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用这种杯子喝水,泡出重金属!用错水杯等于“喝毒”!

窦来嗦娱 2025-03-23 02:55:00

文:豆莱说

编辑:豆莱说

在中国人的印象里,“多喝热水”的好处很多,所以一年四季保温杯都很是很畅销的,但是你买的保温杯,真的安全吗?

你以为它带给你的是温暖和便利,但实际上,它可能正在悄悄释放重金属,危害你的健康。

央视调查显示,市面上价格低于30元的保温杯,九成以上使用工业级不锈钢,存在安全隐患。

劣质保温杯如同“隐形杀手”,你喝下的每一杯水,都可能是“慢性毒药”。

保温杯“杀手”

北京消费者协会的抽查发现,在被检测的保温杯样品中,竟有近40%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

这些保温杯在灌入热水后,内壁出现明显的腐蚀现象,致使重金属溶解在水中,长期饮用这样的水,无疑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究其原因,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节省成本,在保温杯的制作中使用了工业级不锈钢,甚至是回收的废料。

这些废料的来源复杂,可能是报废的机械设备、电器部件等,它们经过简单清洗和加工,便被制成了崭新的保温杯投入市场。

这些工业废料中,重金属含量极高。当热水长时间浸泡保温杯内胆时,这些有毒物质就会不断溶出,渗入水中。

人体如果长期饮用这样的水,摄入过量的铅、镉等重金属,轻则影响消化吸收,重则损害神经系统、骨骼和内脏器官。

而这一切,消费者却毫不知情,还把它当做贴身的饮水工具,实在令人胆寒。

商家为了蒙混过关,对这些用废料制成的保温杯下足了功夫,它们经过表面抛光、电镀等处理,外观与正品保温杯极其相似。

除非借助专业检测,消费者很难分辨真伪,不法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以超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牟取暴利。

一些三无产品甚至仿冒知名品牌,以次充好,它们在某些电商平台上销量惊人,价格仅为正品的一半,但安全和品质却无从保障。

长期食用重金属超标的水,会对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重金属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在体内富集、沉积,引发一系列的慢性中毒症状。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2024.1.17——这种保温杯会让热水变“毒水”,你可能正在用!

产品质量堪忧,消费者选购需谨慎

面对充斥着“地雷”的保温杯市场,广大消费者在选购时须格外谨慎,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首先要注意辨别保温杯的材质,优质保温杯内胆通常采用304或316不锈钢,这是食品级不锈钢的代表,耐腐蚀、无毒无害。

而一些劣质产品则使用201、202等工业级材料,甚至是废不锈钢,有较大安全隐患,选购时要仔细查看说明标签,材质一栏标识为“304”“316”方可放心。

其次要查验产品合格证和质检报告,正规厂家出品的保温杯,都会附有这些证明文件,而三无产品则难觅踪迹。

消费者要养成查验证照的好习惯,不要图便宜而忽视安全,再者,要查看保温杯的做工细节。

优质保温杯烧焊平整、抛光细腻、手感圆润,轻轻叩击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而劣质产品接缝粗糙、棱角毛刺、手感粗砺,叩击声沉闷低哑。对比之下,优劣立判。

最重要的一点,价格过低的保温杯要格外警惕,优质材料和工艺是需要成本的,价格畸低往往意味着质量堪忧。

对于价格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产品,消费者要提高警惕,莫贪小便宜吃大亏。

保温杯的安全问题绝非小事,关乎亿万家庭的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作为消费者,要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擦亮眼睛识别假冒伪劣,养成良好使用习惯,同时,也要依法维权,用行动推动市场环境的改善。

保温杯使用和保养的学问

选购到安全优质的保温杯,使用和保养时也需要讲究方法,很多人喜欢用保温杯装盛各种饮品,但要尽量避免装入酸性饮料,如果汁、咖啡、酸奶等。

这些酸性物质会加速杯壁的腐蚀,缩短保温杯的使用寿命。

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有人在外带了咖啡或奶茶后,为图省事,将饮料连同塑料吸管一起放入保温杯。

塑料吸管在高温下可能会释放有害物质,污染饮用水,与此类似,一次性纸杯也不宜长时间置于保温杯内,纸杯内壁的淋膜涂层受热会溶解,有可能渗入水中。

保温杯看似方便,但也需要定期清洗,很多人只是简单用水冲洗,却忽视了杯盖、杯口等死角的卫生。

这些部位极易藏污纳垢,滋生细菌,甚至产生异味,正确的做法是,每隔一段时间用清水和食品级清洁剂彻底清洁,小刷子和棉签可以触及死角,并要擦干晾置后再使用。

信息来源:京报网2022-03-14——保温杯这样用会析出重金属!事关健康,这些提示请收好

完善标准监管,守护百姓健康安全

保温杯重金属超标问题的频发,凸显出我国相关产品标准和市场监管亟待完善。

主管部门应组织企业、专家,尽快修订、细化标准,强化重金属含量等安全性指标,并加大标准的宣贯力度。

监管部门也要定期深入保温杯生产企业开展抽查,重点检查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出厂检验等环节。

对于违规使用工业级材料、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要严厉打击并公开曝光,绝不手软。

同时,要畅通消费投诉渠道,鼓励消费者依法维权,发现质量问题向市场监管等部门举报。消费者也可通过媒体平台曝光劣质产品,形成社会共治、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此外,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也可以开展产品比较试验,定期发布品质评价报告,引导企业争做优质品牌,帮助公众提高辨假识假能力,从源头上遏制假冒伪劣。

结语

选对一只安全的保温杯,再辅以正确的使用和保养,才能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更好地呵护我们的健康。

对于消费者而言,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不要贪图一时便宜而购买劣质产品,而生产企业更要恪守道德底线,把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放在首位。

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大监督抽检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为消费者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在日常的一杯好水中,喝出健康,更喝出安心。

0 阅读:72

窦来嗦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