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去旅游了一趟,工作的缘故让我不能走得太远,也不能离开太久,地方不远,就在北京,所以勉强算是旅游吧。呆了三天,也没有去什么热门的景点,大部分时间在闲逛中度过。
1
去了一趟北京展览馆,看了奥运会相关的展览,展览馆没有什么人,门票也是免费,凭身份证申领即可。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展,有奥运会举办以来历届举办国家使用过的火炬,也有历届举办国家颁发的奖牌。
还有一些可能是被捐献过来的文物,看起来和奥运会真是没有什么相关,不过也不耽误,这些文物真的很好看,也很有趣。
展览馆附近有个码头,名字特别霸气,叫皇帝船。可我看那地方,走路大概三分钟就能逛完一圈,还特地整个码头,没什么意义。能坐船,一百块一个人。游客的钱就那么好赚吗?好在看着没有什么人坐。
吃了好几顿饭,两顿比较印象深刻,一顿是火锅,九宫格辣得过瘾,鹅肠涮了涮十分脆嫩,重点是吃完还不拉肚子,真是感谢北京的食品安全。
还有一顿是晚上叫的外卖,烧烤小串,吃的时候都凉了,可还是很好吃。烤土豆片是我喜欢的那种脆的,凉着吃味道好像还更好。周一的时候回来,算了算,一共在那里呆了三天。
2
我曾经非常羡慕过我的小姨,因为我看到过她的相册,全国各地,大江南北,基本上都有过她的身影。还有我的小叔,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张他在泰山看日出的照片,那张照片里面只有他第一个剪影,曾经无数次被我奶奶嫌弃拍的是个啥,连脸都看不清楚。但是我却牢牢地记住了那一张照片...日出下他的轮廓格外清晰。
那个时候我对旅行有了向往,曾经一度还想做个导游。
这是我认为的我们这个年龄阶段一定要有的一种姿态,说走就走,潇洒非常。
微博上曾经有过一个段子,一位教师在辞职信中写了自己的辞职理由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后来就开始了一股‘说走就走’的旅行风潮。
不过更多的人在看到别人的‘说走就走’之后,给出的反应是‘我可真羡慕你啊,能说走就走...’。钱、时间、工作、家人、和谁去...等等等等,这些都是他们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旅行对于他们,变成了一种奢侈的行为。
不考虑钱的,要考虑时间和工作;钱、时间、工作都不用考虑的,要考虑家里人的态度;好不容易家里人说服了,跟谁去又成为了他们的苦恼。就像是一个永远都走不出去的死胡同一样,陷入了奇怪的循环。
尽管是不同的时代,可我们都是同样的年轻人,为什么我们的顾虑就那么多,他们的顾虑就那么少?生活成本提高了太多,每天为了生活奔忙已经足以让人筋疲力尽,又哪里来的精力再去旅行。许多人都会说出这样一个理由...
可就算是最好的橡皮筋抻久了也有收不回来的那一天,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偶尔累到极点的时候,我就想逃开原来的城市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彻底远离那让人窒息的生活。
再回来之后,虽然不敢说满血复活,至少得了喘息机会的我,还能够再支撑上一段时间。
逃避可耻,但是有用。
我也不需要那所城市有多优美的景色,其实那么多景区逛下来,大部分的景色都是相同。真的很特别的地方也有,可是看多了看久了之后也不会如同看书一样会有什么太多不同的收获。
旅行的意义,在于不同,在于陌生,在于和自己固定生活不一样的一切。
请好了假,买上票,说走就走就变得很容易。
其实,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没有那么困难。偶尔抛弃身上所背负的一切包袱,逃离一次,回来的时候再去背上。逃离对你生活的影响,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