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37年的南京,满目疮痍,哀鸿遍野。
灰色的天空,血色的河流。
放眼望去,沙尘漫天,火光四起,生与死的边际逐渐模糊,人间和炼狱的距离慢慢接近。
而这一切,都是残暴的日本人在短短六周中所犯下的罪行。
南京大屠杀
时至今日,国人再回首此事,依然义愤填膺,恨之入骨。
那一年,惨死在南京城内的百姓,足足三十余万人之多,实在令人发指。
愤怒之余,我们也不禁疑惑,这么多的军民百姓,面对日本人的烧杀抢掠,为何坐以待毙,不奋起反抗?
这个谜团,一直困扰着希望弄清南京大屠杀真相的中国人。
直到多年后,一位幸存的老兵,含泪说出了背后的真相。
一、日本攻占南京始末
19世纪60年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使国内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顺利跻身于资本主义国家之列。
由于国内资源有限,野心勃勃的日本,自然不甘于局限在本国的发展。
明治维新
而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岌岌可危的清朝末期。
国力薄弱,四面楚歌。
这样的中国,不仅成了西方国家的猎物,也使得日本蠢蠢欲动,开始了对中国的扩张计划。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1937年8月,双方展开了有名的淞沪会战,由蒋介石指挥的国民党军队和松进石根指挥的日本军队在上海正面冲突。
国军集全党之精锐,浴血奋战,这场战役持续了三个月之久,虽然以日本攻占上海外围终结,但打破了日本“三个月占领中国”的狂妄言论。
蒋介石
而后,日本并不满足于上海的胜利,杀红眼的他们,决定兵分三路,向当时的首府南京浩浩荡荡地袭来。
二、国军的守卫与隐患
撤回南京的国民党军,还未来得及喘上一口气,就为步步紧逼的日本军队为难不已。
正所谓唇亡齿寒,上海已经失守了,南京又有多大把握能保得住呢?
为此,国民党内连夜召开了多次会议,希望能确定一个可实施的方案。
多名军官表示,日本此次来战,士气正盛,武器众多,并非我方可以敌之,不如大部队撤退,留一些兵力象征性防守,乃是上策。
唐生智
正当大家都觉得言之有理,准备默认此方案时,陆军一级上将唐生智猛地站了出来,他慷慨激昂地说道:“南京是我们的首府,更是孙中山先生的埋葬之地。如果我们不曾反抗就将如此重要的地方放弃,又有什么脸面面对民众,面对长眠于此的孙中山先生呢?”
此番博大的言论,让在场的众人都哑口无言。
蒋介石经过一番思索,发现如果就此轻易弃守南京,和当时世界宣扬的反法西斯战争相悖,日后恐遭他国耻笑。
于是,同意了唐生智的观点。
他向唐生智委以重任,调兵遣将帮助唐一起镇守南京。
而这次委派,也为南京的失守埋下了伏笔。
首先,唐生智已是下野多年的老将,战略上肯定跟不上当时的战争形势。
唐生智
其次,唐生智健康状况堪忧,自然没有过多精力指挥作战。
最重要的一点,唐生智为了表达自己与南京共存亡的决心,竟打算学项羽背水一战,严格管控渡江的船只,使全城军民无法自由撤离,导致了后期撤退时的不堪后果。
三、日本攻城与国军的溃散
很快,日本军队就兵临城下。
一开始,国军还集中精力,英勇抵抗。
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刚从淞沪会战的惨烈下撤回,伤残者不在少数,士气更是大大挫伤。
这样的战斗力,加上不合时宜的战略部署,以及无外援可挽救的局势,南京的失守已成了时间问题。
而后,蒋介石下达了撤退命令。
蒋介石
一时间,城内军民开始乱成一锅粥,加上早前被唐生智撤销的轮渡,可用来撤城的工具少之又少。
大难临头各自飞,唐生智早已忘记当初的“豪言壮语”,乘坐汽艇狼狈逃窜。
留下手足无措的将士和满城百姓,面对未卜的命运。
就这样,只有少数人拿到了逃离南京的“船票”,大部分人都被迫留在了城内,等待日军的处置。
四、日军的侵占与阴谋
面对国军的落荒而逃,日军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南京城。
据不完全统计,此时的南京城内,尚有五十万左右中国军民,显然远远大于入侵的日军人数。
日军攻入南京城
单从这方面来看,我方似乎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为何最终有那么多的中国人成为冤魂?
城内的军民,为何都不加反抗,而是选择坐以待毙,任人宰割呢?
