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中医院援疆专家刘美玲:跨越4500公里的医者仁心

齐鲁晚报 2025-02-15 10:31:09

2024年7月,带着组织的殷切期望与重托,东营市中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刘美玲,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援疆干部人才,跨越约4500公里的漫漫征程,抵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勒县中医医院,开启了为期一年的对口医疗援疆工作。

在28年的临床实践中,刘美玲深耕于精神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她擅长诊治各类常见精神疾病及疑难危重病例,特别是对于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困难、亲子关系不良及行为和情绪障碍的心理干预等。

作为一名援疆医生,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是刘美玲在入疆前便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她深知,援疆不仅是一次医疗支援,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在有限的援疆时间内,为当地人民送去先进的诊疗技术和温暖的医疗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怀揣着这样的初心,刘美玲毅然踏上了援疆之路。

进驻疏勒县中医医院后,刘美玲很快克服了饮食、住宿、天气等生活困难,迅速调整状态,一头扎进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之中。通过前期的深入调研,刘美玲清晰地认识到了医院的现状: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科室设置不完善,医护人员配备不足,整体诊疗能力亟待提升,尤其是精神心理医疗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面对这些挑战,她迅速梳理思路,制定了援疆工作的具体计划和目标。

“开设临床心理科”,这是刘美玲定下的第一个目标,也是她为这片土地播下的第一颗希望的种子。刘美玲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着手制定精神障碍诊疗规范、患者心理状态评估、科室管理制度等规范化流程及制度,为临床心理科的筹备筑牢根基。2024年11月15日,经喀什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疏勒县中医医院临床心理科正式成立,填补了医院在精神心理医疗领域的空白。

与此同时,刘美玲坚决服从东营援疆指挥部的安排,自2024年9月起,在援助疏勒县中医医院的同时,还兼顾对疏勒县人民医院心理医学科的帮扶工作。

疏勒县人民医院心理医学科技术力量薄弱,病房设置不符合要求,急需改造。帮扶期间,刘美玲从专业角度提出病房改造意见,规划人员配置、学科建设、教学及人才培养等工作。她多次深入实地考察病房,结合图纸反复推敲,从心理医学科的专业需求出发,在充分考虑安全、便利和患者舒适性的基础上,对病房的门、窗、床、地面、卫生间等细节逐一规划,为精神科轻症半开放病房和重症封闭病房分别制定了详细的改造规划方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美玲深知,援疆不仅要做好临床工作,更要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为此,她充分利用“师带徒”机制,从点滴入手、从基础开始,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业务讲座、现场指导、病例分析、教学查房等形式,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学术知识和临床经验倾囊相授,努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援疆工作不能仅局限在科室,更要为当地百姓作贡献。”在专注于医疗帮扶的同时,刘美玲始终牢记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她多次参加义诊活动,深入社区和学校举办心理健康公益讲座,致力于提高受援地群众的心理健康素养和心理疾病的识别能力。

“不知不觉援疆行程已过半,‘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这是每一个援疆干部的‘援疆三问’,我想我已经有了答案。”刘美玲坚定地说。

“接下来,我将走进学校、社区、机关单位,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义诊,竭尽所能将心理健康的知识播撒到疏勒县的每一个角落,提高群众的心理健康素养。同时,我将为疏勒县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精防人员及社区医生开展心理疾病相关知识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心理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以便于他们能够及时识别、送诊和转诊患者,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刘美玲表示。(大众新闻记者 巩奕含 通讯员 丁媛媛)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