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传世作品不多,但其作品深受日本人喜爱,奉为至宝,因此在过去的一百年中(20世纪),有大量的赵之谦金石书画作品传到日本,对日本金石书画界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1942年11月1日至3日在东京美术俱乐部举办了“赵之谦殁后六十年纪念遗作展”,展出书画作品177件(屏风、册页按一件计),380通信札、篆刻14方(15面),还有砖铭、名片、用墨等,其中以河井荃庐收藏的122件作品为主,同时还有数件成毛蓑楼的收藏。这次展览在中日两国都属于史无前例的,只可惜,河井荃庐在1945年3月10日的美军日本本土大空袭时遇难,河井本人及其大量的书画藏品、典籍全部葬身火海。这对于日本书法界是个重大损失,对赵之谦艺术的保全更是个无法弥补的损失。
河井荃庐与他收藏的赵之谦作品
幸好成毛蓑楼收藏的几件作品得以保存,还有当时没能出版的作品集《二金蝶堂遗墨》四卷在河井荃庐难后的第二年由其弟子西川宁先生出版了,这使我们对当时日本藏赵之谦金石书画作品有了个基本概念,对赵之谦艺术在日本的传播更是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08赵之谦 瓶花双菓 纸本立轴
32.5×43 cm
款识:插缾中花,先知重叠,画果但期圆稳,无他法也。
钤印:之谦印信
出版:1.《二金蝶堂遗墨》第四册, 东京晚翠轩,1946年。
2.《近代中国的画家》第21页,大阪市立美术馆,昭和47年(1972年)。
3.《二金蝶堂遗墨》第265页, 东京二玄社,1979年。
4.《赵之谦作品选》第37页,小林斗盦编,1990年。
著录:《赵之谦年谱》第154页,邹涛编,荣宝斋出版社,2003年。
展览:1. 赵之谦殁后六十年纪念遗作展览会,日本东京美术会馆,1942年11月1日至3日。
2. 近代中国的画家,大阪市立美术馆,1972年4月29日-5月28日。
说明:成毛蓑楼旧藏。
出版物封面
本幅《瓶花双菓》便属成毛蓑楼所藏,与另幅《芋花图》轴收录于《二金蝶堂遗墨》第四册中,其两方藏印“俯仰未能弭、浔念非但一”、“如今是云散雪消花残月阙”,亦在展览之列,被推为撝叔刻印之最重要者,日后印谱多有引用,可知成毛氏收藏非以量取胜,如本幅虽小品,构图清简,惟瓶花果品,布置有序,藏者洞悉其布局之妙,品味于此见矣!
赵之谦 瓶花双菓 局部
赵之谦的绘画与其书法关系十分密切,他凭借深厚的金石碑版的书法功底,将这些元素融入到绘画之中,大大提升了他绘画的格调。与此同时,他也仔细研究学习了“没骨花鸟”的技法,将其与扬州八怪的画风进行了一些融合,将“高画不入俗眼”转化为雅俗共赏的佳作。在题款方面,赵之谦凭借深厚的书法功力,运用各体字体题款,形成了诗书画印有机结合的典范。其绘画风格对后来的吴昌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当代绘画大师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中写道:“会稽撝叔赵之谦,以金石书画之趣作花卉,宏肆古丽,开前海派之先河。”
吴昌硕像
与赵之谦同样列于“海派四大家”之一的吴昌硕,可以说在赵之谦处受惠良多,晚年时的吴昌硕曾这样说,“如果没有他的帮助,就一定不会有后来的我。”在赵之谦的影响下,吴昌硕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了艺术中去,广收博取,书法、绘画、篆刻三艺并精,成为了“后海派”艺术的开山代表,1913年还被推举为杭州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
536吴昌硕 云想衣裳花想容
纸本立轴 1920年作
140×41.5 cm
款识:云想衣裳花想容。庚申二月吴昌硕年七十七。
钤印:吴俊之印、吴昌石、烟海
题盒:云想衣裳花想容。庚申端阳老缶录青莲句。钤印:吴仓石
