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丹青:吴希贤与壁画和篆书的不解“情缘”《大红袍》

墨绘万物 2024-11-21 01:03:17

吴希贤

吴希贤,当代著名书画巨匠、中医世家传人、著名收藏家、古壁画修复专家。现为:

中国画艺委员会委员

文化部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

荣宝鉴定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近现代敦煌画派重要奠基人

中国敦煌莫高窟壁画修复组组长

北京故宫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兰州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擅长小篆、金文大篆、鸟虫篆、中山王篆书、隶书、行草书;绘画方面对岩彩壁画及佛造像有着特殊的灵感和造诣,风格以写实为主,同时擅长玉雕及篆刻,作品别出心裁,独具一格。    吴希贤老师是如今中国画坛上一位有实力且稀缺的画家。他的这种实力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第一)是他对笔墨的精准解读。

从老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笔墨的那种纯净与洒脱,在淋漓中,给予了我们多元的笔墨美感呈现,笔墨成为了他表露心性和讴歌生命的语汇。

第二是他在绘画造型上的精准与巧造。

他画的佛造像与三星堆文化艺术作品,造型精妙,自然灵动,形成了寄巧于拙,精放并举的个性化造型特征。

     痴迷于岩彩壁画,又能创作出如此有时代沧桑之感的艺术佳品,在陕西书画界乃至全国实属小众。    历经时光千年,世人仍不忘岩彩文化传承,吴希贤老师便是这一心向古之人。

第三是书法,吴希贤老师的书法造诣在同龄人中可谓翘楚,吴希贤老师行诗书画印,金文、篆、隶书法不随流俗。吴希贤老师一心向古,是独立的书画创作人。

书法技艺娴熟精纯、点画佳妙,笔法刚柔相济、枯润契合、任势由锋、舒展自然、变幻莫测;擅以文意取体布局,典正沉浑、灵动俊逸、跌宕奇峻、变化万方、浑若天成、如得神助,书品气象更有一派俊逸、雅致、恬淡和从容的仙韵。他对三百余种法书具有极为高超的驾驭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云符篆”、“螭金篆”、“仙人篆”、“梅花篆”等诸多书体为其独有,弥补了我国多种古代字体的缺失。

>>荣誉证书

2020年经中国国礼艺术家典藏委员会认定,吴希贤作品润格标准为:

书法作品:5万-8万元/平方尺;

国画作品:8万-12万元/平方尺;

篆刻作品:6000-9000元/字;

2021年

经中国书画润格评定中心认定,吴希贤作品润格标准为:

书法作品:10万元/平方尺;

国画作品:20万元/平方尺;

篆刻作品:9000元/字;

2022年

经中国书画研究院中国国书画评估委员会认定,吴希贤作品润格标准为:

 书法作品:15万-18万元/平方尺;

国画作品:20万-25万元/平方尺;

篆刻作品:9000-12000元/字;

>>拍卖纪录

    2014年10月,中国书法作品《富贵吉祥》以25万人民币结拍;   2014年12月,中国书法作品《青山碧水图》以235万人民币结拍;   2015年03月,中国国画作品《江山如画》以65万人民币结拍;   2015年09月,中国国画作品《琵琶行》以85万人民币结拍;   2016年03月,中国国画作品《张大千青绿山水四条屏》以138万人民币结拍;   2016年11月,中国国画作品《敦煌三圣》青绿壁画以338万人民币结拍;   2016年11月,中国国画作品《天道酬勤》以238万人民币结拍;   2017年09月,中国国画作品《马到成功》“金镶玉”系列以168万人民币结拍;   2017年09月,中国国画作品《百财图》“金镶玉”系列玉石画以188万人民币结拍;   2017年09月,中国国画作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镶玉”系列玉石画以228万人民币结拍;   2017年09月,中国国画作品《吉祥如意-吉祥经》“金镶玉”系列玉石画以228万人民币结拍;   2018年11月,中国国画作品《千里江山图》以288万人民币结拍;   2018年11月,中国国画作品《福寿图》以298万人民币结拍;   2018年11月,中国国画作品《花开见佛》以358万人民币结拍;   2019年10月,中国国画作品《岳阳楼记》以278万人民币结拍;   2019年10月,中国国画作品《沁园春雪》以478万人民币结拍;   2019年10月,中国国画作品《上善若水》以588万人民币结拍;

