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承认试图“斩首”俄军参谋长,美国也参与其中

小董聊情感 2022-12-19 22:30:00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这个世界上,历来不缺始料未及和意想不到,有时候,局势的反转和突变,就发生在转瞬之间。

谁也不曾料到,正当俄乌局势持续升级,外界为这场大战该如何平息而感到担忧之际,紧张局势突然发生了反转,至少2个体现吧。

一,乌克兰承认曾试图“斩首”俄军参谋长,美国也参与其中。

18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俄乌冲突发生后,美国曾发现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试图赶赴俄乌冲突前线,一开始拒绝将该消息透露给乌方,原因是担心乌克兰发起针对格拉西莫夫的“斩首”行动,但最终乌方还是知道,而美国在经历一番内部辩论后,决定采取“不平常措施”——要求乌军取消“斩首”计划。

不过,在美国进行阻止之后没多久,就被告知乌军已经采取了行动,消灭了数十名俄罗斯士兵,但格拉西莫夫并不在其中。

而这一消息,也得到了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阿列斯托维奇的证实,并进一步透露,袭击发生在伊久姆,乌军对此地的俄军指挥所发动了突袭,但格拉西莫夫已经提前离开了那里。

也就是说,乌军确实发起了一场针对格拉西莫夫的“斩首”行动,但没有成功;而美国也曾阻止过,但也没能成功。

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

但需要注意的是,美乌披露的事发时间是今年4月份,但俄罗斯从未证实过,格拉西莫夫到访过前线,只在今年7月初,才正式宣布,格拉西莫夫视察了前线地区。

言下之意,虽然美乌双方都“承认”了有关格拉西莫夫遭遇“斩首”袭击一事,但反而没有得到俄方的证实,这无疑加剧了这场“斩首袭击”疑云的复杂程度。

更要注意,俄乌冲突发生后不久,战场上确实发生了不少“斩首”事件,包括俄黑海舰队副司令帕利、俄中央军区第41集团军副司令安德烈、俄第5集团军司令库图佐夫少将在内的多位俄军高级将领,在战场上阵亡。

因此,在当时乌军频频得手的情况下,若格拉西莫夫到访前线,确实很容易成为乌军针对的目标。

此外,格拉西莫夫是俄罗斯军方的高层将领,更是深受普京喜爱的大将,战功赫赫、在俄军中有着极高的威望,若他在乌克兰出事,将彻底点燃俄罗斯的怒火,美国、乌克兰都将面临普京最大的怒火。而这,也是美国阻止乌克兰的原因之一。

不过,从美国在这件事上中的“参与程度”来看,显然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甚至对事态发展起到了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来,如果美国真的不想让乌克兰知道有关格拉西莫夫行踪的消息,那乌方可能会真的被蒙在鼓里。

但从乌方的表态来看,他们不仅知道了,还获悉了俄军指挥部就在伊久姆,这显然是得到了完全且详细的情报,这与美方的“主动泄露”分不开关系。

这里要注意,俄军位于伊久姆的指挥中心,当时的确遭到了突袭,并且有数十名官兵身亡。

二来,在得知乌克兰获悉情报后,美国是在内部“进行了一番辩论后”,才决定阻止乌克兰的。如果美国真想避免局势恶化,早就第一时间要求乌克兰停止行动了。

所以结果就是,美国刚阻止,就被告知乌军已经行动了,给了外界一种——美国很想避免局势升级,但却没来得及的“错觉”。

但实际上,美国的“阻止失败”背后,可能是压根就没想阻止,所谓“失败的阻止”,不过是幌子罢了。

此外,相比乌克兰试图“斩首”格拉西莫夫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以及美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如今美乌选择主动披露这一消息的目的,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从美乌的表态来看,美国似乎是想通过“阻止乌克兰”这一举动,表明美国有意避免局势升级,并向与俄改善关系的意思。

而“主动承认此事存在”的乌克兰,显然又成了美国为缓和与俄关系的“垫脚石”。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就在17日,泽连斯基才公开承认过,“有一些国家正在敦促乌克兰与俄谈判”。

很显然,这个“有一些国家”,暗示的无非就是美国,而所谓的“敦促”则可能是“逼迫”。

只能说,美国的持续“煽风点火”,对于俄乌局势而言确实是一个巨大变数。

如今,美乌承认试图“斩首”格拉西莫夫后,普京又将如何回应?俄乌局势又将如何发展?一切显然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然而,正当外界猜测普京会如何回应之际,英国军方突然向俄发出了“合作”信号。

英国国防参谋长拉达金

二,英国国防参谋长想与俄建立“更牢固的关系”。

18日,英国防参谋长、海军上将拉达金表示,尽管伦敦与莫斯科的关系在恶化,但他与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还是保持了一年的联系,并希望与俄方建立“更牢固的关系”,以便从中获得“最大利益”。

拉达金还表示,他将继续保持与格拉西莫夫的联系,而格拉西莫夫也非常支持这一点。

众所周知,不论俄乌冲突发生前,还是之后,俄英的关系都非常紧张,既发生过英国军舰强闯俄领海,被俄开火驱逐的情况,也发生过英国大力军援乌克兰,并制裁俄罗斯,令俄英关系迅速恶化,双方互相驱逐外交官的戏码。

但如今,拉达金主动表示,他一直与格拉西莫夫保持联系,并持续一年多,还称要与俄方建立“更牢固的关系”,似乎与伦敦方面做了“切割”,给了外界一种——英国政界与英国军方对俄态度、姿态不一样的感觉。

英国首相苏纳克

不过这也难怪,在今年,英国首相换了又换,从约翰逊到特拉斯,再到如今的苏纳克,政坛变动不断,军方反而更得保持稳定与镇定才是。

不过话说回来,拉达金与格拉西莫夫保持联系一年多了,早不宣布,晚不宣布,偏偏在这个时候宣布,并释放想与俄合作的信号,是否也与现任英国首相苏纳克上台有关?又是否得到了苏纳克政府的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相比约翰逊和特拉斯,苏纳克在俄乌问题上似乎没有前两位首相那么激进和强硬,这对俄乌局势的走向、俄英关系的发展来说,没准是一个好兆头。

当然了,面对美国也好,英国也罢,乃至整个美西方,除了要看到他们说什么之外,更要留意他们做了什么,毕竟嘴上说得天花乱坠,也没有实际行动来得真切。

如今,俄罗斯对于美西方的“信任”正持续下降,在此背景下,俄与西方的关系如何发展,以及俄乌局势将何去何从,显然都充满了更多未知数。

0 阅读:51

小董聊情感

简介:爱生活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