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巴以冲突成为了国际焦点,而一些观察者提出了一种有趣的猜测,即这轮冲突或许是一些大国解套的机会。他们认为,只要哈马斯与以色列的战争扩大并持续,演变成中东的“多线战争”和长期冲突,那么美国将不得不“重返中东”,并在中东陷入泥淖,从而难以实施一系列战略行动,如“以乌困俄”、“以俄胁欧”、“以台制华”。
这个猜测的成立需要两个条件:第一,哈马斯和加沙民众必须愿意付出一切,坚决抵抗,准备作出“全部牺牲”;第二,伊朗必须发挥其特殊作用,引领其盟友对以色列进行广泛的军事打击。目前,第一个条件似乎已经达到,尽管哈马斯陷入困境,但他们依然坚决抵抗,不断采取各种方式袭击以色列,表现出与加沙民众共存亡的决心。
然而,第二个条件却迟迟没有实现。尽管胡塞武装不断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和无人机,真主党不断用火箭弹袭击以色列边境,但他们的主要支持者伊朗却没有采取行动。最新的情报显示,一支伊朗民兵已秘密抵达黎巴嫩南部,接近以色列边境,但似乎并没有继续前进。这引发了一些疑问,为什么伊朗迟迟没有参与进来?
伊朗之所以犹豫,原因很简单,即“风险极大”,“压力极大”。根据报道,美军宣布一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已经抵达中东,该潜艇携带24枚核导弹,足以在半小时内摧毁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这一消息有两个引人注目之处,第一,通常情况下,战略核潜艇的行踪是“绝对机密”,但这次美国却主动公布,向全世界宣告其存在于中东。第二,美军罕见地发表声明,明确表示将“向伊朗发出明确的威慑信息”。这表明美国明白,伊朗有搅局的潜力,只要伊朗愿意,这轮巴以冲突可能会演变成中东的“小型世界大战”。因此,除了向中东派遣两支航母打击群之外,美国还特地派遣了一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以警告伊朗不要“轻举妄动”,不要干预这轮巴以冲突,否则将“后果自负”。
伊朗之所以犹豫不前,是因为此时的风险非常大。无论伊朗是否介入,都会面临美国和以色列的“报复”。美国不愿意再次卷入中东的长期冲突,不会入侵伊朗。美国不入侵,仅靠以色列也无法消灭伊朗。伊朗的内部也出现分歧,一方面,主战派呼吁迅速动用导弹袭击以色列本土,而另一方面,妥协派则担心战争风险太大,为俄罗斯等大国“冒险”。
似乎伊朗迟迟不行动,主要是因为他们认识到风险太高,压力太大。然而,伊朗的盟友正处于紧要关头,希望伊朗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伊朗与俄罗斯正在加快全面战略合作伙伴的谈判,同时也在扩大在东地中海的军事存在。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伊朗是否愿意付出更多,提供给其盟友所需要的“核保护”。因为要让小弟为你卖命,尤其是这种冒险的任务,大国必须提供“核保护伞”。然而,这样的“核保护伞”既有利有弊。好处是可以激励小弟为你冲锋陷阵,坏处是可能会把自己拖下水,引发“全面核战争”。
无论如何,大国需要有决断,要么“决一死战”,为了俄罗斯等大国的崛起,迎难而上,要么逐渐被美国“蚕食鲸吞”,让大国的陷阱继续被解开。只有提供足够的“核保护”,伊朗才可能愿意参与,让这轮巴以冲突变成中东的“多线战争”,实现大国的解套目标。
对此,屏幕前的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