>>艺术活动

吴希贤参加过敦煌壁画、马王堆汉墓帛书、银雀山汉简、定县汉简、云梦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的整理,在上述简帛以及长沙楚帛书、包山楚简、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藏楚简的研究中,以及在甲骨学、青铜器研究鉴定等方面,都作出过贡献。1985年2月,篆刻作品刊入书法报。1986年5月,国画作品入选全国《美术书法摄影展》荣获一等奖。1989年9月,书法作品入选于右任杯全国书法大赛获一等奖。2000年6月,应邀为国务院册封西藏第九世班禅书写汉文金册。2001年6月,“秦楚书画名家邀请展”策展人、评委。2002年9月,特聘为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金葵花杯全国书画大赛”评委。2003年3月,在中国道教协会首届书画展中,荣获一等奖。2004年10月,中国画作品《江山如画》参加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中国书画家作品展获金奖。2005年7月,入选纪念颜真卿逝世122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获金奖。2006年5月,作品在葡萄牙布拉加加莱里亚马里奥塞克拉美术馆展出。2006年8月,作品在法国橘园美术馆展出。2007年3月,作品在奥地利美景宫美术馆展出。2007年6月,中国画作品《鸿运当头》入选陕西省第二届花乌画作品展。2008年9月,中国画作品《上善若水》入选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书画邀请大赛并获一等奖。2009年9月,文化部授予吴希贤“弘道书画艺术人物”荣誉称号。2010年3月, 作品入选并在迈阿密巴塞尔Fridge art fair展出。2011年7月,在全国人大、中宣部、文化部、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全国书画展”中获金奖。2011年10月,作品在韩国李舜臣纪念馆展出。2012年6月,北卡罗莱那佛光山举行个人画展 。2012年9月,作品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现代美术馆展出。2013年8月,作品在英国国家美术馆展出。2014年6月,作品在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2015年8月, 作品参加纽约Dumbo split level gallery从东方到西方当代艺术展展出。2016年6月,吴希贤创作的《秦简书道德经》长卷全长50余米,高64厘米,捐赠给楼观台博物馆。展开全卷,气势磅礴,如同展开一幅波谲云诡的历史画卷。这一长卷的展示受到与会专家学者和书法家的一致赞扬。2016年10月,中国书画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永久收藏其作品《千里江山图》。2017年9月,作品在深圳画院眼与心当代艺术展展出。2018年5月, 作品入选亚特兰大肖像协会春季展。2018年8月,书法作品在俄罗斯莫斯科展出,并被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收藏。2019年6月,作品在意大利维罗纳展馆展出。1.篆书书法初探 人文杂志2003第5期2.从敦煌佛经写本看唐宋书法的几个问题 敦煌研究2005第1期3.书法批评与书法创新 书法导报2006年第5期4.苏轼的书法审美观 文史知识2007第12期5 历史观念与书法理论研究 书法研究2008年第3期6 关于《峄山碑》的几个问题 书法研究2008年第6期7.宋代狂士书法初探 书法研究2009第1期8.书法学科构建中的误区 书法研究2009第5期9.对吴昌硕先生书法理论的再认识 书法研究2009第1期10.明清书法初窥 陕西师大学报2010第3期11.关于爨宝子的几个问题 <台>书目季刊2010第2期

12.宋人书画收藏的心理研究 <台>历史月刊2011第12期13.宋代的妇女与书法 <台>历史月刊 2012第4期14.书法表演与宋人的好书之风 <台>历史月刊 2013第6期15.文化视野中的弘一书法 <台>中国文化月刊2014第1期16.道家文化内涵与书法艺术 <台>中国文化月刊2015第5期17.宋代的经生与写经书法 <台>大陆杂志2016第9期18.禅与弘一的书法 <台>哲学与文化 2017第3期19.苏、黄对对当今书坛的启示 <台>书友2018第1期20.民间书法与颜真卿 书法报2019年29期21.敦煌看题壁之风 〈台〉国文天地2008年9期22.敦煌的抄经活动 中国书法2009年第12期

