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战:纣王的失败是必然的

含双谈历史 2024-08-30 02:25:53
导语

现如今流传着一种说法,那就是纣王之所以在牧野之战战败,是因为当时他的大军都在讨伐东夷,以至于被周武王偷了家。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并不是。

你要清楚,纣王对东夷用兵仅仅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帝辛十年,记载在牛骨上面,称之为“十祀伐人方”。

第二次是在帝辛十四年,记载在一座名为“小臣艅犀尊”的青铜器上面。

而武王伐纣的时间是在帝辛三十年,这期间整整间隔将近十五年,当时的纣王根本不可能在征讨东夷。

既然如此,他是为什么失败的呢?因为当时的商朝不但外面起火,就连自家也一样起火,内外夹击,纣王想逃出生天都难。

滑稽的战争

按道理来说,牧野之战作为灭国之战,应当是轰轰烈烈。

更何况,以当时的情况来说,也确实应该轰轰烈烈。

毕竟商朝这一边整整投进去十七万的兵力,而周朝那一边也投进去五万的兵力。

但结果你猜怎么着?这场战争形同儿戏,简直就是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按道理来说,两军交战,如果有一方要投降的话,他要么是在战争爆发之前投降,要么就是在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投降。

毕竟只有这种情况才有投降的可能。

如果两军都已经交战,战场上的情况乱成一团,就算你想要投降,也没有投降的可能,因为当时又没有大喇叭。

更何况,就算有大喇叭,谁知道投降这件事情是真是假,要是假的的话,都有可能对战场的胜败起到决定性的因素。

而当时的牧野之战,就是在两军交战的时候投降,你说离谱不离谱?纵观史书,也就只有牧野之战才有这种投降方式。

“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史记·周本纪》

脑子转的比较快的人,看到这里,或许已经意识到这就是商朝的士兵在演戏。而事实上,商朝的士兵的确是在演戏。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一场战争到处透露着诡异。

武王伐纣的路途当中遇到了一名来自于商朝的大臣胶鬲。

按道理来说,武王伐的是纣,应当一刀将胶鬲解决掉,但结果你猜怎么着?他竟然将他甲子日到的消息告诉胶鬲。

而胶鬲是什么反应呢?当即返回商朝。

要知道,当时商、周的实力悬殊放在那里,周武王的这个行为不就是在给自己埋雷吗?

毕竟如果胶鬲告知纣王,纣王提前在那里布置好大军,埋伏周军,你觉得周军有胜利的可能吗?

更加离谱的还在后面,周军的行军途中遇到大雨,如果不出意外,他甲子日到的这个时间将会出现推移。

但结果你猜怎么着?他竟然叫士兵轻装上阵,将不必要的装备全部扔掉,为的就是在甲子日的时候赶到商朝。

从这里可以说明,周军一定是疲惫之师,但守株待兔的商军竟然在与周军接触的那一刻全部投降。

“武王果以甲子至殷郊,殷已先陈矣。至殷,因战,大克之。”——《吕氏春秋·贵因》

而这一切,似乎早就在周武王的预料之中。

因为他在誓师大会上就已经向他的士兵说明,如果战场上有人投降的话,你们一定要相信他是投降的,不要再对他们提起屠刀。

综上所述,不就是明摆着商朝的内部人员与周武王有一起灭纣的约定吗?

毕竟如果不是有着灭纣的约定,那么围绕着牧野之战发生的事情,根本就无法解释。

如果硬要解释的话,那就是商朝的内部人员一个个脑子有问题。

人家都已经将到的时间告诉你,而且人家为了避免你到那个时间碰不到人家,甚至愿意放弃一部分的武器辎重,轻装上阵。

结果就这,你在兵力上还远远优于人家,竟然打不过人家,这还有天理吗?

商朝的内部人员脑子有问题吗?肯定不会有问题。

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要联合其他的国家灭掉自己的国家呢?毕竟他们可是商朝存在的既得利益者,还不是因为纣王“作妖”。

你们必须给我老实

商朝分别有三支势力制约王权,这三支势力第一支是贞人,第二支是宗族,第三支是诸侯。

有的人或许会感到纳闷,你说诸侯制约王权可以理解,毕竟商朝虽然说是一个王朝,但实际上与一个部落没有任何的区别,无非就是当时最强大的一个部落而已。

其他的诸侯国享有相当高的自治权,不但不用给他交税,也不用给他提供兵马,更加不用给他提供武器,只不过是臣服于他,寻求他的庇护。

这就能说明诸侯国有发展的可能,而当这个发展的程度远远超过商朝的时候,那就是商朝灭亡的时候。

因此,历代的商王都相当重视各个诸侯国之中的发展,但凡任何一个敢出头,那么就必须要打压下去。

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就是因为发展的速度过快,死在纣王的爷爷文丁的手上。

因此,纣王必须与他的先辈一样,重视诸侯王。但你说宗族、贞人能对纣王起到制衡作用,这就很难理解。

毕竟宗族居住的地方就是商朝,是纣王的管辖范围,他又是怎么做到制约纣王的呢?

