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史上比较繁荣昌盛的朝代之一,特别是李世民时期的"贞观之治"更是达到了顶峰!然而历史的悲剧再次在唐朝身上重演。李隆基执政晚期,唐朝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叛乱,差点动摇了李唐帝国的统治地位。
大明宫
虽然"安史之乱"并没有终止了李家皇族的统治地位,但是在此暴乱之后唐王朝的政治统一被藩镇割据的局面所取代,虽然明面是统一的王朝,但是各大藩王各自为政,朝堂上下达的政治命令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朝堂上皇帝又受到宦官的压制,虽然有个别皇帝想改变这一局面,但都以失败告终。今天为大家讲讲最有可能改革成功的“永贞革新”。
“永贞”是唐朝第十位皇帝唐顺宗李诵的年号(805年正月-八月)。顺宗当太子20多年,对朝政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早期因唐德宗无得(顺宗的父亲),曾想进谏德宗。此时他的属官王叔文怕他得罪皇帝而危及太子地位,就阻止了顺宗的进宫。德宗驾崩,继承帝位的顺宗很想有一番作为,改变此时的唐朝政治局面。
柳宗元
登基后立刻重用了属官王叔文和王伾。在顺宗当太子时期,他俩就经常和顺宗讨论朝政,如何治理天下,所以深受顺宗的信任。后来又与刘禹锡,柳宗元等为核心组成了革新势力团体。然而此时的顺宗已经是病中加深,早在德宗时期就已经得了中风不语之症,几乎丧失了不语的能力。
改革期间,废止宫市,释放宫女,还免除了部分百姓欠朝廷的租税。在政治上打击贪官和藩镇的膨胀势力集团。此种种行为得到了百姓的拥戴,从侧面也加强了中央集权。虽然改革的方向一片大好,但是改革有利就有弊。虽然利的方面已显示出来,但是弊的一端也暴露无遗。
唐朝一角
“永贞革新”在执行期间触犯了藩镇和宦官的利益。而且这些藩镇和宦官是手握实权,而革新派只是一群文人只能仰仗病重的德宗。随着德宗的身体日况俞下,那些在改革中受到打压的官员们纷纷拥立太子李淳继承皇位。随后就以德宗的名义罢免了王叔文的官职,并在八月份逼迫顺宗退位。太子李淳继承皇位为唐宪宗,至此长达200天的“永贞革新”以失败告终。
唐顺宗
公元806年正月,年仅46岁的唐顺宗病逝,结束了遗憾终身的一生。“永贞革新”是唐朝最著名的一次改革如果成功了,也许李唐王朝还能再传个几百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