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达”,是指通晓、通达;所谓“生”,是指生存、生命;所谓“达生”,就是通达生命的意思。怎样才能“达生”呢?庄子给出的答案是,要摒除各种外欲,要心神宁寂事事释然。全篇自然分为十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全篇主旨,“弃世”就能“无累”,“无累”就能“形全精复”、“与天为一”,这就是养神的要领。以下分别写了十二个小故事,寓意都是围绕这一中心来展开的。
第二部分写关尹对列子的谈话,说明持守纯和元气是至关重要的,进一步才是使精神凝聚。
第三部分借“痀偻”“承蜩”的故事,说明养神的基本方法,这就是使神思高度凝聚专一。
第四部分借善游者“忘水”来说明,忘却外物才能真正凝神。
第五部分写田开之与周成公的对话和孔子的谈话,指出养神还得“养其内”与“养其外”并重,即处处顺应适宜而不过,取其折中。
第六部分借祭祀人对猪的说话,讽喻争名逐利的行为。
第七部分以桓公生病为例,说明心神宁静释然才是养神的基础。
第八部分借养斗鸡的故事比喻说明凝神养气的方法。
第九部分写孔子观人游水,体察安于环境、习以性成的道理。
第十部分写能工巧匠梓庆削木为鐻的故事,借以说明集思凝神的重要,把自我与外界高度融为一体,也就会有鬼使神工之妙。
第十一部分说明自恃轻用、耗神竭劳,终究要失败的,而这与养神的要求也正好相反。
第十二部分直接指出养神须得“不内变”,“不外从”,忘却自我,也忘却外物,从而达到无所不适的境界。
第十三部分写孙休与扁子对话,篇幅较长,内容也有繁复之处,不像前面各段那么紧凑,但目的仍在于说明“忘”,忘身便能无为而自适,而无为自适才是养神的真谛。
以下为《庄子·达生》里的成语的整理和解析。
1、痀偻承蜩
【拼音】: jū lóu chéng tiáo
【解释】: 痀偻:曲背;承:粘;蜩:蝉。驼背老人粘蝉。比喻做事专心才能成功。
【出处】: 《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承蜩,犹掇之也。
【翻译】:孔子迁往楚国,当他从林中走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位驼背老人正在捕蝉,就像拾取一样熟练。
【举例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2、呆若木鸡
【解释】: 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翻译】:差不多了,虽有鸣叫挑战的鸡在眼前,它也没有什么反应,看上去像个木鸡了,精神已经安定专一,不动不惊了。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一见到它就都退走了。
【举例造句】: 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呆若木鸡。 ★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近义词】: 呆头呆脑、目瞪口呆
【反义词】: 活泼可爱、神色自若
3、不上不下
【解释】: 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出处】: 《庄子·达生》:夫忿滀之气,散而不反,则为不足;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翻译】:愤怒之气郁结起来,如果散而不去,就会变得血气不足;如果滞留在头上,人就容易发怒;若果滞留在下体,就会使人遗忘;若果滞留在中间心的部位,就会使人得病。
【举例造句】: 我却总是既不安乐,也不灭亡地不上不下地生活下来,都不能副任何一面的期望。 ★鲁迅《死后》
【近义词】: 进退两难、进退维谷
【反义词】: 登峰造极
4、冁然而笑
【拼音】: chǎn rán ér xiào
【解释】: 冁然:笑的样子。高兴地笑起来。
【出处】: 《庄子·达生》:桓公冁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见也。”于是正衣冠与之坐,不终日,而不治病治去也。
【翻译】:桓公高兴地笑这说:“这就是寡人所见到的鬼。”于是整理一下衣冠,坐起来和皇子说话,不到一天的功夫,病就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举例造句】: 桓公冁然而笑,不觉起立曰:“此正寡人之报见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一回
【近义词】: 冁然一笑
【反义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