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比例较小的中国地图上寻找大西南横断山脉中的高山湖泊,或许不是件太容易的事。然而,如果你经云南丽江向北穿行,越过峰峦叠嶂,茂密森林,抵达宁蒗彝族自治县最后一道分水垭口,一个明镜般的湖泊就会展现在你的面前。那就是当今以母系社会活标本而著称的泸沽湖,一个真正的女儿国。


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位于云南宁蒗县与四川盐源县之间,南距宁蒗县城72千米,为川滇两省的界湖。纳西族摩梭语“泸”为山沟,“沽”为里,意即山沟里的湖。
关于泸沽湖的形成,当地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在遥远的古代,泸沽湖所在地是一片村庄。村里有个孤儿,每天到狮子山去放牧。他勤劳善良,总是把人们交给他的牛羊养得肥肥壮壮的。有一天,他在一棵树下睡着了,梦里有一条大鱼对他说:“善良的孩子,你太可怜了,从今往后,你不用带午饭,就割我身上的肉吃吧。”小孩醒来后,就到山上找啊找,终于在一个山洞里发现那条大鱼,于是他就割下一块鱼肉烧来吃。第二天,他又去了,昨天割过的地方竟重新长了肉。这件事被村里一个贪心的人知道了,他想把大鱼据为己有,就用绳索拴住鱼,让9匹马和9头牛一齐使劲拉,鱼终于被拉出了洞,但灾难也降临了。
洪水从洞中喷涌而出,顷刻间淹没了村庄。那时,有一个摩梭女人正在喂猪,两个年幼的孩子在旁边玩耍。母亲见洪水冲来,急中生智,把孩子们抱进了猪槽,自己却葬身水底。两个孩子坐在槽里随水漂流,得以活命。后来,他们成了这个地方的祖先。人们为了纪念那个伟大的母亲,就拿整段的大木头做成“猪槽船”,摩梭人因此也称泸沽湖为“谢纳米”,意即母亲湖。
泸沽湖风光

泸沽湖是岩溶作用影响的高原断陷湖泊,面积48.45平方千米,总容水量19.53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2685米,是云南海拔最高的湖泊。湖水平均深度40余米,最深处达93.5米,其深度在云南湖泊中仅次于澄江抚仙湖,居第二位。整个湖泊状如马蹄,南北长而东西窄。湖水向东流入雅砻江,最后注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
这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自然环境破坏较小,因此水体清澈,水质微甜,是我国目前少有的污染程度较低的高原深水湖之一。湖东有一条山梁蜿蜒而下,插入湖心,似苍龙俯卧湖中汲饮甘泉,形成一个美丽的半岛。它几乎将广阔的湖面一分为二,半岛尖端与对岸相距仅2000米,成为湖面最狭窄的地方。湖内有5个海岛,其中属云南境内的有3个,属四川境内的有2个。它们大小各不相同,一般高出水面15~30米,像一只只绿色的船,飘浮在湖面。宁蒗一侧的黑瓦吾岛、里务比岛和里格岛,被誉为“蓬莱三岛”。黑瓦吾岛位于湖心,距离湖岸落水村2500米,岛上树木葱茏,是候鸟、野鸭的栖息之处,也是昔日永宁土司阿云山的水上行宫。
美国学者洛克也曾旅居于此,并在《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中称赞它“真是一个适合神仙居住的地方”。里务比岛与黑瓦吾岛在一条直线上,相距3000米处,永宁土司阿云山之墓即在此岛。里格岛位于狮子山下,是泸沽湖北缘海湾内一个美丽的海堤连岛,三面环水,一条毛石小路与海堤相通,环境十分幽静。岛上住有十多户摩梭人家,古老的木楞子房沿岛而筑,屋舍门窗面对水面,开窗即可垂钓,悠然如在仙境。湖泊四周群峰怀抱,烟波百里,湖水清澹,古诗云:“泸沽秋水阔,隐隐浸芙蓉。并峙波问鼎,连排海上峰。倒涵天一碧,横锁树千重。应识仙源近,乘槎访赤松。”
泸沽湖水美,泸沽湖山也秀,群山之中尤以格姆山(狮子山)为人们所喜爱。这座山雄伟高大,状如雄狮在湖边蹲伏静息,狮头面湖,倾斜的横岭似脚,要是细心观察,还指得出口耳鼻眼,真是惟妙惟肖。狮子山在环湖摩梭人心中是座美丽的山,也是座神圣的山。他们在山脚为它建立神龛,将格姆女神视为众神之首,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祭祀活动。
摩梭锅庄舞