>>艺术成就

吴希贤将所藏考古、甲骨、金文、历史等类书籍1300余册,字画169幅,文物图片568张,甲骨文残片、古钱等仅300件,全部捐献给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兰亭奖终身奖获得者欧阳中石老先生评价其作品“典雅秀劲,擒纵有度”。

原中书协主席苏士澍评:“吴希贤的篆书很有古意”;

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文西评:"吴希贤的作品很有生活气息,无论是笔墨还是内容等方面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岫评价其作品“取法臻乎上,驰毫雅且新”。

陕西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王西京评价:“吴希贤很有天赋,又肯下功夫,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

      他“把金文的空间加宽,把许多重要的笔画加长,形成了一种‘宽袍大袖’的特有意态,显得雍容大度,神闲自如,在‘庙堂之气’中增加了特别的‘华贵之气’,这无疑是对金文品格的特有体验,因为这种特有,他塑造了难得的‘金文语言’,在秦地乃至全国书坛篆书创作上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肖云儒也认为吴希贤老师的金文书法具有一种“禅悦之风”,并且进一步分析道:“这种强调内心与自我的理念,我以为其要诣似在须使个体的灵魂保持纯洁,使之既不沾染纤尘,也不受僵死惯例的腐蚀。在艺术创作上,不必去呕心沥血于雕琢藻饰,唯求自由地表情达意,焕发出创作者的心境与精神气质来。”则以“泼墨、积墨、涨墨、焦墨”等丰富的表现手法来表现金文书法生动的线条,让我们感受到金文书法那种“温润浑厚”的山野之风。

铁线篆:吴希贤也擅长铁线篆,而这种篆书最讲究严整的法度,如停匀的线条、对称的结体、均等的空间等等。铁线篆用尖毫写成,其或方或圆而遒劲圆韧的线条,都是通过娴熟而精微的笔锋调整而实现,其书写功夫由此可见。而更为重要的是,篆书在功夫之上更添性情,他把铁线篆写得表情充沛。吴希贤用自如的笔法重新定义了铁线篆的线条,它一方面保持了中锋行笔而生成的线条的弹性与力度,同时他通过笔尖、笔锋的适时调整,或裹锋而入,或露锋而出,或行以圆润,或显其方硬,从而书写出藏、露相济,方、圆互见的篆书线条,这种情质的线条书写在半生不熟的宣纸上显得生动而有力。他用这种线条书写方式与形态重新阐释了小篆这种书体。篆书并非只是基于宋元篆书而对小篆体系的重新阐释,他是以此为基点而对中国古代金系文字的总体观照。如果说由金系文字、石系文字变生出的当代篆刻流派分别指向儒家、道家审美意识的话,那么也或许可以说篆书体现了儒家的”秩序””文饰”之美,而这种美在碑学兴起后所盛行的古朴、苍浑的审美基调中就更显格外醒目。我们看到的篆书重新发现并发扬宋元篆书的写意特质,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书史价值观。    鸟虫篆:吴希贤先生的鸟虫篆作品有三大特点:     一、继承古文化,和古人书法相比,他在小篆的行间里适时在笔划上加上鸟首,以美观为宜。     二、书写技法的创新,打破了大蒙的鸟书结构,每个宇以小篆为基础,删去古体羽翼,清秀端庄,易于识别。     三、打破以前只做印章篆刻,把乌虫篆语言文宇书写成作品,不断参加书法大赛和展出,让人们广泛观赏研讨、交流指导,在创新中提高。      在鸟虫篆印的创作中,他依然延续了这种风格定位,淡化具象,摈弃刻板,远离图案,而是重视神采,放大线性,强化印格,使他的鸟虫篆印更具印章属性,更具写意韵味,更具金石味道。      吴希贤衷情于鸟虫篆,当以深入传统文化解矣。谢云老虽经历动荡,然于传统文化则深入研究,戮力传扬,以为此民族之魂魄,中华之基根。    中山王:    刘德宏评论    其一、吴希贤的篆书线条清纯文雅,书卷气很浓;    其二、他控制线条的能力很强,洗脱、干净、气息舒畅;    其三、强调纵势的上收下放单字造型,个性强,完整性好;    其四、整幅作品显得温文尔雅、功底扎实、格调高古,让人觉得难以做到;    其五、如此静穆的作品在以张扬为主调的展厅中,由于与众不同而获得评委的青睐。

