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勒凯江|从中戏到西班牙,新疆少年的舞台梦

我从新疆来 2024-02-19 22:13:46

祖勒凯江·吾布力哈斯木,一个来自新疆的男孩,怀揣着对艺术的热爱,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在闪闪发光的时候尽情闪耀

世界的舞台从不缺乏有才气的人,只有能沉得住气,稳得住心的人,才能方得始终。

为艺术献身,是祖勒凯江追求的最终目标。

从小,祖勒凯江就在音乐与舞蹈的熏陶下长大。母亲热爱音乐,自他记事起,在家里就能经常听到不同类型的音乐,年幼的他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在电视上看到那些闪闪发光的音乐人时,他的内心会止不住地向往舞台。

长大后,生活变得繁忙,但即使青春期的热情与现实的琐碎碰撞,祖勒凯江对舞蹈与音乐的初心也没有消失,反而转变为忙碌生活中的精神寄托。

“我喜欢听着音乐散步;喜欢在疲惫时沉浸在音乐的旋律中,跟随鼓点起舞;喜欢在学习之余,想象聚光灯下与音乐交融的自己。所以从学生时代起,我就积极地参与各种舞台表演,这些对于我来说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活动,更是我生活中的维他命。”

高中时,祖勒凯江在YICI校园足球比赛中意外受伤,父母为了能让他康复得更加彻底,帮他办理了休学。当他重返校园时他的课程进度相较于同级学生已经落后,身边的同学也对将要面临的高考有着清晰的计划,而他迟迟无法融入。

好在当时的年级主任对这个在学校大大小小文艺汇演中经常上台表演的男孩有印象,于是建议祖勒凯江试试以艺术特长生的身份参加高考。

一是因为参加艺考。以他的学习成绩来说对他有优势,二是年级主任认为这样一个艺术好苗子若是就如此被埋没实在可惜。

“说实话我还是有点胆怯的。但是在和老师交谈的过程中,他一遍一遍地告诉我,在他眼里我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孩子,可能这就是我一次大展身手的机会。”

这时的他,第一次感觉到梦想或许离自己不是那么遥远,现实和梦想在此刻从平行交织起来,在他面前成为了真正的具象化。

最终在得到家人的同意后,祖勒凯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自己渴望的道路。

人生的机会是自己争取的

懒惰是我的敌人

祖勒凯江的艺考之路并不容易,即便有艺术天赋,但相比于那些已经有了完善的专业规划的考生而言,他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不会就学,不行就练。这是祖勒凯江学习和工作的第一宗旨。为了补上自己专业领域的不足,祖勒凯江参加了专业的艺考培训。除去平时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其余时间他永远在练习室内练习;

在寒冷的冬季他也早早到达练习房,不断钻研着前一日老师教给他们的组合动作;在练习歌唱模块时,即便他不懂得专业的技巧,唱不好的剧目他也不会选择跳过,而是一遍一遍地训练,直到能把每一处的细节都做到完美才肯罢休。

最初他的基础并不算好,甚至对于同期考生来说算是糟糕。但好在他乐于听取教诲,乐于吸取教训,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他进步飞速的一大原因。

“我觉得不管是学习工作中,亦或是日常生活中,学会请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能因为害怕暴露问题,因为错误而感到羞耻。”

除了善于请教,祖勒凯江回忆起自己学习的过程,总结出的第二个要点就是要学会取长补短。

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如他所说,他清楚自己的短板,因此他绝对不会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兜兜转转,而是在进步中寻找自己能够真正擅长的项目,寻找属于自己的节奏。

在练习过程中,他发现自己相比同期考生来说,动作更加灵活。这意味着相比于和自己同批的男性考生而言,舞蹈表演或许会成为他与众不同的加分项。

接下来的训练生活中,他在保证自己每一个考试科目都表现得平齐的情况下,将舞蹈表演作为自己的训练重点。“相比其他人来说,我的声音条件不好,基础没有其他人扎实,但这不能决定什么,后台的努力和正确的方向是我的胜利的武器。”

