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和刘亚楼谁有资格授大将?其实两人都没进“15人名单”

木棉花聊聊 2023-07-06 09:35:39

1955年9月,第一次大授衔在全军展开。

这次开天辟地的大授衔,不但产生了十大元帅、十大将和数以千计的开国将军,还留下了不少佳话,比如有3位开国元帅主动“辞帅”:罗帅的理由是自己资历太浅,徐帅的理由是活着已是幸运,叶帅则谦虚地评价自己“顶多评大将”。

“让大将”的有养病多年的徐海东、后来居上的许光达,但都未果。“让上将”的有主动申请降衔的陈奇涵,身为军衔评定小组成员的徐立清,最终徐立清成为开国中将。

除了让衔,坊间也有一些传奇将领“争衔”的谈资和话题。

许世友(左)

有文章认为,给刘亚楼争大将的,是轻易不出头的开国元帅第三的林总。

但是,对林总这一建议,主席和评衔小组都没有开“破格”这个口子。

开国大将与上将是一个分界线,大将以上均入选36位军事家。大将标准堪称“元帅”的缩略版:比如参与重要起义,创建根据地或红军;抗战时期八路军师级、新四军军级以上;解放战争,各大战略区军政主官;授衔前,任军队重要职务。

那么,议论较多的许世友和刘亚楼,究竟有没有评大将的资格,又是什么原因最终授了上将?

第一条,红军时期,许世友和刘亚楼距离开国大将有些差距。

比如,粟裕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陈赓、许光达、张云逸参加了南昌起义,谭政参加了秋收起义,王树声、徐海东参加了黄麻起义,黄克诚参加了湘南起义。

许世友参加过黄麻起义但只是战士,而刘亚楼没有起义经历。

红军时期,许世友的最高职位是红4军军长,刘亚楼则是红2师政委。这样的资历,放在开国上将中也不突出。而像红四老资格的倪志亮、詹才芳,也不过是开国中将。

红军时期的刘亚楼

第二条,抗战时许世友职位高于刘亚楼,但和大将有差距。

抗战初期,许世友和刘亚楼曾有过一段交集,那就是在抗大:许世友是校务部副部长,而刘亚楼是训练部部长、教育长,在抗大这段时间,刘亚楼是许世友的上级。

随后,刘亚楼留学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还参加了卫国战争。

而许世友在太行、山东坚持了7年敌后抗战,曾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山东纵队3旅旅长、山纵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员。但是,距离开国大将也有一些差距。

抗战时期,粟裕、黄克诚是新四军的师长,相当于徐海东、陈赓的八路军旅长;萧劲光是留守兵团司令员,副师级;谭政是陕甘宁边区政治部主任,罗瑞卿是八路军野政治部主任;张云逸是新四军副军长,王树声是太行军区副司令员。

许世友是八路军副旅长,抗战后期才是旅级的胶东军区司令员。

抗战中后期,杨得志、杨勇、邓华、宋时轮、王新亭、韩先楚、刘震、叶飞等名将,1955年都是开国上将。许世友的资历比他们起点高半级,但抗战后期处于同一起跑线。

至于刘亚楼和李天佑,由于到苏联留学,缺席了抗战大部分时间。

许世友在山东根据地

第三条,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和刘亚楼战绩突出。

解放战争时期,开国大将大多独当一面:如粟裕、张云逸在华中、华东,黄克诚、谭政、萧劲光在东北,陈赓在陈谢兵团、第四兵团,许光达在西野,王树声在二野。

唯一的特例是徐海东,由于身体原因没有带兵作战。

但红军时期、抗战初期的徐海东战绩彪炳,在敌军都上了“悬赏”排行榜。尤其是长征后对红一立足陕北有着“雪中送炭”的特殊贡献,这个大将是跑不了的。

而在同一时期,许世友和刘亚楼的表现堪比开国大将。

许世友的山东兵团,很长时间里都是独立作战,也是华野的一支战略奇兵。

华野(三野)产生了10位开国上将,如张爱萍、唐亮、钟期光、韦国清、傅秋涛等。许世友和王建安、陈士榘、宋时轮和叶飞都是兵团级别的高级将领。

而刘亚楼出任东北民主联军(东野)参谋长后,辅佐林、罗鏖战白山黑水,职位甚至超过了兵团级别的许世友。刘亚楼曾任兵团司令,和萧劲光、程子华、邓华同一级别。

刘亚楼(右一)和空军飞行员

大授衔之前的任职,许世友、刘亚楼算是旗鼓相当。

建国伊始,主席亲点刘亚楼组建空军,成为大军种司令员。而许世友开始是华东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4月南京军区成立,许世友出任大军区司令员。

当时的12大军区,司令员有9位上将,许世友、邓华、杨成武、杨得志、黄永胜、陈再道、谢富治、贺炳炎、乌兰夫等人。其余3位是中将:即张达志、王恩茂、张国华。

8大军兵种司令员有5位开国上将:空军刘亚楼、防空军周士第、炮兵陈锡联、工程兵陈士榘、铁道兵王震。还有3位大将,海军萧劲光,公安军罗瑞卿,装甲兵许光达。

萧劲光和罗瑞卿资历没得说,唯一资历很浅的是许光达。

无论许世友还是刘亚楼,资历和战功都比许光达更显赫。但是,由于山头和代表性的考虑,代表红二方面军、一野的许光达,比许世友和刘亚楼授大将更有先天的优势。

开国大将许光达

众所周知,1955年评定的开国十大将,分别代表不同山头。

粟裕,代表红一、新四军和三野;徐海东,代表红四、红25军、陕北红军、八路军115师;黄克诚,代表红一、八路军115师、新四军和四野。

陈赓,代表红一、八路军129师和二野;谭政,代表红一、八路军总部和四野;萧劲光,代表红一、八路军留守兵团、四野;张云逸,代表百色起义、红一、新四军和三野。

罗瑞卿,代表红一、八路军总部、华北军区;王树声,代表红四、八路军129师和二野;最低调的开国大将许光达,代表贺老总的红二、八路军120师、彭总的一野。

许世友要评大将,直接竞争对手很多:红军时期红四有徐海东和王树声(曾任红四副总指挥),抗战时期129师有陈赓和王树声,解放时期,三野有粟裕、张云逸。

刘亚楼更没有优势,红军时期红一有8位元帅7位大将,抗战时期刘亚楼缺席国内抗战,解放时期四野有黄克诚、谭政、萧劲光,竞争比许世友还要严重。

开国大将粟裕、许光达、谭政、萧劲光

许世友和刘亚楼距离大将,是不是仅差一个许光达?

在坊间流传的开国大将3个版本中,除了10位大将一说,还有“15候选大将”一说、“22候选大将”一说。15候选大将,除十大将还有张宗逊、宋任穷、萧克、王震、周纯全。

奇怪的是,“15大将候选名单”中,没有许世友和刘亚楼。

这说明,战功赫赫的许世友和刘亚楼,和上述5人仍有一些距离。

在22人大将候选名单中,许世友、刘亚楼排在前列,在他们身后还有邓华、陈再道、杨得志、彭绍辉、王宏坤等人,在战争年代,他们也都是独当一面的著名战将。

山头因素是一个方面,许世友、刘亚楼没有授大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军之所以战无不胜,政委制度是法宝之一,政工干部同样可评大将,比如四野谭政、华北罗瑞卿。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三野最牛兵团司令许世友,四野“一个顶三个”的参谋长刘亚楼都未能授大将,但他们的战功和传奇革命经历同样彪炳史册。

0 阅读:0

木棉花聊聊

简介:感谢大家的观看,喜欢的点点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