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能还记得2025年那个除夕夜,家家户户围坐电视机前等贾玲的小品,结果等到零点钟声敲响都没见人影。这事当时可闹腾了,热搜榜前五条里三条都在问"贾玲去哪了"。更蹊跷的是,她亲手创办的"大碗娱乐"公司,转头就把创始人给请出了管理层。您说这事怪不怪?一个手握两部爆款电影、总票房88亿的顶流明星,咋说凉就凉了呢?
要说贾玲这姑娘是真不容易,早年间在湖北大山里啃红薯长大的丫头,12岁那年揣着爹妈卖粮食凑的学费去武汉学表演。那会儿谁能想到,这个说话带湖北腔的胖丫头,二十年后能成春晚钉子户?当年考中戏连考两次才进相声班,您知道女相声演员多稀罕吗?就跟熊猫说脱口秀似的,全北京城找不着几个女相声演员愿意跟她搭档。
可人家硬是闯出来了。2005年拜在冯巩门下,带着自创的《大话捧逗》把小剧场门槛都踏平了。最火的时候连演80多场,场场爆满。您要是那会儿在北京,准能在出租车广播里听见司机师傅学她招牌的"哎哟喂"。等到2010年春晚一亮相,全国人民都记住这个笑起来俩酒窝的胖姑娘了。
要说转折点还得是2016年,《你好,李焕英》横空出世。这片子可把电影圈炸懵了,54亿票房啊!多少资深导演一辈子都够不着这数。您知道最绝的是什么吗?这片子差点胎死腹中,11个投资方临开机前全撤了,急得贾玲把房子都抵押了。结果呢?那些撤资的老板肠子都悔青了,这可比炒股刺激多了。
可人红是非多这话真不假。《热辣滚烫》刚说要拍,网上就炸锅了。有人说她拿体重炒作,有人说她搞极端减肥带坏年轻人。最气人的是,连菜市场大妈都跟着掺和:"贾玲瘦了就没那喜庆劲儿了,胖着多招财啊!"您说这算哪门子道理?合着胖瘦都得观众说了算?
要说资本这玩意儿真是翻脸比翻书快。当年《李焕英》大卖时,投资人恨不得把贾玲供起来。等到了《热辣滚烫》,明面上还是她自导自演,可仔细看片头字幕就露馅了——她公司占的投资份额连两成都不到。这就好比您开饭馆,菜是您炒的,客人是冲您来的,结果赚的钱大半进了别人腰包。
综艺那边也不消停。《王牌对王牌》的老观众应该发现了,贾玲露面的次数越来越少。不是节目组不想留,实在是金主爸爸们口味变了。现在年轻人爱看的是小鲜肉组CP,是偶像唱跳,谁还乐意看中年喜剧人装傻充愣?您说这能怪贾玲吗?时代风向说变就变,跟龙卷风似的。
但要说贾玲真就这么认栽了,我可不信。您仔细扒拉她这两年的动作:先是悄没声注册了新影视公司,转头又投资AI编剧项目。最绝的是去年九月,人家主动从管理层退下来,美其名曰"专注创作"。这招棋下得妙啊!好比打麻将,眼看要输局,直接把牌一推:"不玩了,我改下围棋去。"
您还记得她早年说相声那会儿吗?女演员在男人堆里抢饭吃,愣是创出个"酷口相声"的新流派。现在这情形多像当年啊!资本围剿、观众挑剔、同行看笑话,可保不齐人家又在憋什么大招呢。就说最近狗仔拍到的路透照,贾玲戴着鸭舌帽在影视基地转悠,身边跟着的可是科幻片的道具师。
说到底,咱们老百姓就爱看这种咸鱼翻身的故事。大山里走出来的丫头,当过北漂住过地下室,硬是靠本事闯出一片天。现在虽说遇到坎儿了,可谁的人生没个起起落落?您别看现在网上唱衰的人多,等哪天贾玲带着新作品杀回来,保准又是满堂彩。这就叫真本事,风吹不走雨打不散。
您觉得贾玲这次消失是栽跟头还是憋大招?要我说啊,能在娱乐圈混成常青树的,哪个不是七窍玲珑心?别看现在安静得像退了圈,指不定哪天就给您整个狠活。就像她当年在相声里说的那句词:"您各位瞧好了,我这可是二龙戏珠的架势——看着退,实为进!"(此处应有惊堂木)得嘞,咱就搬好小板凳等着瞧吧!您要是也有什么高见,欢迎来评论区唠两块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