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方式,男女有别”,老师:社会标准不同,很多家长都走反了

秋天的史诗 2023-02-13 12:15:14

在传统观念里,男孩是家族的希望,因此小到一个鸡腿,大到接受教育的机会,都是优先留给男孩的。

而现在,条件好了,很多深山里的孩子们,都有机会读书上学,但很多家庭都依旧保持着“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女孩读再多书,都不如男孩有用。

但现实却调转过来:很多80后家长更愿意生女儿,原因很现实。一位男老师直言:在教育方式上,男孩女孩截然不同,成本也是天差地别。

“教养方式,男女有别”,老师:社会标准不同,很多家长都走反了

一位高中生的家长,在女孩高考完之后,就带着她去商场购物,不再节俭,压力也烟消云散了。

因为女孩一旦考上大学,后续是买房、还是继续读书,都有很多讨论的空间,但男孩就截然不同了。

许多家庭,在生完男孩的那一刻,喜悦就转为了压力。这份压力,并非来自于学校内的基本教育。

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范畴内,无论男女,学生的侧重点都在学习成绩上,这需要学生的努力、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的督促。

而真正让男孩家长苦恼的,恰恰是在他们大学毕业,走出校园之后。一位男老师,一针见血地总结出了差别:家长培养男孩,注定更辛苦,因为离开校园后,社会对男同学和女同学的标准,截然相反。

在学生时代,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个差别,更想不到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的,成绩优异的孩子,只在自己眼里才是“出类拔萃”的。

很现实的例子:在上学时,我们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主要在成绩和特长这两个方面,一个学生只要成绩优异,再有一两项特长,就已经算得上“优等生”了。

这个阶段,男生如果成绩拔尖,再有一项擅长的体育运动,会一种乐器,能在学校活动中崭露头角,就能成为老师和同学们欢迎的对象。

但走出校园后,真正的竞技场氛围截然不同。成绩、特长,这些过去让你变得耀眼的优点,毕业后如果不能帮助你获得收入。

社会的需求不同,导致标准不同,这也是很多男同学不敢考公的原因

甚至对职业发展毫无帮助,那么此时,你所拥有的优点和长处,也会因为不能帮你赚钱,而成为别眼中的笑话。

但放在女生身上就截然不同,女生大学毕业后,社会和学校,对其“优秀”的认知标准,从未发生本质上的变化。

学习成绩好,代表智商高;会一点特长,有兴趣爱好,意味着贤惠高雅,这些也许同样在职业发展中起不到作用,但却没人在乎。

因为工资和工作,从不是社会对女性评价的第一要素,甚至可以被忽略不计。女性只要有养育的资本,比如高学历意味着她之后能承担学生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就足够她受到欢迎了。

但男性却不同,因此这位男老师劝告男孩的家长们:在培养男同学时,想让他之后更加优秀,只报辅导班和兴趣班,是远远不够的。

会考试、会唱歌跳舞,解决不了男同学走向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学会适应竞争压力,和拥有足够的工作能力。

家长需要趁早弄清,男同学的培养方向,才能有的放矢。而男孩们,在校园中尽早明白这个道理,才能避免在毕业后陷入“怀才不遇”的误区。

这一点,在校大学生参不透,但毕业生却早已醒悟。同样的平均薪资,女同学会被家长认为:稳定,找了个好工作。

但换到男同学身上,就会被认为是没出息,没本事。这就能解释一个现象,为什么现在考公的男同学越来越少,不是考公不好,而是他们不敢考。

写在最后:

男老师的建议,让家长们在相反的角度,思考了关于男同学的教育方向。首先打碎的,就是家长心中“上学时优秀,毕业后就同样优秀”的误区。

不破不立,只有打碎这一误区,家长才能明白:男孩真正需要的,是有“现实价值”的教育和培养,而非成绩的数字。

同时,这位男老师也给同学们提了一点实用建议:学习知识,不要死板,更不要局限,男同学更需要学会“交换价值”的学习思维。

即你所学习的知识,要对你之后的成长有所助益,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让你在走出校园后,换取相应的回报。而知识直接变现,从来都现实。#教育方式#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57

秋天的史诗

简介:我用声音和文字谱写女人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