出版:《朴珍抱精: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集》第20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22年。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出自李白《清平调·其一》,吴昌硕每每以此诗句创作,总喜爱用红牡丹来入画。此幅《云想衣裳花想容》图轴亦是吴昌硕晚年作品的典型风格。画幅取简洁构图,主题鲜明突出,设色选用他晚年最常使用的“西洋红”,浓烈奔放,夺目鲜艳,其设色之大胆,雅俗间分寸把握得当,为时人所不及。红牡丹与奇石,笔恣墨纵,笔法灵活多变,画面生气十足。
吴昌硕 云想衣裳花想容 局部
吴昌硕以其笔下独有的“金石之气”享誉画坛,这件作品也不例外。无论是牡丹还是石块,都笔笔凝练遒劲,力透纸背。此刚正有力而又沈厚朴拙的“金石气”并非偶然得之,而是来源于他对钟鼎古拓长时间的热爱和学习,亦来源于他深厚的书法、刻印功底,“金石气”已融入他的思想,化为他的人格,正因如此,才能有此信手拈来的苍劲和雄浑。
537吴昌硕 赤城霞气
绫本立轴 1921年作
150.5×41 cm
款识:赤城霞气。土屋先生正画辛酉九月朔,吴昌硕年七十八。
钤印:吴俊之印、吴昌石、同治童生咸丰秀才
出版:《锦上华彩:吴昌硕绫本书画集》第146-147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年。
说明:上款人土屋计左右。土屋计左右(1888-1973),号晃堂主人,日本神奈川人。1912年从东京高等商业学校毕业,三井银行上海支店店长。
吴昌硕、王一亭于六三园
位于上海虹口公园北侧江湾路上的海上名园“六三园”,是当时日本政商界要员接待贵宾的宴请地。这座日本名仕白石六三郎在上海建造的最大的日本私人花园,亦是一家高级会所,日本料理名闻海上。六三园占地6000坪,有汉风唐韵兼具大和特征,其清雅旖旎,既有花园又有运动场,遍植松竹梅、樱花和珍贵的绿樱,还饲有鹿、鹤、猴等动物。其会所主体飞檐翘角,古典而又气派,孙中山、康有为、哈少甫、吴昌硕、王一亭、吴待秋等一时俊彦均在此地有过聚会。三井银行上海支店长土屋计左右亦是同道热心者。
吴昌硕与王一亭、土屋计左右等友人在六三园
王一亭赠土屋计左右书法
六三园主人白石六三郎非常器重吴昌硕,常邀请他参加一些在六三花园举行的宴会,为之壮威。“晃堂”主人土屋计左右与王一亭过从甚密,而王一亭又是吴昌硕的主要推动者,常在六三园内雅集。1914年,王一亭在六三园翦凇楼内为吴昌硕举办生平第一次个展,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吴昌硕艺术亦是在此时引渡到东洋,为日本各界所推崇。
吴昌硕 赤城霞气 局部
此幅《赤城霞气》作于1921年,上款人正是“土屋计左右”,吴昌硕以《赤城霞气》为题作画多写梅花,此幅以雁来红入画,并且绘于绫本之上,颇为罕见,或为“土屋计左右”的命题之作。画中两只雁来红花开叶茂,高高的花茎在秋风中摇曳作态,各呈姿色,花旁伴以怪石,沉稳厚实,压住了全副的重心。雁来红又名老少年,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天开花、点缀秋景最得娇红烂漫之至。画中雁来红纯用红色,叶的筋脉和茎的毛刺用重红点厾,形态丰腴而圆健,在淡墨浑扫的顽石衬映下尤见艳美。
515吴昌硕 篆书七言对联
纸本立轴 1919年作
147×37.5cm×2
释文:朝阳出车驾黄马,夕阴掩户蒸白鱼。
款识:蔼堂仁兄雅属,为集石鼓文字。时己未大寒,七十六叟吴昌硕。
钤印:俊卿之印、仓硕、其安易持
说明:上款“蔼堂”或为肃亲王善耆(1866-1922),满洲镶白旗人,清王朝最后一位肃亲王。字艾堂、蔼堂,号偶遂亭主、如当室主人。是清末政治舞台上一个比较活跃的皇亲贵族,思想上比较开明,被西方报刊称为“最具有自由思想的亲王”。从戊戌变法起,善耆就一直支持光绪帝进行维新,被称为“帝党”。历任民政部尚书、镶红旗都统、军咨大臣、内务府大臣等职。
吴昌硕一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南方度过的。其间,为了生计和仕途,他也曾多次北上,虽然每次逗留的时间不长,但都是其人生的重要节点,宣统二年(1910年)八月的北京之行有所不同。这一年吴昌硕已经六十七岁,仕途这条路可以说已经无望,他此时更多的考虑是如何更充分的展示才艺,为自己的艺术之路打开一片新天地。他下榻友人家中,一住大半年。期间,遍游京城名胜,「极文酒之雅,诙谐之乐」,还以自己的诗书画印相投赠为媒介,结识了不少京师的上层人物,肃亲王善耆便是其中一员。故宫博物院现藏吴昌硕赠善耆“如当舍”“肃亲王”“偶遂亭主”三方印,便是这一时期所刻。
