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男孩在家做实验被炸致残,教育局表示不背锅,家长全责

夕颜TALK 2025-04-10 10:16:07

“孩子只是好奇,没想到这么严重……”

孩子躺在重症监护室,面临截肢和失明的残酷现实。

这场悲剧本可以避免,家长的支持反而成了“隐形杀手”……

“化学狂迷”的悲剧

4月6日下午1点半,广东某居民楼突然传出一声巨响。

整栋楼都在剧烈晃动,邻居们还以为发生了地震,天花板都在晃。

邻居们还以为发生了地震,随后消防车和救护车呼啸而至。

隔着马赛克我们依然恍惚看到孩子身上血迹斑斑,看起来情况很严重。

男孩被紧急送医,脸上血肉模糊,手指损伤严重。

右眼已完全失明,尽管保住了性命,但医生表示:

他的部分手指可能无法保住,脸部皮肤也需要多次修复。

右眼失明,左眼也因此受到影响,后期还要做假肢。

发生如此大的事故,其父亲表示自己的经济压力很大。

父亲含泪表示,孩子一直对化学充满兴趣,经常网购实验器材.

“没想到会出这么大的事。”

然而,这并不能当做此次事故发生的借口!

街道办的人表示:当时男孩并不是一个人在家,但是家属并没有受伤。

上下楼层家的玻璃也没事儿,目前物业勘测爆炸时楼层晃动的情况。

目前还没有发现因为爆炸导致的异常情况,还对燃气进行了检查。

并且街道办人员还发动社会力量对他们捐款。

评论区有人质疑在学校不上化学课吗?

当地教育局工作人员立马跳出来解释:初二的学生还没有开始学化学!

此话一出,这个锅可甩不到学校身上了,但凡这个学生是初三的,学校的化学老师要瑟瑟发抖了!

评论区网友们清醒发言:应该不会要学校背锅,教育不到位。

到底是什么实验能让这个家庭瞬间感到压力重重?

600℃的致命危险

据知情人透露,男孩当时可能在调配高锰酸钾和白糖的混合物。

这种两种物质看似简单,在生活中很常见。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居然是小型火箭燃料的常见配方。

当两种物质混合燃烧时,温度可达600℃以上,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爆炸。

更令人后怕的是,这并非男孩第一次做实验。

其家长透露,她平时就喜欢动手尝试,父母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反而要支持孩子培养兴趣发展,便没有过多的干涉。

然而,没有专业指导,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甚至没有基本的安全意识。

这场实验最终会酿成大错!

有知情网友爆料,这个学生就是因为独自做化学实验而被退级。

本来这个同学是该读初三的,但他居然前带着自己研制的炮仗在学校卖给同学。

被同学举报,老师也及时制止了并告知他的家长监督销毁。

他多次触犯校规,并且还伴有自控困难症。

学校为了正常教学,就让他退了一级,留到初二继续上学。

所以这已经不是初犯,这次悲剧的发生其家长责任非常大。

此时,评论区有了不同的声音……

有人说,这个男孩与科学家们有相似之处。

很多科学家就是不断的试错才成功了很多科研项目,比如,诺贝尔就是靠一步步失败才发明出安全炸药的。

但是,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诺贝尔从小就有化学研究的天分,对炸药的成分也非常了解。

而这个男孩还没有彻底完成学业,甚至连化学都没学过就敢自己在家做实验了。

其次,诺贝尔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做实验的,尽可能把对公众的威胁降到最低。

就那我们身边的来说,我们在学校进化学实验室时总是有很多规则要遵守。

这些规则并不是无中生有的,是来保护我们的人身安全。

科学需要代价,但不能以孩子的生命健康为代价。

在科学兴趣和生命安全面前,家长们应该如何平衡呢?

不要让“鼓励”变成“纵容”。

孩子有探索精神还是值得鼓励的,但是还是要在安全的实验环境。

家长如果不懂化学,至少监督孩子使用无害材料,或购买正规实验套装。

平台也必须加强监管,众多短视频上充斥着“在家也能做”的化学实验教程。

却很少有标注风险,这类内容应该设置年龄限制,防止再有悲剧发生。

家长、学校、平台,谁该为这次事故负责?或许每个人都需要反思。

而眼下最紧迫的,是让这个男孩和他的家庭,在悲剧之后还能看到希望。

你认为孩子做危险实验,家长该负全责吗?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参考信息源

[1] 官方账号 橙柿互动2025-04-09 《初二男孩家里做化学实验被炸伤,右眼几乎失明,手也被截肢》

[2] 官方账号 潇湘晨报2025-04-07 《广州一初二男生在家做实验引发爆炸,物业称家里被炸乱,教育局:已无生命危险》

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40

夕颜TALK

简介:最好的故事,想无时无刻分享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