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李敏出席全国政协会议,遇到李讷笑言:妹妹还是没变样

有史杂谈 2025-04-14 15:16:35

要是你喜欢这篇文章,就请点击右上角的“”按钮。真的很感激你的点赞和支持,希望它能让你读起来觉得轻松愉快。

2003年那会儿,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去参加了全国政协的会议,巧的是,碰见了自己的妹妹李讷。她一看,乐呵呵地就说:“妹妹,你还是老样子嘛!”

李讷也开心地回答,和姐姐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说说李敏和李讷,她俩是同父异母的姐妹,成长经历都挺不一样的。她们和毛主席之间,发生过哪些暖心的事儿呢?咱们来聊聊。

【毛主席父爱如山令人动容】

李敏,她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孩子,1936年在陕北的志丹县来到了这个世界。

邓颖超瞧着她,觉得她特别小巧瘦弱,心疼地说:“哎,真是让人心疼,就像个小豆芽似的。”

没想到,毛主席听了这话后突然有了灵感,马上就给女儿定下了名字“姣姣”。但日子一长,大家叫着叫着就变成了“娇娇”,这个名字也就这么一直用了下来。

娇娇才4个月大那会儿,因为毛主席和贺子珍得忙着革命,就只好把她送到陕北的一户老乡家里先养着。后来,娇娇又在保育院待了整整三年。

这段时间里,娇娇始终没能得到爸妈的关爱。

1937年9月那会儿,贺子珍和毛主席之间有了点误会,她心里一憋气,就直接去了苏联。

1941年1月份,贺子珍在外国过得挺孤单可怜的,所以毛主席就让才4岁的小娇娇去陪陪她妈妈。这样一来,小公主总算是能跟妈妈团聚了。

娇娇这孩子特别省心,妈妈对她也是疼爱有加。

但没多久,苏德战争说来就来,母女俩一下子就陷入了大麻烦。还好贺子珍靠着坚强的决心,硬是挺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娇娇8岁那年,苏联的情况慢慢变好了些。可就在她准备开开心心去上学时,突然生了大病,紧接着就被紧急送到了国际儿童医院,结果还被安排在了太平间旁边的一个房间。

见女儿命悬一线,贺子珍心里像刀割一样疼,这孩子可是她唯一的念想,说啥也不能再没了。她一咬牙,硬是把娇娇带回了家。通过自己的细心照料,女儿的身体竟一点点恢复了。

说实话,娇娇身为革命领导人的后代,她的童年过得并不怎么美满。

她经历了很多不公、波折和磨难,跟父母也是聚少离多,这种事儿一般孩子根本扛不住。

不过,那些特别难熬的日子,让娇娇的精神头儿和生存本事都得到了锻炼。打小起,她就特别懂事、听话,安安静静的,特别招大人们喜欢。

贺子珍从小就没怎么和父亲待在一起,所以她也很少聊到毛主席的事情。

娇娇以前对“爸爸”这个概念一直不太清楚,但自从她回国以后,才算真正了解了自己的老爸,感受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父爱。

1947年,娇娇那年12岁,她和妈妈一起回到了东北的沈阳。

在苏联生活了7年之后,她中国话都不会讲了,对国内的所有事物都感到很不熟悉。

对于自己的父亲毛主席,她心里头总是满满的好奇,特别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他亲生的孩子。

后来,姨妈贺怡给了娇娇很大的勇气,让她试着用俄文写了一封信。信里的文字特别活泼,满满的都是小孩子那种天真烂漫的想法。

她给毛主席写信问道:“您究竟是不是我的亲生父亲?我到底是不是您亲生的女儿?请您快点写信告诉我……”

毛主席一看信里的内容,立马乐开了花,心里头那个高兴啊,直接就写了封回信。他怕耽误时间,还用加急电报给女儿发了过去。这事儿啊,明摆着,咱这位老父亲,想娇娇想得紧呐。

