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令三改,腰斩老师。汉景帝在位期间,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平息吴楚之乱,而引发这次浩劫的元凶,正是他。汉景帝既然要削藩,就说明他要扭转自汉初起,就是要加强朝堂上的权势,巩固皇权,这个野心还是可以赞扬的。可问题在于,汉景帝根本就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就下决心要削藩。汉景帝听了晁错的劝告,一时冲动,没有相应的规划筹谋,也没有早早的做好心理建设,就贸然下令削藩,同时也轻视了吴王刘濞和其他诸侯的欲望。后来,天下大乱,汉景帝心急如焚,居然相信了刘濞所说的“清君侧”的话,当即将晁错腰砍了。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汉景帝的治国之道是何等的天真,而他的所作所为更是令群臣心寒,以后还有人敢出谋划策吗?所谓言而无信,逃避责任,斩杀有功之臣,皆是君王最大的忌讳,当初吴楚之乱,汉景帝不敢有丝毫闪失,若非梁王刘武将起义军牢牢扼守在中原,哪怕周亚夫、窦婴等人出面,也未必能力挽狂澜。可以说,汉景帝之所以还能稳稳的当皇帝,就是因为他这个好兄弟。
心狠手辣,逼死自己的儿子。若是说他对自己的老师穷凶极恶,还能说他是想要夺取王位,可是他对自己的孩子却没有半点同情心,这就让人觉得汉景帝是多么的残忍。汉景帝最终通过窦婴,辕固生,袁盎三人,劝服了窦太后,打消了刘武继承皇位的念头,将大儿子刘荣立为储君。但是,由于刘荣的生母栗氏与刘嫖发生了冲突,王夫人抓住机会,二人联手推翻了刘荣,扶持刘彘登上了储君宝座。憨厚的刘荣,一事无成,被他娘连累,从一代储君,沦落为一方诸侯。刘荣平日里行事也有些草率,为了扩充自己的府邸,无意中就将祖庙给占了,这在当年就是重罚。汉景帝便命人把刘荣送回京,送到刑部尚书吴都,由他亲自审问。
刘荣的确有错,可他年纪小,不懂事,又是汉景帝之子,又是前皇储。但汉景帝丝毫不给他面子,一副非杀不可的样子,刘荣再也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在临死前写了一份遗书,自杀了。在那个时候,谁也没有想到刘荣竟然会死去,所以一听说这个噩耗,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窦太后和窦婴更是悲痛欲绝,只有汉景帝一点也不难过,他平静地说道:“我明白了。”他对自己的孩子都是这般态度,那汉景帝对臣民,对天下苍生还能好到哪里去?他那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明显是在演戏。
从今日的情况来看,汉景帝杀了刘荣也是在所难免,他是曾经的储君,如果不杀,迟早会成为一个心腹大患。汉景帝之所以用这样的方法,就是为了避免被人诟病,不得不说,这样做的确很聪明,但同时也显露出了他的心狠手辣和冷酷无情,君王都是心狠手辣,这话果然不假。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刘荣去世之后,刑讯逼供的郅都就成了替罪羔羊,窦太后执意要治他的罪,汉景帝怕触怒自己的母亲,便将郅都流放出京城,发配到燕国,成为燕国的太守,日日与匈奴周旋。汉景帝在窦太后面前撒了个谎,说是把郅都给宰了,可郅都在燕门关立下赫赫战功,声名远扬,连窦太后都知道了。窦太后勃然大怒,下令将他押往京城,而汉景帝再次躲避,最后只能目睹他被斩杀。封建主义的君主是多么的虚伪啊!这过河拆桥的本事是如何高超?内心是何等的邪恶和黑暗?这一点从汉景帝身上就能看出来。
停工你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