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全凭演技?还是不如归去,田园可期? 多少人为了功名利禄奔波一生,到头来才发现,真正的快乐并非源于此。苏轼的《行香子·述怀》就如同他人生的缩影,道尽了世间的无奈与渴望。
宦海沉浮,心有所感
元丰七年,苏轼结束四年黄州的贬谪生活,本该是喜事,却遭遇了丧子之痛,幼子苏遁夭折,这对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想想看,在那个时代,家庭对他而言有多么重要,而一个父亲的痛,他又该如何排解?此后,他虽然又重新回到朝堂,却也经历了仕途的反复,从登州到京城,从翰林学士到各地辗转,这其中的辛酸,又有谁能体会?这反复的荣辱,人生的起伏,让他对功名利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月夜清风,人生如酒
《行香子·述怀》创作于他仕途坎坷之际,词中描写的月夜景色,清幽静谧,仿佛与他当时的心境相呼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来来处却值钱”,这并非单纯的感叹,而是他将世间的浮名利禄比作月光,表面上看似美好,实则虚无缥缈。 他用酒来比喻人生,痛饮一番,或许能暂时忘却烦恼,但酒醒之后,一切依旧。
知音难觅,归隐田园
词的下阕,则表达了他内心的孤寂和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多么简单的愿望,却在当时显得如此奢侈。他渴望找到知音,能够理解他,与他一起品味这简单的快乐,但这在充满尔虞我诈的官场,又谈何容易?或许,只有远离尘嚣,才能找到心灵的归宿。 试想一下,当时的苏轼,怀揣着满腹才华,却在官场上屡受挫折,这种无力感,想必令人窒息。
人生的答案,不在功名利禄
苏轼的《行香子·述怀》并非简单的“躺平”,而是他人生智慧的体现。它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并非在于追逐功名利禄,而是在于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也许,在繁华都市中打拼的我们,也曾感到迷茫和焦虑,也曾对未来感到迷惘。但我们应该学习苏轼,在喧嚣中寻找宁静,在迷茫中找到方向。
那么,你认为苏轼的“自在”是什么?又该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自在”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让我们一起探讨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