1949年5月份,娇娇心里头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她跟着姨妈一块儿,兴冲冲地到了北平的香山别墅。这一趟,可是为了见上她八年没见的亲爹——毛主席。

娇娇认真地看着眼前这个高大威猛、满脸笑容的人,开心地一下扑进毛主席怀里,小声地喊了一声“爹”。

毛主席乐呵呵地立马把她搂进怀里,嘴里念叨着:“我的小宝贝可算回来了!”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动不已。

毛主席特别看重和娇娇独处的时间,每到晚饭后,他就会牵着娇娇的手,一起去公园里溜达。

给闺女聊古代的故事,说那些古诗里的意境,还有做人的小道理,那段时间,对娇娇来说,真的是超级开心和满足的日子。

但好景不长,到了1949年9月,后妈江青带着妹妹李讷回到了国内,娇娇原本平静的日子一下子就乱套了。

李讷是毛主席和江青的孩子,她比李敏年轻了整整四岁。

她1940年在延安出生,毛主席在中年时有了这个孩子,特别宠她,舍不得送到保育院去,就一直亲自带着。

她的童年生活,比起姐姐李敏来说,那真是要幸福不少。

从延安走到西柏坡,再到香山,毛主席对他那唯一在身旁的女儿特别疼爱。每天,父女俩都会抽时间手拉手去散步,那画面既温馨又欢乐。

在毛主席的孩子们里头,要说谁得到的父爱最多,又最受他亲自教导,那肯定是李讷。

所以,每当她晚年聊起自己的童年时光,脸上总会不自觉地露出笑容,心里头全是满满的幸福感。

妹妹来了之后,娇娇就不能一个人独占爸爸的爱了,这让她心里特别难受。

不过,因为她们是血脉相连的亲人,所以她跟李讷关系特别好,这让毛主席心里很高兴。

时间过得真快,娇娇眼看就要升初中了。这时候,毛主席琢磨着得给闺女起个正式的名字。

我们就拿《论语·里仁》里说的“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敏捷”这句话,来给娇娇起了个名儿,叫李敏。而她的妹妹呢,名字也叫李讷,同样也是从这句话里来的。

娇娇得知自己有了正式的学名,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但她心里直犯嘀咕,为啥爸爸姓毛,自己却姓李呢?

毛主席真的是费尽心思。一方面,他因为自己的独特地位,得时刻想着怎么保护家人;另一方面,他以前还用过“李得胜”这个名字。

很明显,毛主席这位战场上的大元帅,不光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且心思细腻得跟普通人没两样,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那么,说说李敏和李讷这对同父异母的姐妹,她们在中南海的生活是咋样的呢?

【毛主席优良家风值得传承】

上世纪50年代那会儿,李敏和李讷一直跟着爸爸毛主席住在中南海里。她们俩姐妹感情特别好,一直都很和睦。

李敏性格外向开朗,脑子转得快,而且她在国外生活了很久。毛主席常常幽默地给她起个昵称,叫她“海归小姑娘”。

说到李讷,毛主席爱叫她“大姑娘”,而李讷呢,也亲切地管父亲叫“老爸”。这一家子,关系好得没话说,真是和睦得很。

毛主席特别钟爱游泳,尤其喜欢在大江大河中和浪花较量,他游泳时从来不用救生圈。

他想磨炼孩子们的毅力,同时也给李敏和李讷上了一课:要是清楚自己擅长游泳,就算浪花再大,也得壮着胆子往下跳。

这是在生活中遇到大风大浪时,表现出的那种相信自己、勇敢无畏,啥困难都不放在眼里的精神象征。

另外,毛主席特别爱看书,他还总会根据女儿们的性格和兴趣,亲自挑些书给她们读,让她们多读书,多努力上进。

毛主席对于学习的态度,可不是那种死板的、只认书本的教条主义。他更喜欢让大家劳逸结合,别一个劲儿地硬啃书、死读书。

在毛主席的耐心指导下,李敏和李讷的学习进步神速,她们的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后来都顺利考上了大学。

