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5岁日本少年,谎称国籍加入中国解放军,誓死要为中国效力

甜心萌熊团 2024-11-29 17:34:21

一个日本人,却在朝鲜战场上以中国人的身份浴血奋战,如果不是被发现他怕是能打到战争结束,更奇葩的是看到日本教员吃得太好,他直接气到破口大骂。

他就是砂原惠,或者说张荣清,这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01

从日本武士后裔到中国农民

在福冈县一个古老的武士家族中,1933年,砂原惠降生,这个家族自古以来都以武士道为骄傲,勇敢尚武是家族的传统。

但砂原惠的父亲却与众不同,对这些古旧传统不屑一顾,他对自然科学怀有极大的热情,选择了矿物研究作为自己的道路。

这样的选择在家族中被视为异端,引发了不少争议和误解,砂原惠的童年就在这传统与反叛的矛盾中度过,形成了他独特的性格底色。

在1938年,中华大地上战火纷飞,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也是这一年,由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调派,砂原惠的父亲带着全家移居到了中国东北的阜新。

尽管这家公司与日本的扩张政策牵连颇深,砂原惠的父亲却从未赞成过战争,始终坚守内心的理智和道德。

到了1945年春,日本的战败已成定局。当砂原惠一家筹谋回归故土之际,命运竟对他们施了一个无情的戏弄。

他的父亲猝然病逝,家庭顶梁倾颓,身处异国的一家人孤立无助,原本由其父亲弟子安排的归国之策,也因该弟子的消失戛然而止。

砂原惠一家无奈走上流离失所之途,最终在辽宁省北镇县六台子村苏家街觅得栖身之处。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他们受到了许多善良的中国百姓的帮助和关怀,这些温暖让他们感受到了陌生人的情深义重,也为砂原惠融入中国社会埋下了种子。

为谋生计,砂原惠之母操持裁缝工作,他本人于地主家放牧,以增家庭收入,这段经历,让他深切洞悉中国基层社会。

他着手学习汉语,探寻中国文化,逐步融入当地生活,当地人民接纳砂原惠一家,不仅因其品行清正,更源于那时中国人民的宽广胸襟与大度胸怀。

在这般润物无声的影响中,砂原惠逐渐认同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观,一颗关乎身份认同的种子于他心中悄然萌动。

到了1948年,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席卷全国。砂原惠一家因而分得土地与生产资料,自此,他们摇身变为独立的农民。

这场改革不仅改变了砂原惠一家的经济状况,也深刻影响了他们的思想与人生轨迹。

砂原惠亲眼目睹党领导的社会变革,深切感受到新政权所带来的希望与光明,这一切令他印象至深。

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砂原惠为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张荣清,这不仅标志着他身份认同的重大转变,也预示着他即将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之旅。

02

参军入伍

在中国这段时光里,年轻的张荣清目睹了解放军的勇敢和纪律,深受感动,决心投身军旅,保卫这片土地。

尽管年岁尚轻,他却虚报年龄,坚决加入了东北的民主联军,期盼着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能助益于新中国的建设与安全。

军营中他训练刻苦,求知若渴,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兵士,他参与了如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在炮火纷飞中经受了生死考验。

他奋不顾身,屡建战功,显现了非凡的军事才智与不屈的革命信念,其名亦被载入“四野战史”。

1950年,朝鲜冲突起,面对帝国主义的威胁,中国志愿军挺身而出,跨越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张荣清亦是积极投入,申请加入志愿军行列,当时国际法有禁,日本人不得参战。

曾有日本兵在华边界,囿于身份,不得越鸭绿江一步,但张荣清情况颇为特殊,长年以中国人身份生活战斗,他已自视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战士。

他志愿入朝,在申请表上“国籍”一栏,果断写上“中国”二字。

于是,他成为了抗美援朝中具有唯一日本血统的战士,他跨越国界,用行动诠释了对中国的忠诚及深情。

在朝鲜的战场,张荣清持续展现了不屈的斗志,愿为新中国的安全与朝鲜人民的福祉,拼杀不懈,但命运弄人,1953年春,战事有转机,和平在望。

恰恰此时,张荣清的母亲病重,政府慰问时,听及她用日语低吟“归去”,这句满含乡愁的话语,揭示了张荣清的秘密。

为避免国际风波,上级决定将他调离,未能目睹战争终结,他带着遗憾离开了朝鲜的土地。

03

中方谨慎的处理

张荣清日本身份浮出水面后,中方予以了审慎处理。一方面,考虑到他多年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的贡献,以及他对中国的深厚感情,中方并没有对他进行任何处罚。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国际社会对中国军队中存在日本籍士兵的质疑和非议,中方也无法公开表彰他的功绩。

对于张荣清(砂原惠)来说,那是一种深深的惋惜,他在中国付出了青春与汗水,却未能获得应有的尊重与荣耀。

1955年3月,张荣清搭乘船舶返回日本,再次踏上这片故土,他曾此间漫步,如今却觉生疏。

重新融入日本的社会,他需重新习惯一切,却发觉自己与周遭环境难以协调,日本的风俗习惯、思维模式对他而言尽显陌生,融入其中似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他的内心却依旧眷恋着中国,念着那些共同战斗的伙伴,想着那片他曾耕耘的土地。

他意识到虽然拥有日本的血统,但心灵早已归属于中国,生活在日本的张荣清,并未切断与中国的深厚情谊。

他投身于促进中日友好的事业中,努力推动两国文化的沟通与合作,频繁出席中日交流会,为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友情搭建平台。

凭借在华生活的丰富阅历和广泛人脉,他为中日经贸活动牵线,为中国谋求更佳的权益。

他深信,唯有中日两国和平相处、共同进步,才能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

04

结语

在为中日友好奔走的过程中,张荣清也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和质疑。有人斥责他对祖国的背叛,有人讥讽他的天真与幼稚。

他也不止一次地问自己:我究竟是谁?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这种身份认同的困惑,曾经让他痛苦不堪。

可每当他想起在中国生活的点点滴滴,想起那些与他患难与共的中国朋友,想起他为之奋斗过的中国革命事业,他的内心就无比坚定:我是一个中国人!无论身在何处,他的心永远属于中国。

晚年的张荣清,依然保持着对中国的深厚感情,他时刻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变化,为中国的进步而欢欣鼓舞。

他将自己珍藏的中国军装照视为最宝贵的财富,那是他青春岁月的见证,也是他身份认同的象征。

他早早地立下遗嘱,希望自己死后能将一半的骨灰送回中国,安葬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

他希望,即使肉体消亡,他的灵魂也能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这,是他对中国最后的告白,也是他落叶归根的夙愿。[太阳]

参考来源:

学习时报 热爱中国的日籍老兵砂原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