当时别说科举制,甚至就连察举制也没有,你说纣王能知道谁是人才吗?肯定不知道。

因此,他只能挑他的身边人,而这个身边人就只能是他的宗族。

你试想一下,这得多恐怖。

要知道,纣王是最高统治者不假,但要是他们都不听纣王的话,你觉得纣王还能是纣王吗?

既然如此,那个贞人又是如何制约纣王的呢?贞人就是当时专门负责祭祀工作的官员,不就是祭祀工作吗?怎么可能会制约到纣王呢?

你要清楚一点,祭祀官员传达的是谁的意思,是上天的意思。

而这样一来,就算负责祭祀的官员夹带私货,纣王对此也无可奈何。

毕竟你就算再大,难不成大过上天?

但凡一个最高统治者都不会接受权力受到约束这种事情,因此,纣王对这三支势力挨个动刀。

首先解决的就是贞人,既然你们的权力来自于祭祀,那么就废除祭祀。

当然,不可能彻底将祭祀废除,而是以后只祭祀历代的商王,其他的旁支再也不能祭祀。

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祭祀的官员夹带私货的可能。

而其次就是宗族,瓦解宗主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重用一些微末小臣,也就是与自己的血缘关系距离较远的那一群大臣。

这一群大臣平日里在朝廷里没有什么地位,纣王重用他们,既代表他们的权力全部来自于纣王。

所以他们肯定要对纣王负责,与纣王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费仲,这一名费仲就是纣王的表弟。

最后要解决的就是诸侯,当时有三位诸侯最为强大,这三位诸侯一位是卾侯,一位是九侯,另一位则是周文王,号称“三公”。

而这三公中的其中两位鄂侯、九侯都死在纣王的手上。

而且死状惨烈,一位被做成人肉干,一位被做成肉酱,就只剩下一位周文王逃出生天。

为什么周文王能逃出生天呢?无非就是周文王的父亲季历死在纣王的爷爷文丁的手上,对于这种事情,他有经验。

又是送宝马,又是送美女,又是送金银,认错态度相当的诚恳,就差将他自己送给纣王。

更何况,他的实力是三公之中最强大的,仅次于商朝。

你试想一下,纣王要是对他动刀,周人能放过纣王吗?

而当时东夷还没有灭掉,商、周要是开战的话,东夷一旦出兵,商就得两面作战。

你说纣王两次都灭不掉东夷,要是东夷与周人伐纣,纣王的赢面有多大,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任何的赢面。

因此,他不得不放过周文王,甚至还给周文王封了一个西伯,也就是西部地区的大哥。

纣王的措施的确能给王权提到集中的作用,但是这个反作用却是相当的大。

毕竟他把权贵阶级都得罪了一个遍,而外面的诸侯也对他胆战心惊。

毕竟将人做成肉酱,将人做成人肉干,这种做法可以说是个人听到都惧怕,生怕下一个就是自己。

对于这种人心惶惶的局面,纣王的叔叔比干站出来劝他,叫他不要再胡作非为,结果你猜怎么着?纣王竟然直接将比干的心挖出来。

连自己的亲叔叔都能下得去手,你说纣王得残暴到什么程度。这也是为什么负责祭祀的太师、少师一股脑的跑到周文王那里。

而周文王对于从商朝那里来的人员,可谓是来者不拒。

甚至就连纣王的亲哥哥微子启都跑到周文王那里,你说纣王失人心已经失到什么程度,连他的哥哥都已经不愿意在他的麾下干活。

而周文王做这一切,当然不是人好心善。

要知道,他在接受商朝高层的时候,同时还在做另一件事情,这一件事情就是吞并他附近的诸侯。

毕竟纣王可是亲自说他是西部诸侯的大哥,他吞并小弟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

而到他伐纣前夕,已经是“天下其三,有其二”,你说他能不伐纣吗?

