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流:可敬可亲的九旬老兵,故事感人
通讯员/鸿飞
人物链接:陈家流,1931年5月生,广东徐闻渔桥村人,幼失怙恃,饱受饥寒,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士。
1951年7月,参加高雷区公安大队徐闻县公安队工作,获钤盖有“……”的中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队革命军人证明书(证字第6739号/……签署);1951年9月,肩负人民的重托、祖国的召唤,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54军,跨过鸭绿江,浴血奋战于抗美援朝战场,并获……钤印颁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军证字第05805号);1951年……赠抗美援朝纪念章及1953年10月25日,获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抗美援朝“和平万岁”纪念章;1973年8月1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省徐闻县人民武装部签换发参加390部队战士及……题签“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复员军人证明书;2019年10月,获……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编号:240867)。
历经2年9个月的战争,最终结束。中朝人民用血肉之躯及顽强意志,捍卫了和平,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全人类作出了“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珍爱和平,友谊长久”的人道主义表率。战后,他还留在朝鲜参与设施援建、农业生产等。归国时乘专列回到安东(今辽宁丹东市),迎接欢庆的人们排着长队,献花敬礼,场面壮观,……司令员等领导参与慰问接见。
他参军5年,复员还乡务农,2年后成家,养有3男3女,92岁的发妻谭玉珍于2020年逝世。
他的长子陈进创63岁,育有2男2女;次子陈进造55岁,育有2男1女;三子陈进平52岁,育有1男1女。现四世同堂,耕田种养,岁月静好。
他的长女陈来娣67岁,嫁在前山镇深水村,育有4男1女;次女陈进娇60岁,嫁于下洋镇桥头村,育有2男3女;三女陈进四57岁,嫁入前山镇深水村,育有2男。
陈家流,是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事迹整理人:冯才权(原第七、八、九届徐闻政协委员,第九届徐闻政协特聘评论员及《徐闻文史》编委会成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于2022年10月5日
1
——苦难孤儿·出征卫国
1931年5月14日,陈家流出生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曲界镇渔桥村。因旧社会封建礼教及地主残余势力的毒害,本就家徒四壁的陈家流双亲,在他童时便相继病逝,留下雪上加霜的破茅屋、冷锅台及烂床板。
他年幼无助,无学可上,只能给地主当苦力打杂、看家护院或放牛,吃的是变味要喂猪狗的稀粮。若得伤寒感冒,而干不了活,必将招来一顿恶打。这样的日子在忍辱负重中过了若干年,锤炼了他敢于吃苦、不畏强权的意志。后来,为了有一口饭吃,便参加了民兵团、打游击,过上了从受欺凌到反恶霸、自担惊受怕到另一种生死难料的生活。
再后来,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于1951年7月,已长大成人的陈家流,毅然报名参加高雷区公安大队徐闻县公安队的工作。由于胆魄过人,又有阶级斗争的经验及化解群众矛盾思想的能力,被应征入伍,在1951年9月,肩负人民的重托、祖国的召唤,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54军,跨过鸭绿江,浴血奋战于抗美援朝战场,彰显了一名优秀的、爱好和平的中华儿女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这种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人类文明发展与战争史上的宝贵财富,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信仰基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改革开放文化、伟大的抗疫精神文化等,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交融互鉴、和睦双赢及实现美好中国梦的精神谱系。
