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出身的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抗日三支队司令员张心泽小传

寻梦在华北 2024-08-02 08:56:48

冀鲁豫军区抗日三支队司令员张心泽

1941年8月28日,绿林武装司令张心泽(外号张大脚)在山东朝城郭王庄率部起义,被编入冀鲁豫军区。

“张大脚归咱八路军了!”一时在鲁西濮县、范县、观城、朝城、阳谷、寿张(今台前)一带成为人民奔走相告的特大新闻。

张心泽,字润普,朝城舍利寺(今属山东莘县)人,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11月30日(农历十月十六日)出生在农民家庭。

自幼拾柴拾粪,没有读过书。成年后曾到东昌府、临清州拉脚、拉大车。

他赤红脸,高个头,身材魁梧,一副好骨架。因脚板颀长,群众送号“张大脚”。他弟兄四人,排行老大。

1935 年冬,因富户勾结国民党官府,将其二弟心平、四弟心茂杀害,从此与富户、国民党官员结下了冤和仇。

“七·七事变”以后,日军南侵,国民党官员望风而逃,鲁西一带烽火四起,张心泽和金斗营村的于启水拉起了“杆子”,占领了范县县城(今莘县古城),拉牛绑票,杀富济贫。

1938年1月,聊城抗日专员范筑先将这支队伍收编为山东第六区抗日二十二支队,于启水被任支队司令,张心泽被委任一团团长。

他们被收编后,曾参加了对日作战的范县战役、濮县战役。

1938年11月15日聊城失陷,范筑先将军殉国,于启水投日当了汉奸。

张心泽看到日军占领我国大好河山,又受爱国军人范筑先的影响,从寿张县关门口,移防朝城县韩马庄,发誓“拼死也不当汉奸!”

于启水见张心泽不随自己效劳皇军,就逮住其子冠甲,做人质相要挟,但他没有屈服。

冠甲因被拷打、恫吓、致病身亡后,他又将次子冠申送鲁西军区杨勇抗日支队,当了一名八路军战士。

冠申不幸于1940年2月,在朝城南赵庄对日作战中牺牲,他闻讯深感悲痛,更坚定了抗日信念。

这时,齐子修仍在抗日;张心泽将部队归并齐子修部,他任第九团团长,驻阳谷县于半坡一带,并经常对日军发起进攻。

不料,齐子修又投靠了日军,当了汉奸,张心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副司令杨勇,根据中共中央“各地区要加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友军和地方武装共同抗战”的指示,要求敌工部门加强对张心泽的统战工作,争取起义,共同抗日。

还通过我地方干部张心军的邻里邵汝群,作思想工作。

张心泽有浓厚的爱国思想,加上儿子在八路军部队英勇作战光荣牺牲,他深深感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真正抗日的队伍。

经过几次接触,他对我党地下工作人员说:“

我叫您看看,我是不是中国人!叫您看看我的心是黑的还是红的!放心吧,我死也不当汉奸!”

他终于在1941年8月28日(农历七月初六),率部300余人和300支长短枪,以及大刀、战马等,在朝城县郭王庄起义,被共产党改编为冀鲁豫抗日第三支队。

张心泽被委任为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兼抗日第三支队司令员。

冀鲁豫区党委、军区、行署对张心泽的起义行动,给予很高的评价。

杨得志司令员、晁哲甫主任对张心泽的大太太、二太太及子女,按抗日军人家属予以优抚,并保送三子张冠生,按抗日干部子女,免费在范县葛口抗日高小读书。

此后,抗日三支队经常活动在黄河两岸、金堤南北。

舍利寺村因舍利大寺而得名,寺前有一座舍利古塔,高二十多丈,平面八角十三层,砖砌结构,雄伟挺拔,登塔远眺,南望范县城,北眺朝城,一、二十里地村庄、平原尽收眼底。张心泽自幼生在古塔下。

1942年麦收后,有一次他回到舍利寺家乡看望乡亲,被日伪军包围在村中。

当敌人包围未合拢前,张心泽带领着两名警卫员,骑着马冲了出去。

敌人集合全村群众到舍利塔下,四周架起了机枪,拉出两名老百姓,限定半个钟头指认张大脚和他的家属。

群众受尽了皮鞭抽、枪托砸的折磨,不吐真言。十分钟、五分钟、三分钟,最后剩一分钟的时候,降起了暴雨,日伪军收起了武器,拉起队伍冒雨出了村子。

群众说:“张大脚司令打日本,感动了老天爷下起了雨,救了群众。”

