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折寿20年,没有污点,他的辉煌功绩能比肩秦皇汉武,你觉得呢?

凝阳聊历史 2025-01-25 11:58:33
一、登基受命:新时代的曙光

延和元年八月,金乌初升,日光穿过厚重宫墙,洒在太极殿的汉白玉台阶上。李隆基身着龙袍,稳步踏上台阶,每一步都踏出沉稳回音,似在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他身姿挺拔,目光锐利,深邃眼眸中藏着对大唐未来的抱负与憧憬。

那时的大唐,历经武则天称帝的风云变幻,又遭韦后乱政的动荡冲击,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争斗不休。李唐宗室虽已重掌大权,可江山如风雨中飘摇的孤舟,亟待一位有力舵手引领前行。

二、 锐意改革:朝堂焕新之始:

李隆基知道,要让大唐重回巅峰,改革势在必行。登基次日,他便在朝堂上宣布精简机构的决定,声音坚定有力:“如今朝堂冗员过多,虚耗国帑,朕决意精简机构,裁汰庸官,望众卿家全力配合!”此令一出,满朝哗然,那些靠着关系尸位素餐的官员们,瞬间脸色煞白,私下里议论纷纷,妄图阻止。

李隆基不为所动,他心里清楚,改革之路布满荆棘,为了大唐的未来,必须勇往直前。很快,他又将目光投向人才选拔,广纳贤才。

三.、贤相辅国:政治清明之景

一日,听闻姚崇之才,李隆基即刻宣其入宫。勤政殿内,烛火摇曳,姚崇侃侃而谈,呈上精心准备的“十事要说”,从抑制外戚干政,到休养生息、停止对外穷兵黩武,条理清晰,切中要害。李隆基听得入神,心中暗自赞叹,待姚崇说完,他猛地起身,紧紧握住姚崇的手,激动道:“先生所言,深合朕意,有先生辅佐,乃大唐之幸!”

在姚崇的辅佐下,朝堂风气焕然一新,政令得以高效推行。不久,宋璟也被委以重任。宋璟刚正不阿,执法如山,不管皇亲国戚还是朝中显贵,一旦触犯律法,绝不姑息。在这两位贤相的齐心协力下,大唐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稳。

四、 经济繁荣:农商兴盛之貌:

经济上,李隆基同样用心。他亲自到农田考察,看到水利设施陈旧,当即下令兴修水利。数月后,新渠建成,清澈渠水缓缓流入农田,农民们欢呼雀跃,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商业也日益繁荣,长安的东市、西市,人来人往,来自西域的胡商带来香料、珠宝,中原的丝绸、瓷器远销海外,一派繁华景象。

五、文化鼎盛:诗韵风华之盛

文化领域,更是百花齐放。李白洒脱不羁,常于长安街头酒肆中,举杯邀月,挥毫泼墨,留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迈诗篇,引得无数文人墨客竞相追捧。杜甫心怀苍生,用诗记录人间疾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尽显悲悯情怀。王维诗画双绝,其画作山水意境悠远,诗作清新自然,令人陶醉。

六、封禅泰山:盛世荣耀之巅

军事上,李隆基重用高仙芝、哥舒翰等名将。边关沙场上,将士们身披战甲,奋勇杀敌,一次次击退外敌入侵,大唐疆域不断拓展,威名远扬。各国使者纷纷前来朝拜,长安城热闹非凡,处处彰显着大国风范。

开元十三年,李隆基前往泰山封禅。浩浩荡荡的队伍绵延数里,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呼,高呼万岁。泰山之巅,云雾缭绕,李隆基身着华丽龙袍,在庄重肃穆的仪式中,向天地宣告大唐的辉煌与荣耀。那一刻,大唐的盛世达到顶峰,如日中天 。

七、盛极而衰:奸佞当道之危

命运的转折总是猝不及防。时间在流逝,安逸的生活渐渐消磨了李隆基的斗志。李林甫,这个口蜜腹剑之人,凭借巧言令色赢得李隆基信任,成为宰相后,他在朝堂上一手遮天,结党营私,打压异己,正直之士纷纷遭其迫害,朝堂之上乌烟瘴气。

杨国忠,因杨贵妃受宠而平步青云,他仗着权势肆意搜刮民脂民膏,行事嚣张跋扈,与安禄山矛盾日益激化,一场大祸悄然逼近。

八.、马嵬悲歌:盛世崩塌之殇

李隆基,沉溺于杨贵妃的温柔乡,为博美人欢心,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飞驰的快马,不仅送来了荔枝,也送走了大唐的民心。

茅盾积累的结果,大祸终于降临。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史思明悍然举兵叛乱,叛军似出山猛虎,一路锐不可当,所到之处皆被席卷,不久便直逼长安。

毫无防备的李隆基,惊恐万分,整个人都乱了阵脚,带着杨贵妃等人仓皇出逃。马嵬驿前,士兵哗变,杨贵妃香消玉殒。望着贵妃的遗体,李隆基老泪纵横,曾经的雄心壮志、辉煌盛世,皆如梦幻泡影,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中 。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