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叫金碧辉,今年35岁啦。在我18岁那年,踏上了前往加拿大留学的征程。在那片异国他乡,我邂逅了生命中的挚爱,今天就把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期望能与你们一同分享这份喜悦。
我出生于杭州萧山下属的一个乡镇。母亲在学校任职,父亲则在供销社上班,我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实际上,在我出生之后,家人原本还盼着能再有个男孩,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缘故,这个愿望始终未能成真。这对父母而言是个遗憾,不过对于年幼的我来说,倒也没产生太大影响。
在我的童年记忆深处,父母对我并非宠溺有加,甚至他们陪伴我的时间少之又少。那是因为在1991年,父母毅然投身商海,创办了一家木材厂。大家都明白,创业伊始,艰难重重且事务繁忙。所以,我在家中几乎很难见到父母的身影。也正因如此,我自幼便是个独立的孩子。自己准备食物,自己打扫房间,自己整理物品。尽管父母忙碌不已,但他们对我寄予了厚望,期望我能出人头地。所以,从上学起,我就一直勤奋刻苦,也正因为如此,我的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当时在萧山,靠做生意发家致富的人不在少数。有了钱之后,大家纷纷把孩子送往国外求学。我的父母也有这样的想法,实际上,在我上初中的时候,他们就有了这个念头,只是由于我年纪尚小,他们便把这个计划推迟到了高考之后。也从那时起,他们总是向我灌输一种观念:学好英语,将来出国留学。
在我眼中,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人生规划。自那之后,我便全力以赴学习英语。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时走在萧山的街头,我也能够与偶遇的外国人畅快交谈几句了。时光如白驹过隙,很快,我迎来了人生中的首个重大挑战。2005年6月,年满18岁的我参加了高考。虽说心里难免紧张,但整体心态还算不错。经过一个月的漫长等待,成绩揭晓,我总分考了560多分,我学的是文科。
同年9月,我远赴加拿大蒙特利尔的肯考迪亚大学,开启了管理学本科阶段的学习之旅。临行之际,父母亲自送我到机场。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诸多不适应的状况随之而来。其一便是气候,加拿大的天气极为寒冷,户外寒风凛冽,像刀子般割着脸颊。到了10月底,就已经开始下雪了。其二是学业方面,第一学期的时候,我花费了半年时间学习语言。这是留学生必须跨越的一道难关,只有通过语言考试,才能继续后续的大学课程学习。很幸运,我顺利通过了这门考试。然而,新的难题紧接着如潮水般涌来。之前我提到过,我是文科生,所以对于数字、概念这类理科知识,我既提不起兴趣,也并不擅长。
但当时有两门课程与这类知识紧密相关,那就是金融学和会计学。这些课程,即便是使用中文教材,我学起来都颇为吃力,更何况是满篇专业术语的英文书籍。那时的学业压力巨大,说实话,心理上也有不小的落差,毕竟在国内时我的成绩一直都还不错。但我骨子里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为了学好这些课程,我熬过了一个又一个通宵。好在最终我成功跟上了学习进度。当然啦,我可不是那种只知道埋头苦学的书呆子。我热衷于社交活动,喜欢和朋友们一起玩耍。我们一同参加社区活动,一起去观看球赛,或者参与辩论比赛。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为我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慰藉我思念家人的心灵。就这样,在长期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我逐渐适应了留学生活。也恰在此时,我邂逅了我的初恋。
他是个加拿大人,性格十分开朗,并且还是我的校友。起初我们只是朋友,关系相处得颇为融洽。在后来的相处过程中,他向我表白说喜欢上了我,我觉得他这个人挺不错的,便答应了他。就如同处于热恋期的所有情侣一样,我们也度过了一段甜蜜无比的时光。然而,当热恋的激情渐渐褪去,我们却惊觉彼此之间存在着太多的不合适之处,尤其是在生活习惯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在谈了一年多之后,我们选择了和平分手。当时我并没有太过难过,更多的反而是一种遗憾,毕竟这是我的初恋啊。2009年,我顺利毕业了。此时,我又面临着一个全新的难题:究竟是该回国发展,还是继续留在加拿大呢?对此,父母并未明确表态,他们只是说尊重我的选择。
