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条地铁最新消息来了!

彧爸不的生活 2025-03-24 18:52:56

01.

年内要开通运营的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最新进展咋样?3月20日,成都轨道集团组织“探秘轨道建设·共话城市脉动”工地开放日主题活动,走进13号线一期华西坝站建设工地。作为13号线一期工程的控制性节点工程,华西坝站点建设直接影响线路进度,这个站到底将建成啥样?话不多说,上图!

华西坝站效果示意图,仅供参考

13号线一期整体进度已完成78%

“我从来没看过还在建的地铁是啥样子?”“天天从这儿过,就是不知道这个绿色挡板背后在干啥。”当天下午,市民代表们早早就来到活动现场,一边领安全帽,一边向围挡里走。

市民代表们在华西坝站围挡旁准备进入

工作人员带领市民代表们,沿着狭窄的楼梯下行至站厅,高大的主体结构、深灰色的水泥墙面、无柱的站厅设计,让整个车站看起来无比空旷,一股震撼的纵深感扑面而来。

市民代表一起走入华西坝站站厅

表面“风平浪静”的围挡之下,隐藏着一个忙碌而有序的“地下王国”。焊工、电工、通风工等10多个工种和风管安装、支架加工等20多道工序正在交叉作业,各类材料设备整齐堆放,工人们全身心投入手中的工作,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华西坝站极具纵深感的站厅

华西坝站所属的13号线一期工程,起于瓦窑滩站,止于龙安站,线路全长约29千米,共设车站21座,全部为地下线。目前,全线21座车站机电和公共区域装修均已进场,整体进度已完成78%。线路建成后,将有效连接万家湾、三圣乡、大面等重要居住片区,串联青羊宫、杜甫草堂、华西医院等旅游景点和重要医疗机构,为市民带来更便捷、更舒适的出行体验。

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示意图,仅供参考

“目前,华西坝站土建主体结构已施工完成,正在进行风亭出入口等附属结构施工,机电整体进度完成68%,13号线一期工程全线21座车站机电和公共区装修均已进场,整体进度完成78%。”现场,成都轨道建设公司项目管理二中心副主任张婷婷还向大家展示了华西坝站未来修建好的示意图,市民们都十分期待。

张婷婷正在向大家介绍13号线一期建设情况

特殊施工环境下需要人工背运材料

华西坝站作为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控制性节点工程,建成后将是1号线与13号线的换乘站,并下穿1号线,因此一般的地铁站点只需下挖20米左右,这个站却要深挖34米,相当于普通地铁站的1.7倍。“基坑越深,地下水也就越多,受力强度越高、吊装难度越大,施工难度也大幅增加。”成都地铁13号线一期机电安装项目经理部副总工程师吴锦斌介绍,加上站点地处老城区,附近医院、学校、政府单位、文化古迹、居民楼林立,一管一线都足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吴锦斌正在介绍华西坝站建设情况

华西坝站点建筑平面面积约3.4万平方米,涉及管线种类多达数十种,包括给水管、排水管、燃气管、电力电缆、通信光缆等,管线迁改长度近4000米。“管线迁改不仅难在多,更难在协调。华西坝站在迁改过程中需要与医院、社区等10余个相关方进行多次沟通协调,反复研讨完善管线改迁方案。因此,华西坝站光是前期管线迁改就花了4个月的时间。”吴锦斌介绍。

市民代表们正在参观华西坝站建设现场

“站点特殊的施工环境给材料运输也带来了考验。”吴锦斌指着堆放的风管介绍,“这是地铁站机电暖通系统的风管,仅这一个车站大约就有1.2万余节。由于要严格管控围挡面积,组织大型设备吊装入场就会很难,所以我们只能利用夜晚车流量小的时间用车拉到工地旁,再通过一个小的进出口一个个运送进来,有时甚至会人工一点一点背运进地下作业面。”

华西坝站站厅天花板上的风管

华西坝站将今年8月底全部退围

好消息是,今年8月底,华西坝站将实现全部退围。

张婷婷介绍,修建地铁需要大量土方开挖和材料运输,设置“围挡”是保障围挡内施工和围挡外通行安全高效的重要举措,几乎贯穿于地铁勘探建设始终。华西坝站围挡位于人民南路三段和小天竺街的交界处,车流人流川流不息,建筑物密如蜂巢,建设场地和材料堆放空间都极为有限。

围挡设置变化示意图(绿化迁移阶段)

围挡设置变化示意图(管线迁改阶段)

“为了保障华西坝站周边交通顺畅,我们早在设计之初就科学规划打围方案,采用半盖挖式施工方法,全力以赴缩小打围面积。”张婷婷介绍,半盖挖式施工,就是先给一半的建设区域设置盖板,用来供大家通行,另一半局部设置盖板,用于设置钢筋加工场,剩下的才是日常的施工区域。“最极限的时候,施工围挡距作业区仅有0.6米,堪称‘螺蛳壳里修道场’。”

