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中国传统艺术领域人才辈出,无论在字画还是制作方面,留下了无数不朽珍品。这些杰出的艺术大师,大都专长于某个特定的方向,并且以此而闻名。如徐悲鸿善于画马,线条勾勒下八骏图活灵活现;齐白石擅长绘虾,寥寥数笔后游虾栩栩如生。雕刻艺术也沿着同样的轨迹,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朝着分工协作的专业化方向发展。
在过去,雕刻技艺靠学徒制传承。徒弟拜在师傅门下,吃住由师傅提供,受其指点,完成安排的工作。一般来说,徒弟跟着师傅学习几年甚至数年,被认可具备独立的工作能力之后,学徒期满,开始可以另立门户。
如今,现代加工技术、信息传递以及物流服务与过去大不相同,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师傅们带领的不再是一个或几个徒弟,而是一个团队。在师傅的指导下,大家各司其职、分工协作使各环节质量得到很好的控制,产品综合水平明显提升。
在这种模式下,雕刻艺人无需精通所有的环节,专攻一项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善于打坯的负责造型,长于开脸的专门刻画面部,擅长书法的则最后刻字落款。
于是,便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同行遇到一块好料,出于慎重的考虑,会请行内打坯的师傅对造型提出建议;等到人物外形初具的时候,会请开脸的师傅来亲自操刀;最后,如果配有诗词或馈赠留念,一定会让写得一手好字的刻字师傅来为作品画上圆满的句号。
徐悲鸿的贡献是引进西画,他的国画就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