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亿!开始有点兴奋,但现在来看完全变味了,民族自信不是靠刷出来的。说的就是《哪吒2魔童闹海》,超过了123亿票房,成为了中国票房冠军,也成为了世界动漫票房冠军,全球票房排名第八位,但是网友们没有觉得这是在畸形发展吗?被带节奏?资本在运作呢?

看完了《哪吒2》,坦白说不如第一部,但是我估计50亿票房随便上,因为同期春节档一个能打的都电影都没有,个人而言,在《哪吒2》中里面吒儿的形象我不太喜欢,而丑国了无量仙翁真是不应该,但是电影就是电影,颠覆了我们的一些认知。

回归正文,正是因为春节档其它电影的不如意,《哪吒2》显得最好看,春节这个票房蛋糕它分的最多也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有网友去二刷,三刷,把《哪吒2》票房刷上去了,给了饺子导演很大的压力。
一般电影票房过了50亿就开始变成一个巨大的营销陷阱,资本就开始炒作了,网友们热血沸腾,开始期待赶超国内各种票房记录,国内封顶了,就又开始赶超国外票房,甚至被顶到了全球影片票房第八的位置。

电影票房正常看,无可厚非,大家取个乐呵,但是如果2刷3刷甚至真多刷,就没有意思了,是不是就是一种病态了呢?到处都是瞎带节奏的,什么赶英超美,拿着世界票房第一有意义吗?

我觉得《熊出没》系列电影就不错,这么多年,十几部电影,差不多也有100亿的票房了吧。

其实,电影市场出现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在当下,资本的力量异常强大,它犹如一只无形的大手,试图操控着电影的票房走向以及大众的观影情绪。对于《哪吒2》而言,或许它本身有一定的亮点,但被过度抬高的票房背后,是资本逐利的本质在作祟。
当一部电影被赋予了太多超出其艺术价值本身的期待时,就像是一个被吹得过大的气球,随时可能破灭。那些盲目二刷、三刷的观众,一部分可能是被身边的舆论氛围裹挟。社交媒体上的各种宣传、吹捧,让他们觉得如果不跟上这股潮流,就好像与大众脱节了。而另外一部分观众,也许是怀着一种从众的投机心理,觉得这部电影票房这么高,那肯定是特别好,自己再去刷几次,就像是参与了一场盛大的狂欢。

但这种狂欢对于电影艺术的发展真的有益吗?从长远来看,并不见得。如果电影市场一直被这种虚高的票房所主导,那么真正用心去创作、不擅长营销炒作的电影人可能会被埋没。像《熊出没》系列电影,它一直稳稳地扎根于自己的受众群体,没有过度营销,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着票房。这种脚踏实地的发展模式,才更有利于电影行业的健康生态。
再看饺子导演,他无疑是一位有才华的创作者。《哪吒》第一部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那是真正凭借独特的创意、精彩的剧情和精良的制作赢得观众喜爱的。然而,《哪吒2》在这样的票房喧嚣下,他可能也面临着两难的境地。如果顺应资本继续沿着当前的路线创作《哪吒3》,可能会面临更多的争议和压力;如果想要摆脱这种局面,回归初心,又要与资本的利益诉求进行博弈。

对于我们观众而言,是时候清醒过来了。不要单纯地被票房数字所迷惑,而要去关注电影本身的内涵,用自己真实的观影感受去评判一部电影的好坏。只有这样,电影市场才能回归理性,让真正优秀的电影作品脱颖而出,无论是动画电影还是其他类型的电影,都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发展、成长。
真的,不要让资本控制了我们的个人意愿,把我们带上节奏,本人就没有去看电影的习惯,从来都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