经过深思熟虑,我最终决定留在蒙特利尔。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我想要尝试一下国外的工作市场与环境。三个月后,我在当地找到了一份与外贸相关的工作,从事的也是最为基础的订单处理工作。这份工作虽然简单,但却异常枯燥。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中,我甚至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孤独感。也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悄然走进了我的生命。
他叫弗兰克,同样是加拿大人,出生在蒙特利尔。他的父亲在银行工作,是一位资深的理财师,大半辈子都在与股票打交道,母亲则是一位全职家庭主妇。他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弗兰克比我大5岁,与我毕业于同一所大学,他的专业是政治科学。由于他对音乐满怀热爱,所以在2006年大学毕业后,他前往多伦多的一家音乐公司从事幕后工作。不过,四年之后,他回到了蒙特利尔,在一家咨询公司负责网站建设方面的工作。我和他的相遇并没有什么浪漫至极的情节,一切都很平常,故事的缘起是一款社交软件。2011年9月,彼时的我正处于人生的迷茫阶段,无论是工作还是个人的终身大事都让我感到困惑不已。为了寻求心灵上的慰藉,我下载了这款社交软件。
这款软件极为便捷,我填写完个人信息后,它便会根据算法为我推送匹配的人,弗兰克就这样出现在了我的视野中。我们相互交换了基本信息,当得知我们毕业于同一所大学时,我顿时多了一份亲切感。于是,我们的聊天得以顺利展开。他告诉我,他是个比较宅的人,性格也并非外向张扬。来到这个社交软件,只是想结交一些朋友。我们聊得十分尽兴,话题也从最初的姓名、年龄等较为浅层的问题,逐渐深入到兴趣爱好等更为私人的领域。不仅如此,我们还相互分享了彼此的照片。就这样愉快地聊了十来天之后,我向弗兰克提出了见面的邀请,我说:“弗兰克,我带你去大学附近吃饺子吧!”他毫不犹豫地立刻答应了。当天下午,我来到了饺子馆,说实话,当时我的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的,毕竟网络世界总是带有虚拟的色彩,谁也无法确切知晓对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们几乎前后脚,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先后出现在了饺子馆。我不得不承认,在看到弗兰克的那一刻,我的心瞬间动了一下,因为他正是我心仪的那种类型。我至今都清晰地记得,当时弗兰克身着一件蓝色毛衣,整个人看起来清清爽爽的,帅气又干净。让我颇感意外的是,虽然弗兰克性格内敛,但和我交谈起来却热情洋溢。弗兰克说他非常喜欢中国,在他高中的时候,曾跟随学校组织的夏令营前往北京旅游。他印象中的长城雄伟壮观,二锅头辛辣刺激,中国的小孩都特别有礼貌……不仅如此,我们还探讨了中外电视播放形式的差异。
我说,中国的电视剧通常都是拍摄完成后一次性播出,他则说国外的电视剧大多是边拍摄边播出,随时根据观众的反馈来调整剧情走向。就像那部经典的《老友记》,一播就是十年之久……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飞逝,吃完饺子后,我们在热闹的街市附近悠闲地漫步,最后在一家咖啡馆坐下来,喝了杯咖啡。两个小时转瞬即逝,天色渐暗,我也该回出租屋了。于是,带着些许不舍,我和他道别了。在分别的时候,我们互相留下了电话号码。其实在转身回家的路上,我还沉浸在刚刚的交流中,仍有意犹未尽之感。
就在回家途中,我收到了弗兰克发来的信息,他说:“今天和你聊天特别开心,我对你的印象非常好,我们下次还能再约吗?”我当时激动不已,立刻回复他说可以。从那之后,每逢周末,我们都会相约线下见面。在这一年12月份的圣诞节,我跟随弗兰克去了他的家中。这是我第一次拜见他的父母,他们非常热情,举止也十分文雅。2012年,为了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我更换了工作,进入一家银行从事退休理财产品方面的工作。在工作逐渐步入正轨的同时,我和弗兰克的关系也迎来了新的进展。
2012年1月1日,在我生日这天,弗兰克在20多位朋友的起哄声中,向我深情表白了,他说:“我爱你”。不仅如此,他还精心为我准备了一个摄影课程,因为我之前曾无意间向他提起过自己对摄影的喜爱。我不过是随口一说,弗兰克却牢牢地记在了心里。这让我深受感动,于是,我答应做他的女朋友。最后,我们紧紧相拥在一起。成为恋人之后,我们相处的时间愈发长久。我们一起去大学食堂用餐,也会在蒙特利尔的大街小巷穿梭,寻觅各国的特色美食。无论是非洲的美食、俄罗斯的佳肴,还是秘鲁的美味……无论路途多远,他都会陪伴着我一同前往。他并不是特别热衷于做菜,而我却对此十分喜爱,所以,我常常会为弗兰克烹制中国菜。他喜欢吃辣,尤其钟情于水煮鱼。即便我的厨艺还有些欠缺,他也总是吃得津津有味。
