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奇文《钱神论》:钱有通天之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汽车白话号 2023-03-09 15:05:05

我们常说古人在某些方面具有极高的人生智慧,这些智慧就凝练在一些"奇文"当中,这些奇文或道明处世之智慧,或总结为人之道理,总之能够给人带来极大的启发。

传说我国古代就有"四大奇文",其中《寒窑赋》点破了人生起起伏伏的真谛、《诫子书》传授了下一代做人做事的准则、《驭人经》总结了领导们的"管理之道",在我看来,最有趣的,放到如今还有警示意义的一篇是《钱本草》,作者张说将钱比作一味药草,论述了我们对钱应该秉持的"取之有道,不宜过量"的态度。

虽然《钱本草》被列入到"四大奇文"当中,但其实它并不算是古代论说"钱"的第一篇奇文,要说奇文,还有一篇更有趣的文章叫做《钱神论》,更是十分有趣,也十分发人深省。

《钱神论》原文书简掠影

作者首先在文章的开头虚构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年轻而又富有的悠闲地四处游玩儿的"司空公子",另一个是准备拿自己的一身本领去拜见"贵人"的"綦毋先生"。

二人在街头偶遇,司空公子对綦毋先生不带礼物就去见人大加嘲讽,并非常详细地论证了钱的发展起源以及它所具有的通天功效,甚至直呼钱为"钱神"。按理说后面应该是綦毋先生对司空公子的反驳,但是由于文章失传,仅残存了这些内容。

虽说只有这些,但是文章仍然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可以说是对当时金钱至上价值观的全面批判与讽刺。品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可以获取与中国货币相关的文化知识,更能够反思自身,反思社会,思考什么才是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

钱在什么样的社会中会有通神的作用?从中又能看出钱的哪些本质属性?

《钱神论》的作者是西晋的文学家鲁褒,《晋书》中有他的传记,对他的生平做了简要的介绍:

"鲁褒,字元道,南阳人也。好学多闻,以贫素自立。元康之后,纲纪大坏,褒伤时之贪鄙,乃隐姓名,而著《钱神论》以刺之。……盖疾时者共传其文。褒不仕,莫知其所终。"

西晋时期士人形象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鲁褒是一名一生布衣的隐士,因为当时社会上的价值观、原有的纲常伦理被极大地破坏,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样一篇刺世疾俗的奇文,产生了很广的影响。

那么,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呢?

首先,钱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钱的作用要想突出,就必然要求有一个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的环境。西晋时期,尤其是前期,国家相对统一,社会相对稳定,再加上西晋政府执行占田制度等经济措施,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经济繁荣期,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太康之治"。这就为货币经济的活跃提供了土壤,货币能够买到更多的东西,但是还不至于达到无所不能、人人渴望拥有的地步。

钱——当时人的理想

真正导致货币异化,社会风气败坏的是西晋的统治阶级。他们极度腐化,毫无纲纪观念,只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聚敛财富,不仅导致了法律对社会恶行的治理失灵,更是催生了拜金的社会风气。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这样评论西晋的统治者:

"封建统治阶级的所有凶恶、险毒、猜忌、攘夺、虚伪、奢侈、酗酒、荒淫、贪污、吝音、颓废、放荡等等龌龊行为,司马氏集团表现得特别集中而充分。"

昏君晋武帝——司马炎

统治者们为了追求物质享受无视法规,贪污腐化,无所不用其极。晋武帝司马炎身为开国皇帝,毫无雄才大略,只是一个酒色之徒。他灭吴国以后,后宫的嫔妃居然达到了万人之多,以至于他常乘着羊车在后宫转悠,停在哪就在哪过夜。

愍怀太子司马遹,每月开支常常在一百万钱以上。丞相何曾每天的饭钱就要一万钱,还对人说"无下著处",食物这么多还入不了他的法眼。奢靡浪费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发指。高官如此,其他上下各级官员更是上行下效,爱钱如命。《晋书》记载,和峤家境殷实、富可敌国,但是却十分吝啬,当时的人都以为他有"钱癖"。

统治者的极度腐化,必然带来社会治理的失灵与异化。不说其他官员,单是皇帝司马炎,就利用卖官的手段为自己聚敛财富,毫无底线。而法律更是沦为虚设,按照当时的《晋律》,几乎所有的罪名都可以用钱来赎买,就算是死罪的"价格"也不过只是黄金二斤。

石崇砸玉珊瑚

不仅扰乱"法治",在带坏社会风气方面,这些统治者也是罪魁祸首。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恺与石崇斗富。石崇听说王恺家里刷锅用糖水,他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丝绸铺设四十里屏障,石崇就铺五十里;王恺炫耀自己有一棵珊瑚树,石崇就晒出自己的几十棵珊瑚树。

正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钱的功能才显得格外突出,若是政治清明之时,法律、道德还能对商品经济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虽然在皇权一家独大的封建社会,钱也无法掌控人们的命运,只有像西晋这样社会秩序混乱的时代,钱权交易才会如此猖獗,钱的功能才会如此强大。

正如马克思所说:"正如商品的一切质的差别在货币上消失了一样,货币作为激进的平均主义者把一切差别都消灭了,但货币本身是商品,是可以成为任何人的私产的外界物。这样,社会权力都成为私人的私有权力。"货币的本质可以看作人的私权力,当公权力失灵的时候,人们对私权力的渴望便尤其强烈,拜金攀比则是水到渠成了。

聊一聊钱文化:千年以来的钱被称为什么?有啥文化内涵?钱真的成神了?

