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在此处输出
李嘉诚以228亿美元的价格将港口业务卖出,此事尚未平息,却又揭露了一起震惊的财富丑闻。据悉,他通过离岸信托基金逃税,数额竟达千亿之巨。从巴拿马运河到开曼群岛,他的资本运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位被赞誉为“爱国商人”的人,其隐藏财富的手段与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发了公众的激烈讨论。

李嘉诚创设了海外信托基金,打造了一套繁复的避税机制。他利用开曼、百慕大等地的税收利好,搭建了一个由众多信托层层嵌套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信托环环相扣,资产的归属变得难以识别。比如,A信托掌控B信托,而B信托又对C公司进行投资,导致资产归属变得模糊,税务部门难以追踪。他创立的“李嘉诚统一信托”在资产隔离方面达到了顶峰,巧妙地避开了众多税务问题。

美国率先实施“全球最低企业税”政策,要求跨国企业缴纳的税额不得少于15%,从而有效阻断了跨国公司通过离岸信托进行逃税的行为。欧盟紧接着跟进,将开曼群岛和百慕大列入“避税黑名单”,并要求公开信托收益者的详细信息。香港特区对《税务条例》进行了更新,弥补了资产来源不透明的漏洞,李嘉诚家族的隐匿手段逐渐被揭露。

李嘉诚家族通过设立离岸信托,将财产分配到房地产、能源、电信等多个领域,年收益超过百亿。2024年,其避税额更是突破千亿。这一庞大的避税行为,严重损害了各国税收利益,迫使多个国家启动了司法协作程序。
公众发现,该基金会真正用于慈善的资金,与宣称的数额相去甚远,不足十分之一。同时,“李嘉诚联合信托”的海外资产信息也被曝光,引起了广泛的舆论关注。这些资金主要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基础设施以及地产领域的垄断利润。尽管他已经96岁高龄,却依然牢牢控制着信托,因此遭到了对民族利益缺乏关心的指责。

这场避税争议是对全球资本无序扩张的一次审判。美国倡导税务公开,欧盟强化了对离岸金融的监管,我国也加强了反避税法规的制定。这些举措都预示着旧全球化时代资本无序竞争的结束。与此同时,我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一带一路”沿线港口网络的发展势头迅猛。但令人遗憾的是,李嘉诚出售的港口却成为了美国的一项战略负担。
如今全球税收监管愈发严格,这种依赖离岸信托进行大规模逃税的做法,你觉得还能维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