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兰州战役结束后,解放军在战后清点俘虏时,意外发现俘虏队伍中无一位团级及以上军官的身影。彭德怀得知后大怒:“太歹毒了。”彭德怀为何这么说?
1949年,全国解放战争已至尾声,国民党军队在各大战场上的败象毕露,败局几乎已成定局。在此背景下,我党决定乘此胜利之势,一鼓作气,将目标锁定在西北地区的马家军上,誓要彻底清除这股势力,为解放大西北铺平道路。
马家军源自清朝末年“陕甘回乱”时期、由马占鳌奠基并历经数代传承壮大的军事力量,虽曾在西北地区占据一席之地,但因内部纷争不断与国民党政府的腐朽统治相互交织,在面对人民解放军的雷霆万钧之势时,显得力不从心,难逃覆灭的宿命。
兰州是西北地区的战略重镇,自然而然成为马家军坚守的最后堡垒之一,为彻底拔除这颗钉子,解放整个西北地区,彭德怀亲自挂帅,率领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发起攻克兰州的决定性战役。
面对解放军的步步紧逼,国民党政府虽已四面楚歌,但仍不甘心放弃对大西北的控制,企图做最后的挣扎。为此,时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的阎锡山,紧急召集包括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在内的各方地方势力,齐聚广州,共商应对兰州危机的策略。
事实上,这场会议充满各自为政、勾心斗角的氛围,各方势力均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不愿成为他人战略中的牺牲品。阎锡山虽绞尽脑汁,试图策划作战计划来扭转局势,但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和内部矛盾的双重打击下,马家军的败局已无法逆转。
在解放军的猛烈攻势下,马家军迅速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作为马家军的实际领导人,马步芳在战役的初期便暴露出他自私自利、漠视士兵安危的本性,一边鼓动士兵们拼死抵抗,另一边却暗地里为自己铺设退路,准备随时抽身而退。
随着解放军的步步紧逼,兰州城下战云密布,马步芳更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弃城而逃,自己先一步逃往青海西宁避难。更为讽刺的是,马步芳在逃亡之际,还不忘通过电话遥控指挥,命令其子马继援带领高级军官先行撤离,将士兵们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马继援在接到父亲的指令后,虽表面上装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召开紧急会议进行所谓的“决战动员”,私下里早已是人心惶惶,逃跑计划早已酝酿成熟。马继援故作姿态地咬破手指写下“决战”二字,企图以此激发士兵们的斗志,实际上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把戏,他乘坐专机逃离兰州,与父亲在青海西宁汇合。
这种自私自利、置士兵生死于不顾的行为,让士兵对指挥层失去信任,只能盲目地、无助地面对我军的凌厉攻势,如此混乱的氛围中,马家军失败早已注定。因此,兰州战役结束后,解放军在战后清点俘虏时,俘虏队伍中,无一位团级及以上军官的身影。
得知此事后,彭老总怒不可遏,痛斥马家军的这种行为“太歹毒了!”彭总一向爱兵如子,在他看来,这种将士兵生死置之度外、只顾个人安危的自私行径,是对士兵生命权的极端漠视,更是对战争基本伦理的粗暴践踏。
兰州战役,映照出战争中两种截然不同面貌,我军团结一心英勇无畏,能够在逆境中凝聚力量,共同抵御外敌,最终赢得胜利;国民党军,如马家军这样自私自利、不顾士兵死活的军队,内部矛盾重重,缺乏信任与协作,只能走向失败与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