说过了钱的"通天神力",文中的司空先生又紧接着介绍了钱的历史与形制:"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我们都知道咱们国家古代的钱币都是那种外圆内方的铜钱,那么这样的造型有啥含义呢?

说起这外圆内方的铜钱,还是要回到秦朝的半两钱,百代皆承秦制度,连这铜钱的形状都是一直用的秦朝钱币的形制。那为啥咱们的老祖宗要用外圆内方的形状来铸造钱币呢?

秦半两钱

这主要与先秦时期人们的"天圆地方"的文化观念有关,《周易》中的"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中就可见到古人心中的方与圆的哲学辩证关系。他们认为"天道曰园,地道曰方",天上的日月星辰是运动的代表,是圆形的,地上的天地和人造的房屋是静止的代表,是方形的。加之《周易》中又有动为阳,静为阴的观念,将天圆地方融合到钱币之中其实就代表了一种阴阳和谐的观念。

此外,整体上的圆形又有防磨损的功效,更加实用,内嵌方形,与圆形相对比又显得不单调,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从这一形制出发,古代的文人雅士为钱起了一个雅称——孔方兄。《钱神论》这篇文章中就这样评论钱:"亲爱如兄,字曰孔方。……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鲁迅的文章《孔乙己》中也用"孔方兄"代替钱,可见这"孔方兄"是古今读书人所熟知的钱的别称了,那除此以外,钱还有没有其他别称呢?

钱的谐称——孔方兄

当然有,其中用的比较多的就是"阿堵物"。"阿堵"就是六朝人的生活习语,"阿堵物"的意思就是"这个东西",是对钱的一种蔑称。《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当时的名士王衍性情清高,从未说过钱字,他的妻子就故意用钱将他的床围住,早起的王衍起来看到钱就大感反胃,连忙呼喊奴婢"举却阿堵物"。从此,那些清高之人便就用"阿堵物"来代称钱。跟这个类似的还有"铜臭",同样都是一种蔑称。

除了蔑称以外,民间还有的称钱为"钱神",而且还产生了许多围绕钱的民俗文化。比如,秦朝已经出现了所谓的"钱良日",汉代的墓葬中出现了"钱树",汉代的装饰中也已经出现了"钱纹"样式的装饰。可见,钱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文化象征意义,在众多节日风俗中,同样出现了钱的身影,如春节贴"纸钱",二月二引财神,清明节烧纸钱;新生儿出生要送"洗儿钱",人死要有"落气钱"。各种各样的意义都被附着在了钱的身上,这也说明了钱在人们的生活中拥有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也象征了人们对于大富大贵的追求与渴望。

洗儿钱年画

在拜金主义抬头的今天,如果我们不加以调节,会有怎样的后果?我们又能从儒学中获取怎样的启示?

对金钱的过分追求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这样的风气会带来一个社会价值观的崩坏,而作为一个民族发展根基的价值观一旦走上了错误的轨道,后果将是整个国家的衰亡。《钱神论》中的相关描写就可以很好地佐证这一点。

首先,拜金主义造成了人们心中的榜样和典范人格的扭曲。《钱神论》中说"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可以为成人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唯孔方而已。"这里面的臧武仲、卞庄子和冉求分别是有智谋、有勇气和有才艺的人的代表,原来只要像他们一样就可以成为榜样,但是现在,要想成为榜样必须得有钱。

贤人颜回与孔子

紧接着,作者又说"使才如颜子,容如子张,空手掉臂,何所希望? 不如早归,广修农商,舟车上下,役使孔方。"尽管你像颜回一样德才兼备,但是还是没啥意义,还不如赶快去从事农商业多赚一些钱。

此时,金钱不仅把原有的榜样击碎,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甚至改变了儒家原有的天命观。儒家认为,自然意义上的"天"是最高的决定力量,以至于子夏会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但是,鲁褒却在《钱神论》中说"死生无命,富贵在钱","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人世间的这些贫富荣辱已经不是靠天来决定了,而是全取决于你有多少钱,只要有了钱,几乎就能改变一切。

有钱能使鬼推磨

现在,我们的社会物质生产力极大地提高,相信大家也都有切身的感受,金钱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我们中的某些人也开始变成了唯金钱是图的"司空公子",要扼杀这股风气,传统儒学财富观念可以为我们提供些什么呢?

在儒学的财富伦理观念中,"先义后利"是一个核心的概念,《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老夫子是极其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获取财富应该让位于遵守道德规范。但是也并不是不能获取财富,只要获取财富的途径是合法的,那么就是符合义的,反之则是不道德的,是不被鼓励和认可的。

无止境地追求财富

在当下社会,不让人获取财富恐怕是不太现实的了,但是我觉得孔老夫子的这些看法在当今仍旧适用。我们当然要赚取财富,只不过尽量不要去牟取一些不义之财,也不要故意炫耀,在儒家看来,故意的炫耀和过度的虚荣也是不道德的表现,这样做只会带来攀比风气的滋长。

此外,这一点的另一智慧之处就是引导我们自省。每当我们忙碌于赚钱,忙碌于攀比的时候,我们想一想自己的这些财富是否合乎义?这就会引导我们反思自己,过度地追求财富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失去了道德追求,失去了提升自我的空闲时间,失去了陪伴身边人的空闲时间,这样做真的是值得的吗?

也许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钱在我们的世界里是不是已经成为了神,我们要不要被钱掌握命运,我们是不是整天在追求那些超出我们生活所需之外的财富?这钱,真的是越多越好嘛?

不妨想一想,当我们把赚无尽的钱作为目标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就已经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呢?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