希望是一个好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是不会消失的。

在漫长的训练生活中,他有无数次压力爆棚,疲惫不堪的时候。但他始终坚信自己一定会是老师口中实现梦想的那一个。

生活总不会一直刻待心怀希望的人,在祖勒凯江的不断努力下,他的希望也得到了回响,他也终于如愿以偿地踏上了前往中央戏剧学院的求学之旅。

追求梦想的那些日子

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习的五年期间,祖勒凯江一直将自己对学业的热爱贯彻到底。除学习舞台表演专业知识之外,他也常常会参加各类的戏剧表演实践活动,在不断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五年的时光很快过去。

临近毕业,如所有毕业生一样,祖勒凯江也陷入对人生新规划的惘然。

最初他的确有过进入演艺圈的梦想,年少成名,在影视剧里表演各种不同的人生角色,或许是该专业大部分学生的目标。

但是他发现,他更享受每当自己穿着华贵的戏服演绎出世界文学巨作的故事,表演结束后台下传来如雷鸣般的掌声。话剧似乎已经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成为他血肉的一部分,如果就这样离开舞台,或许他的人生会留下的遗憾。

他才不想要什么遗憾,他想要遵从内心最深处的呼唤,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报名了前往西班牙深造的项目,决定再一次像十八岁那样勇敢地为梦想买单。

采访中,我问他如果当年你选择留在这里,说不定还真的能成为大明星。但他却只是淡然地说,他现在过得也很幸福,即便没有能做到名留史册,但是也过上了自己最向往的那种人生。

“我身边的同学,有进入娱乐圈做演员的,有选择继续求学的,有选择从事和演艺事业完全不相关行业的,也更有为了自己梦想穿梭于各大剧组中投递简历的。但大家都挺幸福的。虽然没有光芒万丈,但都在平凡而又幸福地活着。”

在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深造的日子里,祖勒凯江一直在不断克服着身处异国他乡的种种困境。语言上的障碍也好,身处他乡的孤单也罢,对于祖勒凯江来说那都是他充满野心人生之路上的荆棘,只要劈断了,路自然就广阔了。

祖勒凯江一直试图打破学习的桎梏,寻求一切可能的机会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真实的艺术创造上。在深造期间,他一直认真努力完成每一次学习任务。

语言方面,他在一年时间里就已经能够做到C2等级(母语拥有者水平)的西班牙语水平。在专业学习上,他在每一次的汇报演出和理论考试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身边的教授和同学们都将他的这份踏实能干的态度和对艺术的激情看在眼里。

在一次推荐下,祖勒凯江被选中承担博物馆史剧《恢复的巴西》的演出与幕后工作。接到这个任务让他无比激动,同时他也知道这项任务十分艰巨。

▲历史剧目《恢复的巴西》海报

这部史剧的承办方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是世界著名博物馆之一,拥有举足轻重的艺术地位,其创办的剧目完成度和观赏度向来也是极高。而且历史剧目是一种承载国家和民族时间标尺的艺术表演形式。

这对策划者的历史文化素养、社会艺术表达能力等都有极高的要求。祖勒凯江需要完成的剧目是介绍国家解放运动的作品,需要还原拉美地区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时态。

因此,祖勒凯江接下本次任务,身上背负的不仅是个人对艺术实现的责任,更背负着一名中国人在他国被给予的信任。

在整个舞台剧呈现过程中,祖勒凯江面临着各种问题。首先是语言问题。即便祖勒凯江的西班牙语已经非常优秀,但作为一名异国籍者,本土化的表达和古拉丁语的翻译对他还是很棘手的,语言上的壁垒因此变得更高。

因为没法借助翻译机器,祖勒凯江只能一遍一遍地查阅资料,遇到不会的就去问教授、问同学。

结合历史资料和人物特点,他力求每一句台词里的每一个辞藻都要满足既符合历史背景,又充满美学气息。最终那五百多页的PDF文档中每一个文字都是他和同伴们长达两个月的连轴转的心血成果。