而商朝的高层也个个都巴不得他赶紧伐纣,毕竟纣王在一天,他们就难受一天,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要联合周灭商的原因。

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周人不讲武德,将商迁移到商朝的旧地,也就是现如今的河南安阳,以至于商朝直接从当年的一流势力沦落为末流势力。

而且这个末流势力还得到“特殊”照顾,专门在他的附近分封了三位诸侯王,分别是管叔、蔡叔、霍叔。

这三位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与周武王是同一个宗族。

要说的是,商朝沦落至此,怪不得别人,怪就怪那一群权贵太过于天真。

给纣王堆黑料

相信看到这里的,基本上已经能意识到纣王并没有《封神演义》里面那么昏庸无道。

而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就已经对纣王的事迹提出质疑。

他认为,纣王的罪名是有的,但绝对没有现如今流传的那么多,那么罪。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

事实是这样吗?的确是这样。

商、周的时候,纣王的罪名仅仅只有六条。

第一条是不重祭祀,第二条是严刑峻法,第三条是重用小臣,第四条是疏远宗族,第五条是听信妇言,第六条是酗酒。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罪名是越来越多。

战国的时候多出二十条罪名,西汉的时候又多出二十条罪名,晋朝的时候又多出十三条罪名。

而到明朝的时候,纣王已经彻底洗不白,因为《封神演义》诞生的时间就是在明朝。

以前纣王的恶只存在于知识分子阶层,而现如今就连底层的百姓都已经知道纣王的恶,你觉得这还有洗白的可能吗?

这也是为什么纣王在汉朝的时候刨的是普通百姓家的孕妇,到明朝已经变成比干的妻子。

按照汉朝的版本,周文王吃的肉羹并不是他的儿子伯邑考,而是商朝的大臣梅伯。

但到明朝,周文王吃了肉羹已经变成他的儿子伯邑考。

关于鹿台的记载,在西汉的时候是高千尺,但到晋朝的时候已经是高一千丈。

你知道一千丈是什么概念吗?一千丈相当于两千米,现如今地球上最高的建筑物迪拜塔也才不到一千米,河南的嵩山也不过才一千五百米。

你试想一下,如果鹿台真的高到这种程度,这还是一个娱乐场所吗?这都能说成是一个运动场所。毕竟爬过山的都知道爬山有多累。

而纣王每一次上鹿台都得爬上个两千米,这哪里是昏庸?简直就是滑稽。

为什么纣王的罪名会不断的增多,不断的变恶劣呢?还不是因为时代已经不同。

你试想一下,你如果是在明朝,纣王的那六条罪名,还有几条能拿出来说。

第一条酗酒,当时酗酒之所以能说成罪名,是因为粮食珍贵,而粮食酿的酒自然更加珍贵。

但纣王却不知珍惜,疯狂喝酒,这不是罪名是什么?但你要是说在明朝这也是罪名,这很难说得过去。

毕竟在明朝,就连街头的小贩都能随时喝喝,这无论如何都成不了一条罪名。

而第二条罪名,第三条罪名,重用小臣,疏远宗族,这更加算不上是什么罪名,相反,这还是优点。

毕竟宗族能直接威胁到皇帝的皇位,但小臣则不能威胁到皇帝的皇位,你说这能叫罪名吗?这叫理所应当。

而第四条不重祭祀,这也算不上什么罪名,毕竟到后来皇帝叫别人代替自己祭祀,那都是常有的事情。

那就只剩下了听信妇言、严刑峻法这两条罪名,也就只有这两条罪名才称得上是罪名。

但栽在这两条罪名上面的皇帝可是数都数不过来,李治够听信妇言,但他是暴君吗?明显不是。

而你要是说严刑峻法的话,秦国自秦孝公以来就没有一位好君王,但真的是如此吗?明显不是。

总而言之,就算是能称得上是罪名的两条罪名也是相当的模棱两可。

因此,必须要黑纣王,毕竟要是不黑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恐怕都能从暴君变成明君。

别的不说,就只说听信妇言,这一点放到现在能称得上的罪名吗?不能,相反,还称得上是优点。

因此,只能苦一苦纣王。

结语

其实纣王就是一个类似于崇祯的君王。

要知道,纣王在位的时候,商朝的情况相当的不容乐观,东边有东夷,西边有周人,而这两支势力,哪一只都不是什么善茬。

特别是东夷,占据的地盘已经接近商朝的全部,而周人占据的地盘也不小,上面已经提到天下其三,有其二。

你说就这种情况,纣王能不做出改变吗?但奈何能力太过于有限。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