吴昌硕1910年刻“偶遂亭主”“肃亲王”印 故宫博物院藏
肃亲王善耆
善耆(1866-1922),爱新觉罗氏,字艾堂,蔼堂,号偶遂亭主、如当舍主人等,满洲镶白旗人。爵至肃亲王,历任乾清门头等侍卫、副都统、统领、民政部尚书、民政大臣、理藩大臣等,称得上是晚清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这次结识之后,吴昌硕与善耆仍多有交集,故常有写赠“蔼堂”书画,是联便是吴昌硕于1919年大寒之日,集石鼓文字书赠“蔼堂仁兄”。吴昌硕很擅长集石鼓文书写楹联,传世作品中也以此类为多。是联深得石鼓意韵,字字犹如巍巍高山之屹立,端庄厚重之中充溢着一种铿锵作响的金石气息。雄强的笔画,安详的结构,整幅楹联一气呵成,不同凡响。款字行书运笔圆浑,显得淳厚沉郁,完全体现了他苍拙古健、恬淡脱俗的书风。
416吴昌硕 行书四家梅花词扇面
1920年作 纸本镜心
19.5×56 cm
释文:(1)春欲来时,看雪里,新梅品流珍绝。气韵楚江,颜色中央,数朵巧镕香蜡。嫩苞珠泪圆金烛,娇腮甚润、蜂房微缺。画栏悄,佳人道妆,醉吟风月。淡白轻红谩说。算何事、东君用心偏别。赋与异姿,添与清香,何堪苦寒时节。但教开后金尊满,休惆怅、落时歌阕。断肠也,繁枝为谁赠折。
(2)红粉菭墙,透新春消息。梅粉先芳,奇葩异卉,汉家宫额涂黄。何人斗巧,运紫檀、翦出蜂房。应为是、中央正色,东君别与清香。仙姿自称霓裳。更孤标俊格,非雪凌霜。黄昏院落,为谁密解罗囊。银瓶注水,浸数枝、小阁幽窗。春睡起,纤条在手,厌厌宿酒残妆。
(3)见梅惊笑,问经何处,收香藏白。似语如愁,却问我、何苦红尘久客。观里栽桃,仙家种杏,总是成疏隔。千林无伴,淡然独傲霜雪。且与管押春回,孤标争肯接、雄蜂雌蝶。岂是无情,知受了、多少凄凉风月。寄驿人遥,和羹心在,忍使芳菲歇。溪边憔悴,可怜谁为攀折。
(4)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雪浪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清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宴喜。更可惜,雪中高士,香篝熏素被。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一簇春飞坠。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痕字误作浪)
款识:右录王晋卿、张子野、朱希真、周美成四家梅花词,夔笙先生正书,庚申长夏同客芦子城北隅之海瀛路,安吉吴昌硕老缶时年七十有七。
钤印:缶
鉴藏印:单明扬珍藏印
出版:1. 《西泠印社纪念韩登安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专辑》封三,荣宝斋出版社,2005年。
2. 《吴昌硕全集》书法卷二,第220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年。
说明:上款人“夔笙先生”为况周颐(1859-1926),晚清官员、词人。字夔笙,一字揆孙。著名篆刻家陈巨来岳丈。
况周颐像
此帧扇面录王晋卿、张子野、朱希真、周美成四家梅花词,为缶翁晚年书赠好友况周颐,况周颐别号玉梅词人,尤长于墨梅,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其词集题“第一生修梅花馆词”,“玉梅词”,赋及无限情思。
吴昌硕 行书四家梅花词扇面 局部
吴昌硕与况周颐晚年俱寓居上海,1920年三月初,梅兰芳莅沪演出,海上文人两集赵尊岳家,为“香兰雅集”,况周颐赋《清平乐》21阙,题于吴昌硕所绘之《香南雅集图》。此幅扇面写于同年夏日,二人同客上海芦子城北隅之海瀛路,由此可见,晚年二人在艺事上相交频繁,缶翁虽已七十七高龄,然艺术上的地位如日中天,还有诗、画等艺事上的好友常常来往交游,创作力仍旺盛如昔,不逊壮年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