“原以为围挡还能再缩小,现在看来确实尽力了。”家住附近的市民李女士坦言。

围挡设置变化示意图(车站盖板施工阶段)

围挡设置变化示意图(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在建工地的围挡设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围挡面积与施工工序及需求紧密相关。张婷婷介绍,比如在地铁建设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需要确保有足够空间吊装挖掘机、盾构机等大型作业设备,打围范围相对要大一些,现在已进入机电施工阶段,材料要小一些,打围面积也就逐渐缩小,预计将在今年8月实现全部退围。“这个过程是动态的,但是竭尽全力减少打围面积的目标是不变的。”张婷婷说。

围挡设置变化示意图(围挡拆除阶段)

下一步

成都轨道集团将全力以赴

加速推进在建线路建设

为营造安全、有序、畅达的

城市交通环境贡献力量

02.

迈入新阶段

距离列车“跑起来”更进一步

3月20日上午

随着首节25米轨排精准落位

无锡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

正式启动轨道铺设施工

全线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向着“轨通”里程碑节点奋力前行

地铁4号线二期

全线6座车站,无锡新区站、菱湖大道站、净慧西道站、华庄站、瑞景道站5座车站已完成封顶,锡士路站主体结构施工完成超70%。此外,全线13条盾构隧道,8条盾构隧道已经贯通,3条盾构隧道正在掘进,已完成11台次盾构始发任务。

智慧赋能实时调度

双重联动安全防护

无锡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全线铺轨长度约18公里,本次首铺段是净慧西道站至菱湖大道站区间左线。轨道铺设工程面临着施工环境复杂、人员以及车辆动态变化、传统调度方式效率低下等多重管理挑战。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无锡地铁建设团队积极运用基于5G技术的轨行区智能监控调度系统,为地铁建设的安全与效率注入了全新活力。

通过巧妙融合高清摄像头、精密传感器网络和便携移动App,该系统利用5G技术实现对作业人员和施工设备的实时精准定位,确保调度指令的迅速、准确传达。一旦系统检测到有人员误入危险区域或设备偏离预定路线,便会立即触发智能报警机制,这与门禁识别装置联动,为现场安全构建起一道“人防+技防”的双重安全保障体系。

创新工法提升质效

革新工艺强基筑轨

面对首铺段施工作业条件受限,无锡地铁建设团队创新驱动,在原有的“半机铺半散铺”工法上进行提升,以新型平板车代替传统轨道车,利用车站站台区域进行轨排组装等作业,克服了原有工法需要在岔区进行作业的限制条件,实现了在车站及隧道狭小区域内铺轨作业。这一创新既提升了现场施工作业安全条件,还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保障精度质量,为地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轨道铺设和支撑的关键环节,建设团队还大胆革新,采用免拆聚氨酯伸缩缝材料替代了传统的薄木板夹芯泡沫板材伸缩缝。这一转变,不仅有效规避了传统材料易受环境影响、加工繁琐、拆除碎屑难清理等问题,更凭借其施工便捷高效、连接稳固可靠等特性,显著增强道床质量、缩短施工周期,为轨道稳定性与乘坐舒适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接下来,建设团队将加快推进瑞景道站至净慧西道站区间的轨道铺设,并同步做好剩余区间施工的准备工作,确保各环节无缝安全衔接,争取早日为市民带来更加便捷、舒适出行体验,助力无锡轨道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

03.

3月20日,合肥轨道6号线一期首列车开始上线“热滑”。本次“热滑”区段为6号线一期北雁湖站至市第三医院站区段,途径开福寺站、梦城站、松荫桥站、洪岗站、炮兵防空兵学院站、南七里站、市第三医院站共7站7区间,长度约11.5千米。

此次“热滑”试验,列车分别在低、中、高三种速度下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轮轨关系和弓网关系正常、供电设备运行良好,满足设计规范要求,顺利完成了各试验项目,为后续线路开展全自动运行测试奠定了良好基础。

“热滑”试验是指在轨道铺装、接触网送电、信号系统调试完成后进行的一项关键测试,是整个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在接触网带电的条件下,让列车在轨道上进行实际运行,以检验运行时各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各项运行参数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热滑”试验详细记录列车在不同速度下的运行状态,以及接触网供电是否稳定,通过热滑试验有效保障列车安全稳定的跑起来。

截止目前,合肥轨道6号线一期已顺利实现全线洞通、全线长轨通、短轨通;机电安装、供电、弱电系统正在稳步推进。下一步,合肥轨道集团将全力推进6号线一期剩余工程,力争早日实现6号线一期开通初期运营的任务目标。

0 阅读:2

彧爸不的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