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理想最近发布了理想L7系列,因为其包括Air、Pro等等车型,被称之为套娃机型,尤其是相比于L8、L9等车型,L7似乎是通过一系列取舍得到的,由此引发了相当多的讨论。这其中,既有理想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流量热度,也同样有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的争议。那么理想给汽车加的几块屏幕,真的是被批评的原罪?
外观设计上,非常家族化的味道,和理想之前的款型保持一致,只不过这次理想L7系列主打的其实是家庭五座SUV,至于车身的长度轴距等和L8保持一致,高度相比于L8下降了50毫米。
内部则是一贯的理想风格,双联屏贯穿中控和副驾,后排当然也有大屏显示器,材质均为LCD。动力方面,搭配1.5T发动机作为增程器,双电机,配备40.9kWh的三元锂电池组,CLTC续航1315km,纯电续航210km。其中电机的总功率330kW,配备魔毯空气悬架和电吸门。而新加入的Air版本则取消了魔毯悬架和电吸门等配置。
至于在其他配置上,不过核心处理器上,Pro版搭载一枚高通8155处理器,Max则是两枚。理想媲美按摩椅的座椅配置都保持了,激光雷达部分则是只有Max版本,芯片也是两枚英伟达Orin-X,其他版本为地平线征程芯片。
售价上,Air版本为319,800,Pro和Max分别为339,800、379,800。所以从技术参数上来看,理想L7显然还可以,主要的争议点还是在被认为没什么技术难度的增程式了。
理想One当年搭载的是东安1.2T三缸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技术标准动力功耗等,确实让很多人并不满意。如今从L9开始,理想更换了发动机,变为华晨新晨动力1.5T四缸发动机,技术标准显然是提升了不少。
从技术标准而言,增程式的逻辑有点“脱裤子放屁”的感觉,利用发动机发电,这中间的能量损耗显然是无法忽视的。但是,这种非主流的新能源实现方式却有很多厂商加入进来,除了理想之外,哪吒、岚图、赛力斯、问界,还包括新能源的绝对老大比亚迪,在百万级仰望汽车上也或许将搭载增程式。这足以说明,增程式现如今的优势是没有续航焦虑的前提下,能够带来纯电汽车的驾驶体验。
当然,从另一个维度来说,类似于电来源于煤发电,所以并不环保的原理,增程式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只不过在纯电汽车很多问题还无法完美解决的前提下,增程式能够完全解决续航焦虑,如果增程式的油耗能够低到混动汽车的标准,这种新能源方式也不是不可以。
为什么总是批评理想?增程式的技术人人都骂,甚至笔者也更倾向于插电混动和纯电。但我们并不能因为理想率先开始了增程式,就持续性的批评理想。更有意思的是,尽管理想的动力方式充满争议,但理想系列汽车的销量却在造车新势力里持续保持前列,甚至理想其实类似于苹果一样,通过一款汽车的不同配置来做到高销量,这确实很难让人不眼红。
理想在汽车里塞进了家庭影院Switch游戏机,还包括媲美按摩椅的座椅享受,就被视为不务正业,非汽车族类,实在是有些柠檬酸的感觉。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我个人更倾向于比亚迪的插电混动技术,尤其是120KM和240KM的规格,能够最大程度保持用户单程的纯电使用。但如果笔者到了换车的阶段,理想L系列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对用户的吸引力太大了,不仅仅是给司机更好的驾驶体验,副驾和后排家人在乘坐过程中,也能够保持非常好的使用体验,这难道不是用户的刚需吗?
新能源汽车市场与当年的智能手机市场何其相似,理想包括造车新势力从某种程度而言都是小米的化身,但研发本身就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像三星、华为、比亚迪这样的厂商,全球也就那么几个,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厂商都从电池等基础技术开始研发,那黄花菜都凉了。能够使用供应链体系做更好的产品,本身就是合理,否则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没有存在的必要。
当然,我们不批评理想并不代表赞同理想,将重心放在这些依靠供应链就能解决的技术上,在发动机、电控系统、自动驾驶以及发电效率提升、热值损失等方面,都应该和发动机企业深度合作研发,只有这样增程式在纯电市场来临之后,也会有一些市场。
至于现在超过8个油的油耗,我个人并不赞同一般家庭购买。至于批评理想通过奇淫技巧获得销量的车企,我建议你们也加入这几块大屏,看看到底卖不卖得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