1943年7月初,朝南战役的前夜,抗日三支队在寿张县李台、舍利寺村休整待命,战士们吃猪肉、白馍会餐。

困难时期,只要没有战斗任务,军人吃白馍比过年还稀少,平时一天仅能吃一小军用搪瓷碗黑豆,或者一块花生饼,更谈不上吃猪肉。

张心泽司令员利用休整召开军事会议,作战前动员,战士们个个憋着一股劲,求战情绪很高。

7月5日战斗打响后,在军区统一指挥下,个个英勇善战,两三天就拔除朝城以南柿子园、谢集、仁义村、慈营敌据点21个。

1943年9月,抗日三支队从范县颜村铺一带出发,奔赴八公桥,参加了奇袭孙良诚部的战斗,全歼顽军校官以上30多人,士兵300多人。

返回驻地后,张大脚行动鲁莽,性格直爽,因一件小事,同政治部主任杨劲发生了矛盾。

杨劲认为张不服从领导,张认为杨不信任自己,逐步发展到驻防不在一个屋子睡,矛盾越来越尖锐。

有一次,杨劲擅自将张心泽的枪下掉,绳捆索绑,送到鄄北县芝麻刘庄军分区驻地。

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段君毅、司令员曾思玉,见到副司令员被捆,了解情况后,立即批评了杨劲,并将情况报冀鲁豫区党委、军区。

冀鲁豫区党委、军区认为杨劲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决定撤消杨劲政治部主任职务,派李仲勋为三支队政治委员兼中共寿张县委书记。三支队由第八军分区代管。

李仲勋是分区统战科科长,吉林省人,自称祖籍山东,是逃荒流落到东北的,他与张心泽称老乡,称润普兄,尊称张司令。

张心泽深感共产党干部对自己的信任,他主动接受我党的政策和主张,遇事找李仲勋政委商量。

他是个敢说敢当,言行一致,胸怀坦白,作战勇敢的红脸汉。

他敢于对个别侵犯群众利益,调戏妇女,违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战士,毫不客气地以违犯军纪论处。

他告诫大家:“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不是土匪。我们是八路军,就得象个八路军样,不能给八路军抹黑!”

“10·12”反扫荡中,抗日三支队奉命在根据地坚持内线作战,保卫群众。

他们伺机打击敌人,多次打退了日伪军骚扰并缴获了大批武器、牲畜、车辆。

三支队在冀鲁豫军区、党委领导下,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军纪严明,秋毫无犯。

他们利用各种关系侦察日伪动向,战斗在范、寿、朝、阳和郓、鄄一带,肩负保卫地委、分区机关的任务,成为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东部边界的一支前哨部队。

为了扩大抗日三支队的军事影响,加强三支队的骨干力量,冀鲁豫军区特决定将寿张县基干大队并人三支队,组建了中共冀鲁豫第三支队总支委员会,由李传恩任支部书记,崔文林为特派员。

又从分区八团调两个连的兵力200多人,充实到三支队,调李德芳任副司令员。

这支部队有两个番号,对外称冀鲁豫军区抗日第三支队,对内兼称寿张县县大队。

调整充实后的三支队,力量更加雄厚,战斗力也大大加强。

1944年7月3日(农历五月十三),张心泽利用统战关系,没动一枪一弹解决了阳谷于楼敌据点,收缴长枪200多支,子弹10000多发,俘虏汉奸队长刘保玉以下200多人。

这年12月5日,解放寿张战斗中,抗日三支队主攻西南城角,张心泽司令当时已是56岁的老人,仍身先士卒,带领战士冲了上去。

县城解放后,他被委任为寿张县城防副司令,负责维持县城治安。

在他带领指挥下,还先后拔除了小关口、耿王楼、候集、候庙等10多个敌伪据点。

张心泽的名子没有“张大脚”响,“张大脚”司令在广大抗日政权和老百姓中家喻户晓。

“张大脚”的队伍使日伪军闻风丧胆!

范县县区政府,逢年过节,或在三支队打过胜仗后,组织群众到三支队驻地子路堤、金斗营送猪肉、白菜、粉条和范县的地方名酒“小北门”,慰劳人民子弟兵。

1945年3月,根据冀鲁豫区党委、军区指示,三支队编入第八军分区六团(后又编为七纵六十团),司令员仍是张心泽,副司令员曾长伯(兼),政治委员高黎光(兼),副政治委员李传思。

7月13日,张心泽司令员带领指战员一举攻破郓城西北刁孟庄据点,俘虏汉奸队200多人,缴获枪 200多支,子弹20000余发。

7月20日,挥师北上,又参加了阳谷战役,利用云梯、炸药包,在南门炸开了一个缺口,部队冲入,胜利完成攻坚任务。

军区、军分区首长对张心泽的英勇善战,备加赞许。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心泽又先后任军分区参谋主任、寿张县县大队队长。

张沁泽于1948年4月7日(农历2月28日)逝世,终年61岁。

张心泽起义后,长期担任我军领导干部,在抗日战争中,带领抗日三支队,配合主力部队或单独作战近百次,对于巩固冀鲁豫边区濮范观抗日根据地,保卫边区各级政权和群众财产,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此材料根据曾思玉、李仲勋、邵汝群、罗亚民、张中怀、张冠生等同志回忆材料和座谈记录整理 。作者王玉荣

信息来源

0 阅读:15

寻梦在华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