“会跳的人儿快来跳,不会跳的人儿快来瞧。快来唱啊快来跳,今晚不跳何时跳。踏破星星踏破月,一直跳到公鸡叫。诺!诺!诺!”每逢盛大的节日到来,或进行新屋落成、婚礼等重大庆典,从黄昏开始,村子里处处篝火通明、热闹非凡。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摩梭人,围着火堆跳起欢快的锅庄舞。
相传在远古时代,摩梭人的先民们常受外敌侵袭,因此部落首领便发动本族人在村口的场坝上燃起熊熊的篝火,人们围着篝火跺脚呐喊以造声势,终于将敌人打退,获得了胜利。后来这种习俗便沿袭下来,成为今天摩梭人庆祝丰收、节日和祈福神灵的舞蹈。锅庄舞俗称“打跳”,当场中央燃起一堆熊熊篝火时,领舞人用竹笛或芦笙伴奏,跳舞人紧挽手臂,面向火堆,沿逆时针方向起舞,舞步随音乐节奏的快慢而变化。当舞蹈达到高潮时,会响起高亢的舞蹈号子“诺!诺!诺!”和奔放的歌曲。跳舞的姑娘和小伙子借此“勾勾手心”,用勾手的松紧程度传递爱的信息。
东方女儿国

泸沽湖素有“东方女儿国”之称,居住湖畔的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母系社会男不娶女不嫁、男女之间建立偶居婚姻关系的走婚习俗,带给人们一种神秘的感觉,并且成为当今世界研究人类社会形态和母系社会婚姻习俗的鲜活材料。
摩梭人把女性称作“阿夏”,把男性称作“阿注”。家族里没有父亲的称呼,只有母亲和舅舅。女孩长到1 6岁,母亲便会为其举行成人礼,一夜之间让美丽的少女成为一只放飞的蝴蝶。从这天起,女孩就可以单独住在后院的“花房”里,以便和“阿注”约会。走婚的程序相当复杂,首先要有“阿注”的求爱。求爱的地点可以是在田间劳作的时候,也可以在围着篝火对歌跳舞的时候。求爱的方式是在所钟情“阿夏”的手心摸三下。若女子接受,则对男方的手心拍三下。这样,该“阿注”就可在当夜去女方家里走婚了。这天晚饭后,“阿夏”会将一朵鲜花插在自己“花房”的窗户上,表示今夜将有爱情光顾,家人见此便会识趣地早早休息。
“阿注”往往要与伙伴一起来,并要带三样东西:竹竿、油和足够的狗食。走婚是不能通过大门进的,需依靠竹竿翻过被称作“花墙”的院墙。而为了防止狗叫,“阿注”必须给狗喂食,并且要将狗食抛出一个美妙的弧线,以使墙外的同伴确定狗的位置,然后由同伴不停地抛去狗食,以使“阿注”顺利通过。到了房前,他同样不能通过正门进入,而是通过窗户。先要用油润滑,使窗子能悄无声息地打开。这样,三关过后,属于他的将是一个美丽的夜晚。
在女人当家的世界里,“阿注”们无需承担抚养后代的责任。他们白天在自己家里劳动,晚上到花房和“阿夏”同居,所生的子女均由母亲抚养成人。但这里的男人并非没有责任感,恰恰相反的是“阿注”们很重情义、很执着。一名摩梭男子常常是连续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只与一名女子走婚。即使一生可能会与几个人走婚,但也绝不会同时与两位“阿夏”走婚,那将视为最不道德的。
摩梭人的走婚在一定程度上比当今社会上掺杂着功利的婚姻要纯洁得多。而在盛行女神崇拜的摩梭人身上,人们感受到了女性生命中奔放、豁达、刚强和激情的一面。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而那些美好的事物总是以一种独到的方式,静静地存在。
喜欢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了解更多地理文化领域的知识。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在留言区留言讨论。
刚从这里玩回来,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