“期间很辛苦,我们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还得去翻古籍,就像是做加密版的文言文解读一样,但幸好还是完成了。”

从选人到完成演出,整个舞台的舞美、造型设计都是祖勒凯江参与完成的,大到舞台灯光,演员走位;小到每一个演员的服装装饰,祖勒凯江都不敢有一点点的懈怠。他知道艺术的诞生是需要不计入任何成本,这是祖勒凯江对艺术负责的态度。

“学艺术的最重要的就是实践,将理论的东西搬到舞台上,观众觉得身临其境才是真的好。”

我想让全世界看见中国艺术

看见新疆文化

戏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之一,它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过娱乐与欣赏,演员在社会舞台上的角色代表着公民观众的立场,幕后所构思的作品则是社会的缩影。一部好的艺术作品,不仅应该带有浓厚的艺术色彩,更应该体现时代中伟大的社会价值。

祖勒凯江深知艺术对人类社会传播的意义,所以他一直试图做些什么让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变得更有意义,或是一次完美的舞台表演,或是一次成功的舞台设计,又或许将自己引以为豪的家乡艺术推广到世界。

在中央戏剧学院上学的时候祖勒凯江就时常参加一些民族艺术表演,给大家介绍来自家乡的歌舞。

在留学期间,他感受到西班牙的戏剧艺术与舞台艺术的发展水平如此的高,但是中国戏剧艺术与舞台艺术却没有像欧洲那样被如此重视,再想想自己的家乡拥有着丰厚的艺术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实在可惜。

祖勒凯江一直试图打破这样的困境,或许他一人的力量不够改变,但只要有人在做,总有一天能被看到的。

在他看来,艺术没有能得到发扬或许是因为没有能很好地融入新的活力,以适应时代的变迁。

因此,他时刻谨记文化不仅要横向传播,更要纵向延伸,创新与继承决不能被忽视。这样的理念也融入到了他的设计中,即使每年有许多演出,他也能通过多变的表演给到观众惊喜。

在一次次实践过程中,他发现拉美文化中有很多宋唐艺术和新疆文化类似之处,于是在每一次舞台和造型设计上,他总会加上属于自己的创新和构思。

比如将艾德莱斯应用在服装上,将唐代花纹应用于装饰上等。而这一次次精巧的构思,总会被观众或欣赏者提及,他总会自豪地向每一个人科普这些充满历史底蕴的艺术构思,事实上是来源于中国的文化采样。

“我希望全世界都能看到我们。如果没有人发扬这些艺术,那么如此珍贵的佳作就在历史中被泯灭,我觉得这是特别可惜的。我们留学不只是学习别的国家的优秀思路,也应该承担传播的责任,将自己的东西传播出去,亦或是将两种或者多种文化交融起来。”

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的艺术,也让世界看到新疆的中国风格,这便是祖勒凯江留学最大的收获之一。

除此以外,祖勒凯江还承担了西班牙驻华使馆欧洲时报记者的身份。对他而言,除了戏剧艺术以外,最能直击人心的方式就是文字与图片。

从小祖勒凯江就很喜欢摄影与写作,他觉得摄影能够定格住美好的时间,而文字负责记录时间的细节,通过充满热情与爱意的记录,即便是千里之外也能感受到他国的风土人情。

“能做一点是一点,从某种意义上我成为了人们的一双眼睛,他们能借助我的力量,看见中国土地上的美好光景,这是我最自豪的一点。”

如今祖勒凯江已经读到了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舞台艺术与戏剧专业博士的学位。未来的路很长,但他仍然如十八岁一般热爱着舞台。在被问起未来有什么打算的时候,他说他想回来,回到自己的家乡。

不管是把在外学到的所有东西教授给国内同样热爱的人也好,还是回来在舞台上继续表演,他都会选择回家。

正如他一直就坚持的,或是站在台上大放光彩,享受观众地掌声;亦或是在幕后为艺术的诞生奉献自己,不论是何种,对他来说永远都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使命。

-END-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