李讷成功进了北京大学,学的是历史;而李敏呢,她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专攻化学。这对姐妹的优秀成绩,让毛主席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也给他在中南海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

毛主席特别疼他的女儿们,不过对她们的教育要求可严了。

北大坐落在北京城的西边郊区,离我家有好几十公里的路程。

李银桥卫士长觉得李讷一个女孩子放学路上不安全,就自个儿做主,悄悄安排人开车去学校接她回家。

没想到这事儿传到了毛主席耳朵里,他老人家特别生气,把李银桥好好训了一顿,还放出话来:

别的孩子能自个儿走回家,我家孩子也得能行,这事儿咱不能搞特殊,不然影响多不好呀?

打那以后,李讷就不搭公车了,每天都是自个儿蹬着自行车,在中南海和北大之间来回跑,跟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没啥两样。

虽然毛主席盼着女儿们能有出息,但他并不想让她们去当科学家或者政治家。他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女儿们能成为自力更生的劳动者,他就心满意足了。

所以,有这么个思想开放、通情达理的老爸,李敏和李讷都特别乐意跟他聊心事,分享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就像跟好朋友聊天那样自在开心。

1960年那会儿,全国各地都碰到了从来没见过的天灾,老百姓们过得苦哈哈的,饿肚子成了常事。这事儿,毛主席心里跟明镜似的,他特别着急上火。

毛主席身为领导,他主动做起榜样,在家里减少了粮食的配额,还一直坚持不吃肉和鸡蛋。

对于毛主席的女儿们,他要求她们跟其他学生一样,去学校大食堂吃饭,坚决不允许搞任何特殊待遇。

毛主席的家风真是咱们现在该学的榜样。他经常跟女儿们说,得保持谦逊,别太张扬。

不追求花朵的绚烂,不渴望掌声的热烈,咱们得保持低调务实,多动手干点实在事儿,过那种平平淡淡的老百姓日子。

所以,尽管李敏和李讷都是毛主席的亲骨肉,但她们身上可没有一点娇滴滴的公主气。

不过,他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那种精神力量,真的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水平。

日子一天天过去,毛主席的两个闺女也长到了该考虑婚事的年纪。那么,对于闺女们的婚姻大事,毛主席到底是怎么看的呢?

【毛主席操心女儿们的婚事】

李敏在高中那会儿,心里就有了喜欢的人,那就是他们学校的学生会头儿孔令华。

不过因为那姑娘害羞,只好把喜欢藏在心底。没想到快毕业那会儿,孔令华给她写了封情书,她高兴得不得了,俩人的恋爱关系就这么公布了。

毛主席知道这事后,心里头别提多乐呵了,可也有点儿犯嘀咕。他身为父亲,总想着得给女儿的恋情把把关,看看靠不靠谱。

接着,毛主席就对李敏说:“娇娇啊,你清不清楚小孔的爸妈究竟是谁?还有,他们是在哪里上班的呢?”

“这个嘛,我还真不清楚,他从来都没提起过。”李敏说道。

谈恋爱时,哪能不了解下对方父母的情况呢!

咱俩谈恋爱,为啥要去找爸妈问东问西呢?李敏第一次恋爱,心里头直犯嘀咕,搞不明白为啥得这样。

在跟对方打交道前,得先摸清楚对方啥情况,这样才能继续往下处,这事儿得仔细着点。

李敏心里明白,老爸真的是为她好,她也清楚自己这身份挺特别。所以,她很看重毛主席的看法,就直接找孔令华聊了聊他家里的情况。

孔令华的老爸是孔从洲大将军,那时候他是沈阳高级炮兵学校的校长,和毛主席关系挺好的。

一听说是老朋友的儿子,毛主席心里立马踏实了,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他俩继续来往。

