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战斗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地利往往指的是那些拥有特殊地形的险要之地,一旦开战,这些比较好的地方往往都是双方所需要的地方,因此必是兵家争斗之地。
当然,想要占据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往往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但即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愿意牺牲自己来控制局面。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类似的地点还有不少,例如,函谷关。
那么,远古时期的函谷关界定这件事情,我们就来谈谈。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函谷关这座城池就是秦国的地盘,也是因为这座城池的优越地位,秦国才能和其他六国对峙,才能屹立不倒。
但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函谷关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又或者说,在各个时期,函谷关的概念都是不一样的,古代的函谷关共有三个,分别是秦朝的秦关,汉朝的汉关,东汉的魏关。
秦关是人们对函谷关的一个简单的理解,建于春秋战国时代,到了秦朝,一直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地位,位于河南省灵宝市王垛村附近。
汉关如其名,建于汉代,以秦关为起点,往西延伸150多里,其形成既有机缘,也有人为,而此人正是汉代的大将杨仆。
汉关以前,以秦城门为界,把整个天下分成了两个区域,一个是关中,一个是关外,用现代华语来表述就是一个是北京人,一个不是北京人。
身为京城的一员,他们的心中都是有些自豪的,再加上关中地区的富豪与官员实在是太多了,让他们感觉自己比其他地方的人更有优越感。
杨仆大帅是一个性格耿直的人,他无法忍受这种因为地域原因而导致的等级悬殊,所以他在一次奏折中,提议重建一条新的通道,也就是上面所说的“汉关”,又叫“汉文关隘”。
除了“秦关”与“汉关”之外,还有“魏关”,不过,由于“魏关”与“秦关”之间的关系比较模糊,所以“魏关”与“汉关”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但是知道的人不多。
魏关在秦关北约5里,是一座在东汉后期,被曹操所建的关卡。曹操建立魏关,只是为了便于运送粮食,因此魏关是人为地在山间开辟出来,其综合功能并不突出。
因为远古时代的科技水平还很低,人手也很少,魏关只是一个战争时期的交通要道,用来抵御外敌简直就是找死。
秦关,汉关,魏关,都可以被称为函谷关,但如果说有什么重要的军事价值,那就只有秦国建造的秦关了,这一点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战争而建造的,至于汉关和魏关,则是另有原因。
从地势上看,秦关地处秦岭古道(与长安之间有一条特殊的交通要道),又有黄河这条天然的河水屏障作为后盾,固若金汤,与巴蜀两国的剑阁分庭抗衡。
自从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其他六个国家也曾经联合起来攻打过函谷关,想要阻止秦国一统天下,但是秦军仗着函谷关的地利,屡战屡胜,最终将入侵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函谷关自古就是战略要地,刘邦南下关中,立即派出一批人马占领了西边的关隘,将项羽的大军拦在了城门之外。
哪怕是在现代,哪怕是在飞机与大炮能够攻破城墙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秦关因其优越的地理条件而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地位,而汉关和魏关却没有这样的自然条件。所以此关隘为兵家必争之地。
[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