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都记者发现,有发帖者以4000美元(约合人民币26936元)拍卖上海随申码数据库,发帖者称其中包含4850万用户的上海随申码数据,“自上海随申码推行以来,所有居住和到访过上海的人员信息。”发帖者公开了上述数据库的47组数据作为样本,供潜在购买者核对:这组数据包含了用户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随申码的颜色、UUID(通用唯一识别码)。南都记者随机拨打30个手机号验证信息真实性,有8名居民向南都记者证实了其手机号、姓名、身份证号均属实并且曾注册随申码,部分居民证实其手机号、姓名属实,对于身份证号码是否属实未予回应。发帖者称数据来源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称,建议居民联系上海12345反馈,大数据中心只负责研发随申码,“个人信息不是我们泄露的。”南都记者以居民身份向上海市民服务热线12345咨询此事,其工作人员表示对此并不知情,建议信息泄露的居民前往公安部门报案。随申码,是上海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依托“随申办”APP、支付宝小程序、微信小程序向上海市民提供多渠道生活服务。2020年2月13日,随申码正式试点上线。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求,赋予“随申码”健康出行、防控管理的相关信息,同时“随申码”开放给微信、支付宝、钉钉等平台。2021年7月27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就上海“一网通办”改革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明确要求,本市推广“随申码”的社会化应用,作为个人和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数字身份识别码,“随申码”产生于疫情防控,在支撑疫情有效防控的同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除疫情防控需要“通行”功能外,也应用到健康医疗、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