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动荡不安的革命年代,先烈们为了更好地闹革命,也是为了掩人耳目,需要假扮夫妻,但有的时间一长,就处成革命真夫妻。
94年前,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举行一场特殊的婚礼,一对年轻情侣面带笑容,目光坚定望着远方,两人肩靠肩并排站在那里。这里没有欢声笑语,有的是压抑的气氛,这里没有礼炮,就让敌人的枪炮声作为礼炮,刑场就是他们婚礼的礼堂。
随着敌人的一声声枪响,他们应声倒地,慷慨就义。临刑前高喊着革命口号: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
牺牲时他们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为了祖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有人不禁要问,这两位年轻人到底是谁?为什么会被杀呢?他们做了哪些惊天动地之事?
富家女拒绝包办婚姻,冲出封建上文所提的女主人名叫陈铁军,原名叫陈燮君,她于1904年出生在广东佛山华侨富商家庭,她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陈燮仪(后改名为陈铁儿),后来也跟随姐姐一起闹革命。
她的青少年时期是处在民国新旧思想交替时期,各种思想向她袭来。但陈铁军自小比较有主见,她不希望作为古时女子二门不出、大门不迈的大家闺秀,她希望出去看看,接受新式教育。
她说服父亲送她去私塾里读书,读了几年私塾后,听闻佛山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小学——季华两等女子小学,陈铁军又要求父亲给她转学。陈家父母也算比较开明,既然女儿这么喜欢读书,那就想方设法给她转学。
转学后的陈铁军,在学校她不是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她时刻关注着时事的变化,带领同学们敢于与封建思想作斗争,她的这种行为在那些老顽固的眼中是离经叛道的行为,也因此差点被学校开除。
1919年,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席卷全国,一些青年学子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这股春风也吹到了佛山,由广东省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组成的宣传队来到佛山进行宣传,15岁的陈铁军带着11岁的妹妹来到街上,挤进人群,看着她们英姿飒爽、昂首向前高喊着革命口号,这时陈铁军的心中波澜壮阔,欲加入她们的革命队伍。
那时的她还是个懵懂的少女,只是对新兴事物感到好奇,对革命还没形成清晰的认识。但有件事让她与旧式思想、家庭彻底决裂,毅然决然走上革命的道路。
陈铁军在小学临近毕业时,家里给她安排一桩婚事:嫁给当地富商的儿子,这是父母包办的婚姻。按理来说这场婚姻门当户对,但接受过新思想的她不喜欢父母包办婚姻,又觉得父母之命不可违,曾一度很纠结,试图求助老师,老师劝她试着交往一下看看。
后来,她还是嫁给了那位富家公子,嫁过去才发现两人根本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富家公子只顾着吃喝玩乐、守着一亩三分地,而陈铁军想着的是家国利益、外面的世界。
三观不合的两人在一起注定是不幸福的。就这样,陈铁军逃离了这个家,来到广州继续上学。
参加革命在广州,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广州坤维女子中学,随后她的妹妹陈铁儿也转至这所学校,妹妹是她忠实的追随者。
这所学校也不是完全的新式学校,主要培养循规蹈矩的大家闺秀,陈铁军很快不满意它的教育,她就自己找来一些政治书籍来看,武装自己的头脑。正当迷茫时,中共党员谭天度老师给她指明了方向,把进步的刊物《向导》《新青年》等介绍给她阅读,深受启发。陈铁军就和同学们组织了“读书会”和“时事研究社”,结合当前斗争形势,研究同题,学习社会主义理论。
尽管如此,她的学业成绩也是很优秀的,在1925年,她如愿考上中山大学文学院预科。可是就在这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广州工人们举行著名的省港大罢工,声援“五卅运动”。
陈铁军带领同学们冲出校门,高喊着反帝口号,上街流行示威,途经租界沙基时,却遭到英法租界军队无情的镇压,残酷地射杀示威的工人们与青年学子,造成流血事件。
陈铁军在此次活动中侥幸逃脱,通过这次活动,让她感受到工人们及群众们团结的力量,也亲眼目睹了帝国主义的狰狞面目,认清了当前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堂堂大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爱国有志青年的她,更加坚定地走上革命的道路。
为了更好地参加革命,1926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表决心,铁了心跟党走,将自己改名为“陈铁军”。
在党的教育下,陈铁军迅速成长,主动投身到广州的工人运动当中,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宣传我党的政策,到劳工子弟学校教书,与女工们一起制草鞋、缝衣服,支援北伐大军。革命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危险也在慢慢地袭来。
假扮夫妻,互生情愫由于她的表现,陈铁军很快成为中山大学中共党支部委员,广东妇女解放运动协会秘书长、委员。她在学校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举行学生运动,遭到国民党反动派无情镇压,他们包围了中山大学,她急中生智,翻围墙逃脱了敌人的魔掌。
但她没有只顾自己个人逃跑,她巧妙的化妆,逃过军警的耳目,从城内跑到西关,通知因难产而在医院住院的邓颖超撤退。在她的努力之下,陈铁军不顾危险护送邓颖超至安全地带。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党员,上海、广州等地处在白色恐怖统治之下。陈铁军等人在广州整日躲躲藏藏,危险重重,曾一度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她的哥哥找到她,劝她不要从事这么危险的事业,安排她出国留学,可是被陈铁军拒绝了,继续走革命的道路。