于是,前面提到的那位老兵给出了答案。
这位老兵名叫唐光谱,是南京大屠杀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每每想起这段经历,他都哽咽不已,噩梦连连。
据他所述,当时的日本人,为了更好地控制城内的百姓,假意放出风声,称只处置那些反抗日军的中国人,而对于老弱妇孺、不怀敌意的民众,并不会有太多的危险,只要大家乖乖听话,就不会受到为难。
日军攻入南京城
当时留守在城内的民众,大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百姓。
他们都听信了日本人的“承诺”,以为只要听从命令,就能相安无事。
不仅如此,对于守备的国军部队,他们更是大度地表示只要大家缴械投降,不过多反抗,就会按照国际惯例优待战俘。
当时残留在城内的国民党军队,大都是经验不足的年轻部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参军也只是为了混口饭吃。
而连日来的征战,早已使他们精疲力竭,加上落后的武器装备,根本就无法与日本的枪炮抗击很久。
南京大屠杀
国军听到日本人的花言巧语,竟信以为真,觉得投降也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但众人不知道的是,此时的他们,已经成了日本人的碗中餐盘中肉,贪婪残暴的日本人又怎肯放过他们。
五、日军的残暴与屠杀
当时的日军,经过连日奔波和战斗,也已士气不足。
于是,占领南京城后,他们急需城内物资补给,但他们的手段,是极其残忍无道的。
他们疯狂地对南京进行烧杀抢掠,所到之处,火光漫天,哭声四起,尸骨遍地。
六周的时间里,他们犯下了不计其数的罪行。
被日军屠杀的中国百姓
他们将这些不曾反抗的中国人引诱至江边等集中地,准备用激光枪进行集体屠杀。
等百姓反应过来,早已惨死在猛烈的枪林弹雨中。
这样大规模的屠杀,不下数百次。
除了集体屠杀,他们更丧心病狂地进行活体掩埋。
如不是亲身经历,那些幸存者完全想象不到日军的手段会是如此残忍。
据一名姓路的幸存者回忆,当时的他才五岁,在大屠杀前跟随父亲外出避难,母亲因怀孕留在了家里,和其他五个家人一起躲在地窖里。
日军入城后,打开了他的家门,为了找到他们的藏身之地,日本人不惜采用火烧的方式。
日军大肆屠杀南京百姓
就这样,躲在地窖里的几人终究还是被发现并且无情地杀害。
等路先生和他父亲赶回,看到眼前血肉模糊的景象,瞬间天崩地裂,悲愤之情无以言表。
这成了路先生一辈子的噩梦,每当想起当时的场景,都惊恐不已。
而当初承诺会得到优待的国民党士兵,直到被完全控制,才明白已经中了日本人的圈套。
日本人当着他们的面,拿他们的将领开刀,以击溃他们的意志。
看着昔日带军作战的上级惨死刀下,又连日来得不到食物供应,剩下的士兵,早已没有了作战能力。
被日军屠杀的中国百姓
最终等待他们的,只有冰冷的军刀和无情的枪弹。
日军的罪行,罄竹难书。
《纽约时报》的记者,对这场屠杀做了相关的报告。
所呈现的画面惨不忍睹,三十万之多的中国人,在几周内以极其残忍的方式,惨死在枪炮下,绝望中。
就连日本人的报纸,也有相关的报道。
当时,两名日本军官约定进入南京城后,看谁先杀满一百人。
为此,他们举行了一场比赛,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肆无忌惮地挥舞着军刀。
他们的照片,甚至被刊登在日本人的报纸上,以颂扬他们的“丰功伟绩”。
被大肆宣传的日军恶行
这些,都将成为他们犯罪的历史见证,更将时刻警醒一代代的中国人,国仇家恨不能忘,没有人能替这些冤死的中国人谅解日本人。
六、中国军民真的毫无反抗吗?
面对亲人一个个被残忍杀害,面对日军伸来的魔爪,中国人难道真的都失去斗志,毫无反抗吗?
答案自然是相反的。
当他们渐渐识破日本人的谎言,知道日本人根本不会轻易放过他们,许多中国军民和日军展开了殊死一搏。
据一名日本军官回忆,当时城内的一名中国俘虏,趁夜黑潜入日本人的驻地,杀死了十几个日本士兵。
南京大屠杀
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人,并非一味地任人摆布,还是有懂得反抗的人在。
只是无奈双方实力悬殊,才让日本人的暴行得逞。
南京大屠杀后,中国人的抗日情绪日渐高涨。
国共两党都誓死保卫国家,和日本人进行了一场场战役。
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中国人并没有退缩。
伴随着行动上的反抗,思想上的觉醒也在悄然发生。
中国人开始意识到,一味地俯首称臣并不能换取敌人的怜悯和饶恕,只有自身的强大,才能抵御外敌,守卫疆土。
南京大屠杀纪念碑
1945年,日军战败投降,在南京举行了投降签字仪式。
在这片他们曾经犯下滔天大罪的土地上,数名日本战犯都沉默地低下了头。
无数深埋于此的中国冤魂,都在等着这一刻,等待中国崛起,日本得到应有报应的时刻。
2014年,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公祭日。
历史长河滚滚而流,很多事情不该被遗忘。
这是中国发展史上的悲剧,应作为一个警钟,提醒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
只有不断发展壮大,才能不重蹈覆辙。
现在夏日祭不是玩的挺好
反抗就是互殴了!
日本人的鬼话永远别信,警钟长鸣!
小日本的话也信,反正也是死干嘛不和他拼个鱼死网破。
从出生就开始教育你要听话……
几个问题都是怕死惹的祸
蒋鬼子[笑着哭][笑着哭]
根本就是被忽悠失去了战斗之心,别提枪的问题,三元里抗英的时候,村民也没有枪。城市战,武器不是决定性因素。美军对阵塔利班城市战也做不到无损。
我看到你文中有激光枪三个字,请问一下,日本鬼子当年就研制出了激光武器?
想投降不如不要当兵。
世事无常 没有绝对 不想讨论
勿忘国耻
可伊藤洋华堂还好好的,生意还暴好,价格也暴贵!!!!!据说国内还有很多日本学校[笑着哭]
激光枪[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要严谨点啊作者
没有枪,没有炮,有枪有炮又有几个会用的,拿菜刀木棍抵抗?
牛逼了当时日本都有激光枪了[笑着哭]
那时候30万人反抗的,至少弄死半鬼子
标题就是有问题,你凭啥认为没抵抗?
为什么饿死了也不反抗
日本魔鬼是撒旦的化身,丧尽天良谎言欺天!
只有死鬼子,才是好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