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韩国接连出招,钢铁与关税的碰撞,中国如何逆风翻盘?

商业小聪明 2025-02-26 06:05:23

近期,当许多人把注意力放在特朗普和美国对中国的各种打压时,却不料另一边被偷家了:越南和韩国近日都相继出台了对中国的钢铁加反倾销税的措施,而钢铁产业也是我国的传统强项了,所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韩国和越南也是都对中国搞起了贸易战,虽然这里面多少有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在,但之于我国的一众钢企,要如何应对,又有什么影响呢?

钢铁贸易战的真实剧本

当越南和韩国在2025年2月接连对中国钢材举起反倾销大棒时,这场看似寻常的贸易摩擦,实则上演着全球产业链重构的精彩大戏。

这场擂台赛的每个动作都暗藏玄机:

首先来说韩国,这个产业的高端擂主,此次的性质无疑就是防守反击。

韩国钢铁企业正面临"三明治困境"——上有中国高端产品的技术追赶,下有东南亚低成本制造的挤压。

现代制铁的中厚板生产线开工率已跌至75%,而中国同类产品价格低15%且质量达标。

这迫使韩国造船厂宁愿支付27.91%关税也要进口中国钢板,因为总成本仍比本土采购低8%。这种"用对手的武器打对手"的策略,暴露出韩国产业升级的尴尬:

其造船业全球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38%降至2024年的28%,但钢铁业却无法同步升级。

而接下来的越南就是一个后起之秀,虽然主要还在搞中低端产品。

越南的钢铁擂台战术充满"矛盾美学":一面征收19.38%反倾销税阻挡中国热轧卷板,一面又默许中国宽卷板通过"尺寸游戏"继续流入——1880mm以上宽卷因本土无法生产仍享零关税。这种"选择性保护"实为产业发育期的特殊营养:

和发钢厂二期项目投产后,越南热轧卷自给率将从35%跃升至60%,但关键设备仍需从中国进口。

就像学自行车时既要拆辅助轮又要扶把手,越南在产业保护与开放间反复横跳。

而中国钢企应对这样的情况,却是正在上演"变形记",积极应对:

沙钢集团将出口受阻的中厚板转为风电塔筒专用钢,利润率反升2.3个百分点。

宝钢在马来西亚建设的550万吨钢厂,巧妙绕过越南关税墙,通过"曲线出口"保住市场份额。这种"水形物语"般的生存智慧,折射出中国制造从"以量取胜"到"以智突围"的进化。

擂台下的暗战

贸易战表象之下,三股力量正在重塑全球钢铁业格局:

中国钢铁业正用数字炼钢术改写游戏规则。

鞍钢的智能连铸系统使废品率从1.2%降至0.3%,相当于每年多产30万吨优质钢。

沙钢的区块链溯源系统让每块钢板都有"电子身份证",反倾销举证效率提升70%。

这些技术突破使得"中国制造"开始具备制定标准的能力,韩国浦项制铁不得不跟进研发数字孪生高炉,维护技术话语权。

而钢铁的大市场,欧盟这边的碳边境税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迫使亚洲钢企集体"绿化"。

中国电炉钢比例从2020年的10%升至2024年的18%,而越南台塑河静钢厂投资12亿美元建设的碳捕集装置,可将吨钢碳排放降低40%。

这场绿色竞赛中,环保技术反而成为新的贸易壁垒——中国光伏钢支架因碳足迹认证优势,在东南亚市场逆势增长17%。

以及快速增长的中东,也是正在成为新的钢铁擂台。

沙特与宝钢合作的吉达钢厂项目,既满足本国需求又辐射非洲市场。

伊朗则用石油换钢技术,从中国引进整套H型钢生产线。

这种"钢铁外交"正在重构贸易版图,中国对中东钢铁出口三年增长280%,巧妙对冲了传统市场的风险。

面对愈演愈烈的贸易战,中国钢铁业正在探索三条突围路径:

在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中国钢企用电弧炉技术换取当地市场份额,既规避反倾销又输出标准。这种"技术入股"模式已带动23个"一带一路"国家建立联合实验室。

山东日照钢铁在越南反倾销后,迅速将热轧卷板转为冷轧镀锌板出口,利润率反增1.8%。

这种"工序转移"策略,把关税墙变成升级台阶。

首钢集团的城市矿山项目,从废旧汽车中提取的"再生钢"已占产量的15%,这类绿色产品在欧美市场享受关税优惠。废钢炼钢能耗仅为铁矿石工艺的1/3,正在改写产业逻辑。

这场钢铁贸易战的终局,或许会像炼钢炉中的铁水般充满变数。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越南学徒开始模仿中国师傅的招式,当韩国擂主不得不修改比赛规则,中国钢铁业早已跳出关税战的二维平面,在技术、绿色、地缘的三维空间里开辟新战场。

未来的产业竞争,不再是简单的市场份额争夺,而是生态体系的构建能力比拼——这或许才是破解反倾销魔咒的真正密钥。

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作者,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信息来源:

《螺纹热卷:库存增幅收窄 出口受关税影响》和讯网

《越南、韩国对我国钢铁出口征反倾销税影响几何?》中国冶金报社

0 阅读:100
评论列表
  • 2025-02-26 13:11

    提高原材料出口关税

商业小聪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