1958年8月29号那天,毛主席在中南海的家真是热闹非凡,李敏和孔令华两个人高兴地办了婚礼。

毛主席亲自张罗了婚礼大事,在丰泽园的颐年堂摆了三桌宴席,还特地放了一场电影来庆祝这个大喜日子。

可以说,现在的李敏真是幸福到了极点,她看到毛主席这么关心自己的婚姻大事,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

结婚后,她和孔令华过得非常和睦,两个人形影不离,感情特别好,这情景让毛主席看在眼里,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

跟姐姐比起来,李讷的感情经历那真是挺不容易的,一波三折。

她到了该成家的年纪,却一直没遇上合适的人,就这么拖啊拖,拖到了三十岁。在五七干校那会儿,她终于和北戴河管理处的一个普通员工小徐看对眼了,两人谈起了恋爱。

说起李讷的婚姻大事,毛主席早先时候给过这样的指点:“找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别挑那些高官的后代,从老百姓里头挑一个合适的。”

小徐这人吧,性格挺开朗,待人热情,他家是工人家庭,学历是初中,政治上也是信得过的。

所以,毛主席答应了李讷的婚事,为了给女儿送上美好祝愿,他专门让人准备了一套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当作结婚礼物送给新人。

但是,李讷结婚后的日子并不像大家伙儿想的那么美满。

这对夫妻因为学问、脾气和来历都相差甚远,加上江青一直持反对态度,所以他们最后决定分手,各走各的路了。

之后,李讷就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日子,过得特别不容易,真的是挺苦的。

到了1985年,通过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和他妻子的牵线,她认识了昆明军区一个军分区的参谋长王景清,两人结了婚。从那之后,她的生活就变得安稳下来,一直这样平平淡淡地过到了老年。

毛主席身为国家领导人,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他对女儿的婚事却特别上心,亲自把关,真算得上是位尽心尽责的好父亲。

1976年9月9日,那天全国老百姓心里都沉甸甸的,我们敬爱的毛主席离开了我们。

那段时间,对李敏和李讷姐妹俩来说,简直是最煎熬的日子,特别是李讷,感觉整个人像是掉进了冰窟窿里,心里头冷得要命。

那时候,她独自一人拉扯着懵懂年幼的儿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心里的压力也可想而知,真挺不容易的。

但李讷心里一直记着毛主席的耐心教导,她硬是用自己坚强的毅力扛过了那些苦日子和难关,把全部的苦楚和难过都变成了让自己成长的力量,就这么咬牙坚持了下来。

李敏因为一些特别的事儿,在1963年那会儿就离开了中南海,搬出去住了。

从那以后,她和毛主席能碰面的次数少得可怜,这成了她一辈子的心头大事,让她特别不甘心。

尽管各自被生活琐事缠身,忙得不可开交,但因为是血脉相连的亲姐妹,李敏和李讷还是会时常打听对方的近况,好让心里踏实些。

2003年春季,李敏和李讷两人一同当选为新的一届全国政协的成员。

会议时,那对七十多岁的姐妹重逢了,一下子就像回到了年轻时候,浑身是劲儿,满脸笑容。

李敏姐姐乐呵呵地搂着李讷说:“妹妹,你还是老样子嘛!”

李讷乐呵呵地回答说:“我姐也是这样。”从这话里,能看出她们姐妹俩感情特别好。

【结语】

毛主席给两个女儿起了名字,一个叫李敏,一个叫李讷。他这么做,就是盼着她们能少说多做,实实在在干事,别玩虚的。

两姐妹一直牢记老爸的话,做事低调不炫耀,她们俩生活简朴,不追求华丽,因此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毛主席这位伟大的领导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言语教导,对子女亲戚还有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管得很严,给大家树立了优秀家风的榜样。他这样的思想和做法,肯定会一直被人们传颂,永远记在历史上!我们要向毛主席一家表达最深的敬意!

大家有没有毛主席和他孩子们之间的小故事想拿出来聊聊?快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和故事吧!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