好在后来与党组织联系上了,却接到了上面派给她一个比较尴尬的任务:与另一位革命同志假扮夫妻重建广州市地下党机关。
而这位革命同志则是来自广东开平的周文雍,两人也是老乡,周文雍虽然比陈铁军小一岁,但参加革命的时间比她早,是一位年轻有为的革命同志。
周文雍出生在广东开平的穷私塾家庭,1919年,他考上了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趁着五四运动的浪潮参加了革命工作,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广州工会主席,广州市委组织部部长,是一位优秀的工人运动领袖。
大革命失败后,周文雍与陈铁军受命假扮夫妻,周文雍负责联络广州地区的地下党员及工人,陈铁军则负责后勤工作,担任秘密交通员。
周文雍在一次执行任务过程中不幸被捕入狱,但他的身份没有暴露,陈铁军开始组织营救活动,她乔装打扮混进监狱探望并给周文雍的饭菜加一些辣椒,周文雍吃了之后,满脸通红,假装发烧的样子,我们知道广东人是不吃辣椒的。
周文雍吃完之后大声呼救狱警送他去医院,在去医院的路上,陈铁军设下埋伏冒死救下周文雍。经过这次生死劫难,两人的心彼此靠近,互生情愫,但为了革命工作不得不将感情埋藏在心底。
获救后的周文雍,眼看这形势,必须组织一次大的暴动来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于是组织上命令他们着手准备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在张太雷、叶挺、周文雍等人的领导下,广州起义爆发,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周文雍被选为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劳动委员兼教育部长。因敌我力量悬殊,寡不敌众,广州起义最终惨遭失败。
在此背景下,周文雍率领部分起义武装人员,与十多倍于己的敌人短兵相接,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府而与敌军进行殊死搏斗,直到弹尽援绝后才杀出一条血路,突围撤离广州,辗转来到香港,负责联络和安置撤到香港的同志。
刑场上的婚礼广州起义失败后,广州的地下党机关遭到重创,几乎陷入瘫痪状态。为了重建党组织和机关,周文雍与陈铁军又假扮成夫妻秘密潜回广州开展工作,经过革命战火的洗礼,两位年轻人的感情已上升到革命爱情。
潜回广州后,他们历经千难万险,重建秘密联络点,刚有点起色,不幸的是,由于叛徒的出卖,在1928年1月27日,周文雍与陈铁军同时被捕入狱。
入狱后,他们在狱中遭到严刑拷打,灌辣椒水、吊飞机、坐老虎凳、钉竹签等惨无人道的酷刑,但他们宁死不屈,亳不动摇,没有透露出半点党的秘密。周文雍甚至还在监狱的墙上写下他的绝笔诗以示绝不妥协:“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最后,无计可施的敌人决定将他们处以死刑,在临刑前,敌人最后问周文雍还有没有什么话要说?周文雍大义凛然说道:我想和陈铁军同志合照一张相片。
敌人满足他的要求,去女牢里将陈铁军押出来,松开脚镣,来到周文雍面前,陈铁军像妻子一样将周文雍衣领整理一番,将早已准备好的围巾给她戴上,两人肩并肩相互依畏站在一起,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敌人的摄影师随即拍下这张照片,这是他们唯一留下的一张合影。
拍完照片后,在2月6日,他们被押往广州红花岗刑场,一路上高喊着革命口号,很快就到达刑场。临刑前,他们整理好仪容,准备从容赴死,但这时候,陈铁军突然有事情要宣布,如果再不说,就再也没有机会说了。陈铁军说道:
“人们都说我和周文雍是夫妇。其实,我们是同志关系,只是由于革命工作需要,我们假扮夫妻住在一起罢了,工作上的互相帮助和生死与共的斗争,把我们的心也紧紧联系在一起,但是为了革命利益,我们顾不上谈个人爱情,因此一直保持着纯洁的同志关系。
现在我向大家宣布:当我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党的时候,我们就要在这里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同胞们,同志们,永别了!望你们勇敢战斗,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未来是属于我们的。”
她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说出了对革命胜利的期望,长时间与周文雍在一起互相帮助,形成前所未有的默契感,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这友谊上升到革命崇高的爱情,希望成为真正的夫妻。
同时这是一场特殊的婚礼,刑场是婚礼的礼堂,群众是婚礼的见证者,国际歌是婚礼的音乐,枪声是婚礼的礼炮,鲜血是婚礼的装饰。
随着一声声枪响,他们永远地定格在这一天,英勇就义,陈铁军年仅24岁,周文雍年仅23岁!两位年轻人在青春年华时将生命献给祖国,如此壮烈!
他们的英雄事迹后来被拍成电影《刑场上的婚礼》,在2009年,他们夫妻都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
周文雍与陈铁军这对90多年前的年轻情侣,追求的不是花前月下的你侬我侬,而是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在斗争中形成崇高的革命爱情,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爱情?我想这就是世间最美好的爱情:为共同的信仰共赴患难、共赴生死!
他们敢于批判、敢于斗争,对党无限忠诚,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英雄已逝,精神长存,在革命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的流血与牺牲。先烈们用鲜血与生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牢记历史、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