“我们被部队派来的车拉到湛江集中,接着首长便训话,群众含泪鼓劲送别,然后我们便登上驶向东北的火车。经过几天几夜的呼啸奔波,终于到达安东(今辽宁丹东市),稍作休整,便分批披上军装、配备枪械,连夜横穿鸭绿江……”陈家流忆起从孤儿参军,出征卫国,到时代焕新,生活美好,泪珠噙满双眼。
胡须花白、银丝染冠、头顶斑驳、声音洪亮、牙齿断缺、耳朵稍背、个子中等、身体健朗、穿着黑色土布上衣的陈家流老人,云淡风轻般地给我讲述着70年前的烽火纷飞故事。
2
——从军五载·弹入小腿
从军入朝之后,他编入的连属于二线预备连,曾随主战部队出战3次。右小腿内侧被子弹射中,卫生员剔出后,来不及休养又接着转移战场的陈家流,从不退缩。
“平时的实战训练、爬山越岭、隐藏阻击、夜间偷袭、忍饥受渴、负伤抱痛等,皆与主战部队同等标准要求,纪律严明。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帝的坚枪利炮、飞机炸弹威慑力虽强,我们的战士也牺牲了不少。但倒下一个,又补上一个,这种英勇,是无所畏惧的!”“在作战期间,我们露宿野外,虫叮蚊咬,水土不服,语言不通,常饮着从山顶溪涧淌下的战友的血水,这种残忍,真是惨无人道……”老兵陈家流一边讲,一边哽咽地抹着眼泪。
镜头下,我端详着这位可敬可亲、至爱至善的平凡老人,心中蓦然产生出一种难以言状的感慨:我们生在和平新时代,有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亿万中华儿女,奔向中国式的现代化,用仁爱、智慧书写着美好的中国梦……幸福来之不易呀!
3
——复员还乡·成家务农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征朝鲜,共同抵抗侵略者;至1951年6月,经5次战役把侵略军从鸭绿江边追回三八线;1952年3月1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向敌人发起强烈的进攻;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美军投入6万多兵力、三千架次作战飞机及170余辆坦克,攻击争夺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在44天的持久激战中,敌2.5余万人,指战员在炮火掩护下,强攻上537.7高地北山……历经2年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最终结束。
1958年9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回到祖国,服从组织的安排,为新中国的各行各业建设再立新功。
中朝人民用血肉之躯及顽强意志,捍卫了和平,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全人类作出了“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珍爱和平,友谊长久”的人道主义表率。
“战后,我还留在朝鲜参与设施援建、农业生产等。归国时乘专列回到安东(今辽宁丹东市),迎接欢庆的人们排着长队,献花敬礼,场面壮观,彭德怀司令员等领导参与了慰问接见。”陈家流老人自豪地回忆道。
他参军5年,复员还乡务农,2年后成家,养有3男3女,92岁的发妻谭玉珍于2020年逝世。
4
——九旬健朗·子孙满堂
已逾耄耋之年的陈家流,一生不求闻达,勤劳耕耘于红土地上,心态豁达、待人友善。既有军人的严于律己作风,又存匡扶正义的精神,常教育儿女要爱国家、爱人民,遵纪守法,做有用之人。
“他也曾多次义务到各乡村中小学宣讲抗美援朝的故事,教育后人要永远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爱好和平、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锻造民族品格,升华优良美德,读书励志,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陈家流的次子陈进造谈起父亲的身份,感到无比光荣。
他的长子陈进创63岁,育有2男2女;次子陈进造55岁,育有2男1女;三子陈进平52岁,育有1男1女。现四世同堂,耕田种养,岁月静好。
他的长女陈来娣67岁,嫁在前山镇深水村,育有4男1女;次女陈进娇60岁,嫁于下洋镇桥头村,育有2男3女;三女陈进四57岁,嫁入前山镇深水村,育有2男。
5
——后记·祝福
陈家流,是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如今,我怀着敬畏之心,采访、搜集、撰写的“寻访抗美援朝老兵公益行之——《渔桥村陈家流,孤儿参军卫国志,出征归来隐务农》”已接近尾声,仿佛自己穿越时空,完成了一项神圣的使命,如释重负……
笔者特撰联——最可爱的人:致敬英雄好;祈福寿者昌。祝愿陈家流老人身体健康,老有所乐,家兴业旺,子嗣有为!
(注:以上史料经陈家流老人口述,并对照证章实物,再参考2022年10月25日14:23的《南方》杂志权威发布的资料,提炼考证而成及已经他的次子陈进造审核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