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从道德进化、自由意志到技术哲学寻求新的答案

论史近现代 2025-04-18 00:14:21

在这个技术狂飙的时代,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认知革命。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回答三个根本问题:

机器轰鸣声中哲学何为?

数据洪流里艺术何往?

代码编织的世界中人性何存?

今天为大家介绍大学问·哲思系列的三种新书。

三部著作犹如三棱镜,折射出理解"何以为人"的终极命题。

《在机器的边界思考》带我们勘破技术迷思,《当代自由意志导论》助我们守卫精神主权,《超越猿类》则让我们重温百万年进化路上的人性微光。

或许我们能够在思想的世界里,从百万年道德进化史解码人性本质,在决定论迷雾中探寻自由真谛,于技术霸权时代重思人类文明坐标。

01

道德:从兽性到人性的进化密码

《超越猿类:人类道德心理进化史》

1.道德进化全景图:揭秘从猿类利他行为到现代文明准则的9大关键跃迁,完整呈现"道德如何塑造人类"的史诗历程

2.现实困境终极解码:直击电车难题/囚徒困境等20+经典命题,用进化心理学破解性别平等、气候正义等当代社会困局

3.跨学科权威背书:融合哲学/生物学/人类学最新成果,获康奈尔大学肖恩·尼科尔斯等顶尖学者联袂推荐

4.思想实验沉浸场域:通过倭黑猩猩社会观察/史前部落模拟等多个场景化推演,亲历道德基因的觉醒时刻

六百万年前,当第一只古猿尝试直立行走时,它或许不会想到这个动作将引发一场持续至今的文明革命。但真正让智人区别于黑猩猩的,不是直立的身躯,而是群体狩猎时分享食物的手势,是面对伤者时迟疑的那一秒停顿——这些被称为"道德"的基因突变,在库马尔与坎贝尔笔下,化作一部惊心动魄的进化史诗。

书中用"囚徒困境"的博弈模型揭示:早期人类在非洲草原上围猎猛犸象时,那些选择合作而非背叛的个体,最终让整个族群获得生存优势。这种集体理性经过百万年沉淀,演变为现代人面对电车难题时的道德直觉。

当作者将镜头推向当代,性别平等运动中的共情力、气候危机中的代际责任感,原来都是深埋在我们血液中的进化遗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道德加速度"理论:当人类开始用制度规范替代本能反应,用法律条文记录部落禁忌,道德进化便从生物领域跃迁至文化维度。这解释了为何短短五千年文明史爆发的道德进步,远超此前百万年的累积。

精彩书摘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认为,在“换轨”情境下,按下开关以一人换五人是对的,而在“推人”情境中,以一人换五人就不对?

格林发现,有两个因素会影响人们对电车事件的判断。

首先,人们在情感上厌恶“近距离、个人化”的伤害。这两种情境都涉及牺牲一个人,但在“推人”情境中,你必须用你的双手将某人推向死亡。与此同时,人们已经内化了一种规范,我们认为蓄意伤害比可预见的伤害更恶劣。

在“推人”情境中,你是为了救五个人而“有意”地杀死了旁观者。

但在“换轨”情境中,你只是按下开关,转换轨道,旁观者的死亡是为了救五个人而带来的副产品,尽管你已经预见到这会造成一个人的死亡。

因此,人们之所以会在电车难题中面对不同情境时给出不同判断结果,是因为情感反应(对近距离亲身伤害的情感反应)和规范(关于蓄意伤害与可预见伤害的规范)在其中起了作用。

02

自由:西西弗斯式的永恒追问

《当代自由意志导论》

在赫胥黎笔下的《美丽新世界》,居民们吞下"唆麻"就能获得廉价的快乐。凯恩教授用这个经典反乌托邦案例,撕开了自由意志论争最血腥的伤口:当我们的大脑化学反应可以被精准调控,当多巴胺分泌成为可量产的工业品,"选择自由"是否只是神经突触制造的幻觉?

凯恩教授独特的写作方式为这本全面详尽、脉络清晰的导论增添了许多趣味,让整本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正如海外评论家所言:“任何读者只要愿意付出努力,都可以阅读凯恩这本包容、细致、通俗易懂的书。”而徐向东教授简明流畅的翻译,也为读者深刻理解本书的内涵扫清了障碍。相信每一位读到这本书的读者,都可以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激烈争论中感受到智慧交锋的魅力,尽情享受头脑风暴的乐趣。

精彩书摘

自我完善的自由是否真的是一种自由。好吧,它不是流行的现代意义上的自由。在现代,我们已经开始认为自由就是做我们想要做的任何事情的能力——不管这些事情是我们出于正确的理由而做的正确事情,还是出于错误的理由而做的错误事情。简言之,流行的现代自由概念很像第一种自由,即自我实现的自由。但是,情况并非总是如此。事实上,自我完善的自由,就像反思性自我控制的自由一样,在自由的思想史上也发挥了一个重要作用。

03

机器:技术时代的思想突围战

《在机器的边界思考》

AI时代,哲学何为?艺术何为?我们可以看到许煜对哲学史,尤其是个体化理论的关注,看到他对海德格尔和西蒙东等人的哲学的诠释与拓展;可以看到他提出的宇宙技术概念,他旨在建构一种新的哲学探究方式,从而超越西方技术理论;还可以看到他长期以来对利奥塔的传奇展览“非物质”的研究,以及他新近试图表述的山水逻辑。

这本书展现了许煜独特的哲学风格,以及他跨越哲学、技术和艺术的思考策略。本书是作者关于节奏、音乐、动能与机器工作四者关系探讨的若干论文结集,围绕着“个体化”和“递归”逐步展开,重新打开了技术时代所要思考的问题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