李守奎评论:丛文俊先生曾说中山王篆铭文的刀刻意味是无法用笔墨来表现的,而我看吴希贤的中山王篆书就能很好地表现出刀刻的意味。

傅德峰评论:吴希贤的中山王一路篆书作品,用笔精致细腻而一丝不苟,虽细如铅丝,然线条富有弹性和质感。结体空灵多变,婉约多姿而不失峻健挺拔之质。章法开张大气,一派浑穆气象,典雅静气,古意盎然。

    亮点在于对线条质量的把握以及字内空间的变化,因为前者需要长时间磨炼,后者需要对隶书造型空间极为敏感。从作品的效果来看,吴希贤在这两方面的处理是非常有功夫以及经验的。     在用笔上,吴希贤的隶书藏露互用、方圆不计,并不刻意追求、模仿刀刻的痕迹,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线条写得柔和圆润,所以其隶书写得流动、畅达,不刻板、不死板。书法作品所有的技法,都是为最终呈现的气息服务的。吴希贤的隶书,具备十足的笔墨情趣,有天真烂漫的气象。作品彰显的是雄强朴厚、自然朴素、大朴不雕的艺术审美。在用笔上,吴希贤的隶书藏露互用、方圆不计,并不刻意追求、模仿刀刻的痕迹,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线条写得柔和圆润,所以其隶书写得流动、畅达,不刻板、不死板。书法作品所有的技法,都是为最终呈现的气息服务的。     吴希贤的隶书,具备十足的笔墨情趣,有天真烂漫的气象。作品彰显的是雄强朴厚、自然朴素、大朴不雕的艺术审美。

吴希贤的作品成就:

吴希贤抄写创作的书法作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吉祥经》、《大悲咒》、《无量寿经》、《圆觉经》、《六祖坛经》等,被法门寺、灵隐寺、白马寺、大兴善寺、慈恩寺、罗汉寺、慈云寺等国内外众多寺庙收藏。

吴希贤编著有《小篆与文化传统》、《中国篆书理论与实践》、《从甲骨文到小篆》、《敦煌壁画实践》、《佛教题材国画浅析》、《道教与书法》、《道教国画浅论》、《道教与爨宝子》、《甲骨文编》、《中国文字学》、《任法融书法赏析》、《吴三大行书》、《中国画的用色》、《道教教理教义》、《全真必读》、《道教楹联选编》、《修道养生真诀》、《道教常识问答》、《老君说百病百药》等书籍。

他的书画作品被收录在《中国书画家作品集》、《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全国书画展作品集》、《国画家》、《百年中国书画家名录》、《中国当代书法家墨迹选》、《中国书画杰出传承艺术家精品集》、《今日中国书法》、《新世纪中国书画精品大展作品集》,《楼正本道德经书法集》、《中国文人书画艺术家精典》、《全国书法美术优秀作品集》、《中国世纪大釆风》、《中国公益事业大典邀请展作品集》、《中国书画文化报》、《中国人物年鉴》、《中国美术年鉴》、《中国书画大辞典》、《陕西书画报》等。

诗词楹联作品、篆刻作品发表于《中国报告文学》、《中国榜书艺术》、《长安联苑》、《三秦楹联》、《炎黄文化报》、《华商报》、《黄河报》、《陕西日报》等多家报刊之上。

书法、国画作品曾在陕西省美术家画廊、山东省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北京炎龙艺术馆、中国美术馆、香港等地参展,并获奖发表,美术作品多次作为外事礼品馈赠外宾。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