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上线新功能BuyforMe,这回连代购都自己干了?!

聪明的水滴君 2025-04-11 13:10:37

最近逛亚马逊App时,我无意中点开一个新按钮——Buy for Me,一开始还以为是“帮朋友下单”的功能,结果点进去一看,直接惊掉下巴!

亚马逊这是…开始自己做“代购”了?!而且不是跨国买,是直接帮你从品牌官网下单!

亚马逊为啥突然搞起“代购”?虽然亚马逊商品库已经庞大到超过3亿SKU,但还有不少大牌没有入驻,比如有些潮牌、美妆尖货、或限量款,平台上压根搜不到。

以前,用户想买这些商品,只能自己退出App,跑去品牌官网重新注册、填写地址、输入信用卡……一套流程下来,体验感极差。

而现在,「Buy for Me」直接打通这个痛点,就算品牌没在亚马逊上架,用户也可以在亚马逊App内一键下单品牌官网的产品,连跳转都省了。

一句话:不在我店卖?那我替你下单!

Buy for Me 是怎么操作的?这功能的背后,其实不简单,它融合了亚马逊自研的Bedrock平台 + Nova系统 + Anthropic Claude模型,具备了Agentic AI自主执行能力,意思就是——授权后,AI能自己帮你完成搜索、比价、选购、支付等全流程操作!

用户只要点一下,剩下全靠AI搞定!用起来就像给亚马逊配了一个“万能代购机器人”。

功能使用流程揭秘

目前这项功能只对部分美国用户开放,支持iOS和安卓亚马逊App,操作逻辑非常丝滑:

搜索商品:输入关键词,除了亚马逊自营/第三方商品外,会多一个“Shop brand sites directly”模块。

发现Buy for Me:看到某些商品下方有「Buy for Me」按钮,点击进入后,会显示官网商品页面的价格、描述、图片等详情。

一键购买:确认无误后点击「Buy for Me」,系统将直接跳转结算,用户只需输入收货地址、选择支付方式即可。

隐私安全:订单支付信息将以加密形式传送给品牌官网,亚马逊无法查看历史订单或账户记录,确保用户隐私。

订单追踪:所有“代购”订单都可以在App内跟踪物流,配送服务与亚马逊自营一致。

售后服务:亚马逊只负责下单+发货,不承担售后责任。后续退换货或售后纠纷,用户需找品牌官网解决。

看似“做嫁衣”?实则是流量入口!

有人可能会问:亚马逊这么做,不是把用户往别人官网送吗?

其实,表面上看是“为他人引流”,本质上却是在给自己拓展新战场!

这一招不仅增强了用户粘性,还把亚马逊的“物流+支付+AI系统”打造成服务工具,无形中强化了平台闭环。

尤其是对那些还没在亚马逊开店的品牌来说,「Buy for Me」让他们有机会借平台曝光,测试流量与市场,未来极可能反向“逼迫”品牌入驻。

对卖家有利还是有坑?

利好面 ✅

不在亚马逊开店的品牌,能借助平台流量撬开新客;

用户下单流程简化,提高转化率;

对消费者来说,比价+下单一步到位,体验感满分!

隐忧点 ❌

亚马逊自营商品优先推荐,第三方卖家将面临更严峻的价格战和流量稀释;

若AI下单逻辑不严谨,可能出现错误下单、售后处理不清等问题;

对中小卖家而言,“被动参与” Buy for Me 生态后,利润空间或将被进一步压缩。

跨境卖家要关注什么?

这一波新功能上线,意味着亚马逊正在全面打通**“搜索即交易”**的全场景路径,未来用户从外部平台跳转的流量,会越来越多地被亚马逊截胡!

如果你是亚马逊卖家,建议立刻:

监控Buy for Me功能影响,关注是否与你商品有冲突;

优化自家Listing内容与价格策略,提升搜索曝光权重;

打造品牌力与差异化卖点,避免陷入同质化比价地狱!

写在最后

亚马逊这步棋,不只是“让AI帮你买”,而是一次大规模的电商模式升级!

未来,用户购物将更依赖平台AI的判断与推荐,而不再是手动比价、搜索、筛选。这对卖家提出了新的挑战:你不仅要做好产品和价格,更要懂得如何“讨好AI”。

新一轮平台红利期已经开始,跟不上的,就要被卷走了!

0 阅读:0

聪明的水滴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