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与皇帝

慢慢小竹笋 2023-10-20 23:56:36

刘墉入朝为官后,尽管多次因懒于任事、行事模棱两可而受到乾隆皇帝的申饬,但他的官位一直保持稳定。据说在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嘉庆时发生过一件“争大宝”之事。据当时参加禅位大典的一位朝鲜官员给其国君的报告说,临当受贺时,乾隆皇帝不愿交出印玺,刘墉于是制止群臣向新皇帝道贺,自己入内向太上皇乾隆追索大宝。“半日力争,卒得大宝而出,始行贺礼”。如果此记载属实,则证明刘墉在大事上依旧保持着“劲直”之风,并非一味模棱。同时也隐约看出,做了很长时间上书房总师傅的刘墉,与新君嘉庆的关系似乎更密切些。在嘉庆执政的初期,刘墉继续担任内阁学士,并在嘉庆四年升任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在这个阶段,刘墉开始展现出他对于政治改革的热情和决心。他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如整顿财政、加强吏治、改革科举制度等,这些都得到了嘉庆皇帝的重视和采纳。

尽管在政治上表现出色,但刘墉始终保持着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他在官场中以“清廉”著称,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他的家教也非常严格,要求子孙们恪守道德规范,不得贪图不义之财。

在嘉庆六年,刘墉主持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这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需要协调各地官员、学者和书商,难度极大。但刘墉凭借他的威望和才干,成功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晚年的刘墉虽然辞去了官职,但他仍然关注着国家大事。他多次上书给皇帝,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此外,他还致力于教育和慈善事业,为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刘墉是一位忠诚、正直、有能力和有影响力的官员。他在清朝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政治才能和道德品质都为后人所称道。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