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农村客货邮运营服务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旨在进一步规范农村地区客运、货运及邮政服务的运营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农村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集约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此举是为了应对农村地区日益复杂的运输需求,确保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更为便捷和综合的运输服务。
《指南》分为九章,共计36条内容,涵盖了总则、运营基础、站点设置、运营线路、运营车辆、作业流程、安全管理、服务监督和附则九大部分。这些章节全面细致地规定了农村客货邮服务的各个环节,旨在为地方政府和运营商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引。
在县级行政区域内,《指南》鼓励指定具备资源整合能力的经营者作为牵头单位,统筹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工作。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还促进了多部门协同合作,增强了农村客货邮运营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引入这样的合作机制,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资源将得到更为有效的整合和利用。
在运营组织方面,《指南》建议具备条件的农村客货邮经营者建立信息化服务系统。通过该系统,运营商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与共用,并对运营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安全管理。这不仅提高了服务的透明度,还增强了服务的整体效率。同时,《指南》鼓励运营牵头单位与其他经营者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合作机制。对于站点的设置,《指南》提出了统筹规划、资源集约的原则,要求合理确定农村客货邮服务站点的位置、数量、规模和功能。针对县、乡、村三级站点,《指南》分别提出了站点升级改造、功能区设置和设施设备配置的要求。通过这些要求,旨在建立一个功能更加集约、资源利用更加高效、服务覆盖更加广泛的三级站点体系,从而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的客运、货运及邮政服务需求。
在运营线路的设置上,《指南》强调了模式选择和线路及停靠点优化的重要性。对于邮政快递需求相对较小且多为小件、散件的地区,《指南》鼓励通过农村客运车辆代运邮件快件的模式。而对于货运物流、邮政快递需求较大或多为大件的地区,发展货运班车模式成为了建议的选择。通过结合农村居民的出行需求和邮件快件的运输需求,合理优化运营线路和停靠站点,将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的运输效率。
《指南》还对运营过程中的具体环节提出了详细要求,包括受理、验视、包装、装卸、运输和交付等。在这些环节中,明确要求乡镇、村级客货邮站点的运营单位严格落实实名收寄和收寄验视制度。在装卸和交接邮件快件时,要认真核对信息,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指南》鼓励县级客货邮站点经营者利用自动化分拣设备提高邮件快件的分拣效率,对于需要冷链寄递的快件,建议使用符合规定的冷链快递保温箱等设备进行运输,以保证运输过程中的物品质量。
云南省邮政管理局和省交通运输厅已经联合印发了《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力争到2026年,创建30个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县,设立2200个客货邮融合站点,并发展1000条客货邮合作线路。通过这些举措,示范县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将基本实现全覆盖,为农村地区的物流运输提供坚实的保障。
根据此前交通运输部等八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7年,具备条件的县级行政区将全面实现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全国范围内的县乡村三级客货邮站点数量将达到10万个以上,合作线路将超过2万条。届时,农村运输服务将形成“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新模式,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更加优质的交通运输服务。
《指南》的出台标志着农村交通运输服务的进一步规范化和现代化。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农村客货邮服务将迎来更加高效的发展阶段。这不仅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未来,随着《指南》在各地的逐步落实,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