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长期吃降糖药的人,4件事不要再做了,容易自己害自己

彭泽说养护 2024-11-21 13:52:4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好的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清晨六点,我刚值完夜班准备交接时,急诊室又送来一位昏迷的病人。看到病历本上密密麻麻的降糖药记录,我不由得叹了口气。二十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我,这八成又是一起用药不当的案例。

"王医生,病人血糖只有2.1,已经严重低血糖了!血压90/60,心率120次/分!"护士小张急匆匆地跑来报告。她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准备着抢救用物。

躺在病床上的是位50岁左右的中年女性,面色苍白,满头大汗。从她女儿口中得知,她是某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工作压力大,确诊糖尿病已有8年。平时一直规律服用二甲双胍和格列美脲控制血糖,这些年血糖控制得还不错,糖化血红蛋白一直维持在7%左右。

"妈妈昨晚加班到很晚,说想减肥就没吃晚饭,只吃了降糖药。今早我去叫她起床时发现她意识模糊,怎么喊都醒不过来,就赶紧送医院了。"病人女儿哽咽着说,眼泪不住地往下掉。

我立即让护士建立静脉通道,输注50%葡萄糖注射液。约莫十分钟后,病人慢慢恢复了意识。看着她茫然的眼神,我想起前些日子参加医学会议时,同行们讨论的一项研究数据: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5%的人曾经历过严重低血糖事件,其中超过一半是因为用药不当导致的。

经过及时抢救,病人总算转危为安。这不禁让我想起这些年遇到的类似病例,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物时都会踩到一些"雷区"。作为一名从医20年的内分泌科医生,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提个醒。

记得去年夏天,一位65岁的退休教师张阿姨来我门诊就医。她患糖尿病已有十多年,平时服用格列吡嗪和阿卡波糖控制血糖。那天她满脸愁容地说:"王医生,我最近血糖总是控制不好,早上空腹血糖都在8以上,我就自己把药量加了一倍,谁知道半夜醒来浑身发抖,满头大汗,可把我吓坏了。"

听完张阿姨的话,我立即为她检查了近期的血糖记录和用药情况。原来她最近重感冒,食欲不振,饮食量明显减少,却没有相应调整降糖药的用量,反而因为血糖偏高擅自加大了剂量,这才导致夜间发生低血糖。

通过这些年的临床经验,我发现长期服用降糖药的人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件事:

第一个雷区:把降糖药当"护身符"随意增减剂量。

降糖药不是普通药物,它直接影响人体的糖代谢平衡。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显示,不当调整降糖药剂量导致的并发症占糖尿病并发症的28%。我就见过不少病人,血糖稍微高点就自作主张加大剂量,血糖低了就擅自停药,结果弄得血糖忽高忽低,身体受到很大伤害。

曾经有位患者小李35岁,是个网络公司的程序员。他觉得年轻人没必要总往医院跑,就在网上查资料自己调整药量。结果某天凌晨正在加班,突然头晕目眩,手脚发麻,幸好同事及时发现送医,这才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第二个雷区:空腹服药。

很多患者为了控制体重,常常饿着肚子吃药,这简直是在拿自己的命开玩笑!美国糖尿病协会的研究表明,空腹服用降糖药导致的低血糖发生率是正常服药的3倍。降糖药会促进胰岛素分泌,空腹服用容易导致低血糖,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我的一位患者王女士50岁,瑜伽教练。为了保持身材,她经常不吃早饭就去上课。有天早上刚吃完降糖药就去教课,结果课没上完就晕倒了,送来医院时血糖只有2.8,差点出大事。

第三个雷区:盲目运动。

运动确实有助于控制血糖,可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建议,服用降糖药的患者运动前应该测量血糖,如果血糖低于5.6mmol/L,最好先补充适量糖分再运动。

我曾接诊过一位退休干部李大爷,他每天早上吃完降糖药就去公园打太极拳。有天早上血糖本来就偏低,他却坚持要去运动,结果血糖降得太快,在公园里晕倒了。所幸路人及时发现,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第四个雷区:忽视低血糖前兆。

手抖、出汗、心慌、饥饿感强烈,这些都是低血糖的警告信号。日本一项针对2000名糖尿病患者的调查显示,有近40%的患者会忽视低血糖早期症状。每每看到有患者为了省事,明明有不适感还硬撑着,我都替他们捏把汗。

前几天我在门诊又遇到了那位昏迷的女患者。看着她红光满面的样子,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她告诉我,经过那次教训,现在特别注意规律作息,按时吃饭,随身携带糖果,血糖监测也更加频繁了。

"王医生,真感谢您那天救了我。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现在总算明白了,降糖药是治病的,不是让我们为所欲为的通行证啊!"她感慨地说。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发现很多患者对降糖药存在误解。有人把它当成包治百病的"神药",以为吃了药就可以放开吃喝;有人把它当成洪水猛兽,稍有不适就立即停药。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

最新的医学研究表明,良好的血糖控制需要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的协同配合。美国糖尿病协会2023年发布的指南强调,除了合理用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调适等综合管理同样重要。

我常常告诉我的患者,治疗糖尿病就像开车,降糖药是方向盘,能帮我们控制方向,但是否能安全到达目的地,还需要我们自己掌握好油门和刹车。过度依赖药物、忽视生活方式改善,就像闭着眼睛开车一样危险。

最近我在查房时遇到一位特别的病人,他是一名退休的中学化学老师,患糖尿病已经20年了。他把控制血糖当成一门科学来研究,每天定时测血糖,记录饮食运动,根据自己的情况总结规律。即使生病住院,他的血糖也很少出现大幅波动。

"糖尿病跟我成了朋友,"他笑着对我说,"就像教学生做实验一样,掌握好原理和方法,控制好各种变量,结果自然不会差。"

这位老师的话让我深受启发。糖尿病确实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科目,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医生开具的降糖药是重要工具,但用好这个工具的关键在于患者自己。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降糖药的种类越来越多,治疗方案也更加个性化。但不管是用哪种药物,安全用药的原则都是相通的:遵医嘱、规律服药、监测血糖、注意饮食、适量运动。

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糖尿病是一场持久战。降糖药能帮我们控制血糖,但也要学会正确使用。希望每位服用降糖药的患者都能树立正确用药观念,既不恐慌,也不轻视,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治疗糖尿病,光靠药物远远不够,还需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心态,这些都是控制血糖的重要一环。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健康!

回想起这些年遇到的糖尿病患者,有人因为正确用药,活出了精彩人生;也有人因为用药不当,遭受了不必要的痛苦。每一个案例都是一堂生动的课,教会我们如何与疾病和谐相处。在这里,我由衷希望每位糖尿病患者都能引以为戒,合理用药,享受健康生活。毕竟,健康的人生才是最美的风景。

让我们记住:降糖药是朋友,不是敌人;是助手,不是包袱。只要我们学会与它相处,就一定能收获健康快乐的人生!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