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近期“爆火出圈”的现象,主要源于她在综艺节目中的表现与观众情感的深度共鸣,结合其职业生涯的积累,形成了独特的“回忆杀+人设反差”效应。
《新还珠格格》的童年滤镜
李晟因2010年饰演“小燕子”一角成名,该剧是90后、00后的集体记忆。
数据支撑:该剧当年创下3.1%的收视率(CSM全国网),复播率至今仍居暑期档前列。
场景还原:她在综艺中演唱《当》时,观众评论“DNA动了”,形成现象级“爷青回”效应。
“社畜嘴替”人设的反差魅力
李晟在节目中自嘲“别一轮游就行”,与观众对明星“争C位”的刻板印象形成反差。
金句出圈:如“接项目前疯狂自我怀疑”“KPI超额完成整个人懵掉”,精准戳中打工人心理。
社交媒体发酵:相关话题#李晟唱当全场泪崩#获2.3亿阅读量,网友称“她唱的不是歌,是20年前的自己”。
情怀营销的“回忆变现”
观众投票行为被解读为“给青春发红包”,李晟的翻红被戏称“全民参与的回忆提现运动”。
传播学视角:她承载了观众对“守着电视看《还珠》”时代的情感投射,形成“KTV水平即青春”的怀旧逻辑。
早期作品奠定国民度
《新还珠格格》:虽口碑两极分化,但长期位列卫视重播剧TOP10。
《花非花雾非雾》(2013):琼瑶剧收官作,与李晟丈夫李佳航合作,CP效应延续至今。
多元化发展尝试
音乐领域:2012年发行专辑《OMG噢买尬》,获音乐风云榜新势力奖。
角色突破:在《倾城绝恋》《新京华烟云》中尝试苦情剧、民国剧,展现演技层次。
社交媒体加持
“晟爷”人设:微博自嘲“晟井病”,分享搞怪日常,拉近与粉丝距离。
危机公关:被误认成同名医生遭网暴时,直率回怼“能这么说话还算人吗”,反而圈粉。
市场趋势:
近年影视行业进入“存量竞争”,经典IP翻拍、怀旧综艺扎堆(《王牌对王牌》《萌探探探案》)。
数据对比:2024年怀旧类综艺占卫视综艺总量的37%,较2020年增长12%。
李晟的“天时地利”
行业空白:同期女演员多困于“少女感”焦虑,李晟以“自嘲式躺平”形成差异化。
家庭助力:与李佳航的“尔康×小燕子”CP,天然具备话题度,两人近期合体综艺引发热议。
过度依赖“小燕子”标签可能限制戏路。
Z世代对《还珠》的情感联结弱于90后,需拓展新受众。
参考“琼女郎”秦岚(《延禧攻略》翻红),尝试复杂反派或职场女性角色。
利用短视频平台,与粉丝共创“回忆杀”内容,延续热度。
李晟的爆火是“经典IP红利+人设反差+情怀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经历折射出影视行业在流量时代对“情感共鸣”的深度挖掘。未来能否持续破圈,取决于能否平衡情怀消费与角色突破。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