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帅气、语言犀利的白岩松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一头的白发和那起皱的脸庞,一眼看上去松弛的皮肤和消瘦的体型,让人着实为他的身体健康而感到担忧。要知道,白岩松的年纪也不过60岁,怎么会有这番愁容!
而在荧幕上的白岩松曾被称“央视一哥”,凭着对社会犀利的点评获得了观众们的点赞。可在风风光光的背后,白岩松却深感压力巨大,生怕自己的言论会断送主持生涯,加上长期的失眠让白岩松心力交瘁,甚至曾一度想过轻生,好在妻子朱宏钧的日夜守护。
可白岩松虽为“央视一哥”,但却因在2021年的《对白时刻》中的一句话跌落神坛,还被指“何不食肉糜”。当年的白岩松到底说错了什么,如今年仅56岁的他到底活成了什么样?
1968年8月,白岩松出生于内蒙古的一个书香家庭,父母都是教师,家里还有一个比他大6岁的哥哥。小时候的白岩松受父母的影响,从小就非常喜欢看书,学习成绩也是十分好。而双教师职工的家庭,也让白岩松在耳濡目染中对播音非常感兴趣。
每天天蒙蒙亮的时候,白岩松就在学校的广播声中惊醒,听着广播里传来稚嫩的播报,白岩松立志要成为一名广播员,给学校师生们带去欢乐和笑语。
1983年,15岁的白岩松考入海拉尔二中就读高中,凭借着幼年的刻苦和奋斗,白岩松的普通话说的非常的标准,在学校里更是拔尖的。刚入学没多久,白岩松就被选进了广播站当起了播音主持人。
年复一年的播音,让白岩松打心眼里对主持这个行业有了浓厚的兴趣,在1985年从高中毕业后,白岩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开始了为期四年的大学学习。
大学4年的生活对白岩松而言,既算过得轻松、也算过得艰辛,作为少数民族的他在语言上确实没有太多的优势,反而在练习发音的时候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但白岩松却从未有过退缩,在大二那年,白岩松就随身带着“新华字典”,走到哪里就翻到哪里,遇到发音不准时更会拿出“新华字典”来论证。
在白岩松的坚持下,他的播音功底越来越扎实,甚至成了班中的佼佼者。在1989年7月毕业后,白岩松幸运的被分配《中国广播报》工作,是当时同学中为数不多留在北京发展的个例。
进入到《中国广播报》后,白岩松成了站台里的一名播音员,每日勤勤恳恳的工作,可播音的水平却总是平平无奇,他较为普通的声音更像是石沉大海,激不起任何浪花,直到碰到编辑朱宏钧。
朱宏钧来自江南,与生俱来的贤惠气质让白岩松刚见面就来了兴趣。那时她也刚从北京某大学毕业,之后选择扎根在北京,负责《中国广播报》的编辑工作,两人也因为工作的关系时常会面,都处于青年的年纪,很快就坠入爱河,成为一对令人羡慕的情侣。
1990年两人交往后,仍然是一头闷进了工作中,女友朱宏钧每次写完稿子后,都要拉着白岩松评论几句,甚至读上几段才肯罢休。一开始白岩松还只是随便应付两下,但朱宏钧渐渐地发现不对劲,便要他说出个所以然,直到达到新闻评论的标准才让白岩松停下来。
面对自己所爱的人,白岩松无奈,只能不断地配合。然而,巧合的是,在朱宏钧的培养下,白岩松的播报渐渐地有了看头,用词的犀利、灵魂般的拷问,让听众们不自觉的陷入深思。
1993年,25岁的白岩松被调到中央电视台,并参与创办《东方时空》。刚开始创办时,连间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白岩松和同事们只能在大厅里办公,冬天冷的要死,夏天热的要命。
而那一年,白岩松凭借着在人物访谈节目《东方之子》中的主持,被中央电视台看中,正式成为央视主持人中的一员。看到事业风风火火,白岩松在不久后就与恋爱多年的女友朱宏钧在北京完成了婚事,在1998年生下了儿子白清扬。
从儿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白岩松的事业可谓是扶摇而上,先后主持了“香港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第27届悉尼奥运会直播”等节目的主持人,可以算是当时知名活跃的一线主持人。而风光的背后,压力也接踵而至,压的白岩松喘不过气来。
长期的工作强度,让白岩松每天整晚整晚的睡不着觉,刚躺在床上,眼前浮现的都是对新闻报道的思索,千番百次的想自己到底说的对不对。而白天为了筹备节目,白岩松更是跟着摄影组一天来回跑上百公里,有的是凌晨还在撰稿,为明天的播报做准备。
日夜生活的颠倒,让白岩松的生物钟混乱,早已分不清白天和黑夜的他,眼睛也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黑圈,而更加致命的是那随时紧绷的精神状态。长此以往的不良习惯,让白岩松患上了严重失眠症。
没日没夜合不上眼皮的白岩松很痛苦,他甚至想过一走了之来减轻痛苦,妻子朱宏钧看着丈夫日渐消瘦的身体很不是滋味。为了给丈夫更好的睡眠环境,每天晚上妻子朱宏钧总是像哄小孩一样哄着白岩松入睡,更是把家中所有铁制的物品换成了塑料,生怕丈夫作出出格举动。
在妻子的陪伴下和开导下,白岩松渐渐地恢复的正常,他又返回到主持的舞台,主持了伦敦奥运会、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他那群情激昂的主持,让国人拍手叫好。可随之而来的一句言论又让他愁容满面。
渐渐回归正轨的白岩松在2021年中《对白时刻》的一句话却让他“跌落神坛”。他在节目中直言当代的生活期望不应是轻松无压力,而他的这句话一出就被网友批判是歌颂苦难,与群众的期望的幸福生活相悖。
其实,回想起白岩松的这句话,他站在的角度来阐述也并无道理,既要满足大众,又要正能量。幸福的生活是靠双手争取的,如果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唾手可得,那对于那些打拼的人是不是也不算公平。可网络有时就是这么两面性,舆论的天平还是倒向了弱势。
一时间“不食人间肉糜”的言论层出不穷,批判白岩松拿着高工资,贬低底层生活的言论越来越多,此时的白岩松只能选择回避,暂别央视舞台。
最近,白岩松以一头白发、满脸皱纹的状态再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想必2021年的言论让白岩松或者又回到了原来失眠的状态,显然不像是56岁该有的气质和神情,这几年见他更是把能推的大型节目都推掉了,只为还自己一份清净,他不像再次被“压力”拖垮,更想余生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