03-24——不要买,不要碰!兰州破获一起特大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