他不太习惯送我鲜花,因为我对此并不热衷。相较于这些形式上的东西,我更喜欢去露营、看电影、观看演唱会。这些才是充满趣味的体验活动。相处的时间久了,我惊喜地发现,我们两人在很多方面都出奇地合拍。这一年春节,我回到家中,将我与弗兰克恋爱的事情告诉了父母。他们虽然没有强烈反对,但对于我谈异国恋一事,还是持有一些保留意见。2013年春节,弗兰克以及他的父母一同随我回到了中国。这一次见面,成功消除了我父母之前的不满。他们觉得弗兰克的父母为人处世十分得体,所以双方交谈得非常愉快。
我的母亲是个典型的颜控,看到高高瘦瘦、帅气十足的弗兰克,忍不住连声夸赞,还打趣说以后生的孩子肯定也很漂亮。就这样,两家人在同一屋檐下共同度过了7天时光。我带着弗兰克的父母游览了西湖,参观了灵隐寺。之后,我们又在香港停留了三天。香港之行结束后,他们返回了加拿大,没过几天,我也回到了那边。2014年2月29日,这一天成为了我人生中最为难忘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弗兰克向我求婚了。当时,他带我来到一架滑翔机前,说要带我体验一把滑翔的乐趣。就在滑翔机升至半空中的时候,他突然拿出一枚戒指,深情地问我:“你愿意嫁给我吗?”我的心里一阵慌乱,因为我深知婚姻意味着责任与承诺。但眼前的这个人是我深爱的人,我愿意与他共同承担这一切,所以,在求婚的最后,我坚定地回答:“yes”。随后,双方父母得知了这件事,他们都欣然表示同意。
2014年5月,我们在蒙特利尔的一家餐厅举办了一场小型的订婚仪式。我的父母也特意赶来参加,加上亲朋好友,总共20多人。
2015年1月26日,我和弗兰克在蒙特利尔领取了结婚证。我们没有举办盛大的婚礼,因为我不喜欢太过繁琐的形式,在我看来,婚姻是属于两个人的事情,没必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一些并非至关重要的事情上。婚后,我们两家人共同出资购置了房子。所以,我并没有和公婆住在一起。就如同普通的夫妻一样,我和弗兰克除了工作之外,就是外出约会,日子过得平静而又惬意。
2015年2月23日,我的混血儿子呱呱坠地,他拥有加拿大国籍。看着儿子一天天茁壮成长,我也打算重新回归职场,然而就在这时,我发现自己怀上了二胎。实在没有办法,总不能接连不断地请假,所以,我无奈辞去了工作。之后,我萌生了回国的想法。不仅如此,我还希望能在中国找到一份工作,我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告诉了丈夫。弗兰克表示理解并同意了,他说他不放心我一个人回国,所以打算和我一同前往中国。2016年2月,我和弗兰克带着儿子回到了萧山。弗兰克则选择通过线上的方式继续工作。2016年9月17日,我的女儿出生了,她拥有中国国籍。此时,丈夫已经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在学校担任英文教师。
2018年春节,弗兰克的父母从加拿大远道而来,两家人共度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新年。从那以后,我们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春节的时候,弗兰克的父母会来中国与我们相聚;弗兰克放暑假的时候,我们则会前往加拿大看望他们。就这样,两家人虽然身处不同的国家,但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往来。此时的我依然是一位全职家庭主妇,不过,这并非我最终的人生目标,我内心还是渴望能够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恰巧,父母的牧场基地在运营方面缺人手。所以,等孩子稍微长大一些后,我便投身到了牧场的工作中,我希望能够改变牧场单一的运营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如今,我在萧山开了一家店铺,主要销售农产品,货源就来自父母的牧场。这样一来,既能实现经济收益,又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在时间安排上十分自由。两个孩子也都已经上学了,大儿子在小学就读,小女儿则在幼儿园。我的丈夫依旧从事教师这份工作。在我们这个家庭里,每个人都各司其职,总体而言,生活过得幸福美满。所以直到现在,我都无比庆幸能够遇见弗兰克。如果没有与他相遇,我真的难以想象自己的人生或者婚姻将会是怎样一番模样。
至于未来,我的计划是维持目前的生活状态,继续留在中国。我并没有打算再回到蒙特利尔,因为我觉得那里的生活并不适合我。首先,以我的专业背景,在那边找工作会受到诸多限制;其次,蒙特利尔的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不太利于年轻人拼搏奋斗,而且办事效率也比较低;更为关键的是,那里的气候条件太过极端。所以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我还是更喜欢生活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