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从废料中发现千万吨稀土,且掌握提取工艺,中国限制还有用吗

娱乐罄见解 2024-12-12 10:06:2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中美两国如同棋盘上的两名高手,正进行着一场关乎科技层面的博弈,随着美国对中国的科技交锋不断升级,双方可以说是各显神通。

面对步步紧逼的压力,中国也不再藏着掖着,祭出“稀土牌”这一利器,这东西可是我这儿有别处无的。

但是这样做就能够一劳永逸了吗?有报道称美国方面已经可以从废料之中提炼出稀土元素了,而且工艺已经成熟。

那么我国对于稀土出口管制的方式是不是就已经失效了呢?美国方面这一项技术真有这么厉害吗?

稀土元素的出口管制

就在去年7月份,中国宣布对镓、锗、锑等关键稀土元素实施出口管制,特别是限制其军事用途。

这一反制措施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稀土价格应声上涨,锗的价格更是飙升了230%,给高度依赖稀土进口的美国带来了沉重打击。

美国此番的制裁行动,颇有些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意味,原本意图通过限制高端芯片扼杀中国科技产业,却不想反倒给自身的军工生产增添了重重阻碍。

要知道稀土元素作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在高精尖技术和国防军事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美国虽然国力强盛,科技发达,但在稀土资源方面却先天不足,长期依赖进口,而中国正是其主要的稀土供应国。

出口管制措施一出,中美之间的稀土交易量骤降至零,美国不得不四处寻找替代方案,如同断粮的军队急于寻找新的补给线。

就在这焦灼的时刻,美国似乎找到了新的希望——煤灰,这原本被视为工业废弃物的黑色粉末,如今却成了美国眼中的“宝藏”。

美国科学家宣称,在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煤灰中发现了大量的稀土元素,储量预估高达1100万吨,几乎是美国已探明储量的八倍!

这一消息如同在干旱的沙漠中发现了一片绿洲,给美国带来了摆脱稀土困境的希望。

美国媒体更是将此渲染为“变废为宝”的重大突破,似乎预示着美国即将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重新掌握主动权。

但是这真的是扭转乾坤的“灵丹妙药”吗?事实恐怕没有那么乐观。

美国对煤灰中稀土资源的探索并非一时兴起,早在2014年,美国能源部就启动了从煤炭中回收稀土的技术研究项目。

2019年,美国政府更是拨款690万美元,资助多家机构开展相关研究,但多年过去,这些项目却鲜有突破性进展,如今看来,大多已经不了了之。

此次煤灰稀土的发现,更像是科研道路上的一次偶然闪光,距离真正的规模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毕竟煤灰中稀土的提取并非易事,相比直接从地壳中开采稀土矿,煤灰中稀土元素的含量要低得多,提取难度也更大。

不同地区的煤灰成分差异巨大,这无疑给大规模提取增添了更多挑战。

据美国科学家透露,从煤灰中提取稀土需要用到价格昂贵的强酸强碱,而美国西部的一些煤灰中还含有高浓度的碱性物质,这将进一步推高提取成本,并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即使克服了技术难题,实现了规模化提取,美国仍然面临着另一个巨大的挑战——稀土精炼,稀土并非单一元素,而是一组包含17种元素的金属家族。

稀土元素提炼的技术

美国这一项技术其实并不是最新才有的,但是至今依然面临难题,将这些元素从矿石中分离提纯,才是稀土产业的核心技术。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已经掌握了全球领先的稀土精炼技术,提纯度高达99%,而美国由于长期“去工业化”,在稀土精炼领域几乎一片空白。

即使从煤灰中提取出了大量的稀土原矿,如果没有相应的精炼技术,也只能是“捧着金饭碗要饭”。

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言,想要把从煤灰中提取稀土实现规模化,还要在成本和最终提取的稀土数量进行不断优化和权衡。

简单算个账就能明白,如果不是这样,花费大价钱只提取出很少的稀土,可能还不如美国从世界上其他国家进口稀土来的划算。

由此可见美国煤灰稀土的发现,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在稀土领域的劣势地位,这就好比一个拥有丰富食材却不懂烹饪的人,空有资源却无法转化为可用的“菜肴”。

中国不仅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和先进的稀土材料制造技术,这才是中国在稀土博弈中的真正底牌。

美国近年来在稀土提取技术上的投入不断加大,今年4月和9月分别向相关项目拨款1750万美元和1950万美元,足见其对摆脱稀土依赖的渴望。

但是资金的投入并不能立即转化为技术突破,更无法弥补长期以来产业链缺失的短板。

重建完整的稀土产业链需要巨额投资和漫长时间,对于急于摆脱困境的美国而言,这无疑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巨大工程。

与美国的窘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全面优势。

中国不仅拥有全球三分之一的稀土储量,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和最先进的稀土材料制造技术。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就致力于稀土资源的开采、冶炼和提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稀土产量从最初的20吨增长到如今的数百吨,占据了全球稀土精炼产量的90%。

中国在稀土分离提纯技术上的突破,使得稀土价格大幅下降,让这种曾经的“稀有”金属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西方国家正是因为看到了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成本优势和技术实力,才纷纷关闭了自己的稀土工厂,选择直接从中国进口成品。

这种“去工业化”的策略在短期内或许可以降低成本,但却让西方国家在稀土领域失去了自主权,在面对中国出口管制时显得束手无策。

想要复制中国的稀土产业链,需要投入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这对于经济状况并不乐观的西方国家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那么美国是否可以选择完全放弃使用稀土材料呢?

稀土元素的重要性

说了这么多,美国究竟为什么需要稀土呢?如果说他们不使用稀土不就不需要煞费苦心解决这些问题了吗?

以美国为例,其最先进的F-35战斗机单机就需要使用许多稀土,其中“伯克”级驱逐舰也要上吨稀土,更不用说是“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了。

这些稀土材料主要用于制造高性能的永磁体、激光器、合金等关键部件,对武器系统的性能提升至关重要。

如果放弃使用稀土材料,就意味着要使用性能远逊于当前水平的替代品,例如用上世纪70年代的磁钢材料替代稀土永磁材料。

这将导致武器性能大幅下降,甚至倒退几十年,对于追求军事优势的美国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

当然中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并非全面禁止,而是针对军事用途,如果美国不在军事领域使用稀土,就不会受到出口管制的限制。

因此美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煤灰稀土的发现,虽然为美国提供了一线希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就好比一个口渴的人在沙漠中发现了一块潮湿的石头,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干渴,但并不能真正解救他。

中美之间的稀土博弈,本质上是科技实力和产业链完整性的竞争,中国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在稀土领域占据了绝对优势。

美国的煤灰稀土虽然储量可观,但在提取技术、精炼能力和产业链建设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距。

结语

对于中国而言,需要继续加大在稀土领域的研发投入,巩固技术优势,提升产业链的附加值,并积极探索稀土资源的替代方案,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全球稀土市场的稳定,避免被个别国家恶意操纵。

而对于美国而言,与其寄希望于煤灰稀土这一“不确定因素”,不如脚踏实地地重建自身的稀土产业链,加强技术研发,减少对外部依赖。

同时,也需要反思自身的一些问题,停止对其他国家的无端打压,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共同推动全球科技进步。

这场稀土博弈,不仅关乎中美两国的科技发展,也关乎全球稀土市场的稳定和未来走向。

在充满变数的国际局势下,只有保持冷静的头脑,制定合理的战略,才能在这场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0 阅读:36

娱乐罄见解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