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放了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年后再斩,最终回来多少人?

谷冬浏览世界 2024-12-08 05:52:00

在我国这么多的皇帝之中,李世民肯定是最特立独行的一个。

历史上评价两极化严重有人认为李世民不是一个好人,但是说他是个好皇帝倒是没有争议的。

而李世民在位期间曾经做出过一个轰动一时的举动,那就是将几百名罪大恶极的死囚放回家去过个年。

明年回来再杀掉,这倒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社会实验,考验了人性的本质。

那么这些死囚最终有没有按照约定回来?李世民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李世民的决定

我们都知道作为从乱世中杀出一条血路的人来说,就连身边的亲人挡在自己的路上都有可能会被杀掉。

李世民的上位一直都是历史上饱受诟病的一点,首先我们知道李世民杀掉了自己的两个兄弟,然后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逼迫自己老爹让位。

这样的行为肯定是不合适的,但是这其中也有很多的原因。

无论是怎么样,他的形象可以说一开始不是非常好的,毕竟这不是光彩的事情。

结合历史发展其实这件事也是有合理性的,比如当时的大仗都是李世民一个人打的,到最后却始终是得不到李渊的认可,皇位还是传给了自己的兄弟,这让他无法接受。

再加上他的哥哥是个能力不足的人,如果真的坐上了皇位,天下可能不会这么太平,也不会有什么盛世,说不定最后李世民本人也会因为功劳大而被杀掉。

所以说他必须这么做,这也带来了很严重的后果,很多人都认为肯定是一个暴君,连自己的兄弟都不放过。

但是事实恰恰相反,李世民一开始就树立了自己一个明君的形象,比如说鼓励手下的人当面指出李世民的错误。

当时有个叫魏征的人真是多次当众阴阳怪气的让李世民面红耳赤,但是李世民也没有杀掉他,可见这个人的气度很大。

那么关于他上位之后的所推出的政策有一项倒是挺有意思的。

当年秋后问斩的名单要皇上过目,李世民拿过来一看足足快四百人,这人数可以说非常的巨大。

此时一个问题也涌上了李世民的心头,这些人难道真的都是罪无可赦的人吗?

怀着这样的疑问,李世民了解了一下这些人的情况发现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是被逼迫走向这条路的。

经过一番了解之后李世民大为震撼,原来这世间竟然存在这么多难以判断的事情。

于是他辗转反侧,认为不能因为这些人犯了罪就认定他们为十恶不赦之人,于是他下令,将这些人都放了,然后明年再让他们回来受刑,这期间他们可以实现自己未实现的愿望。

这个消息一发出满朝震动,百官纷纷低估:“这皇上是不是失心疯了,好不容易建立盛世,这要是放了不全乱套了吗?”

但是李世民就是有这个魄力考验人心,他已经下定了决心要这么做,百官无奈只能执行。

这些囚犯才是感觉最不可思议的,本来都已经准备好了受死,但是突然重见光明了。

他们纷纷喊着皇上圣明皇上仁慈的口号就排着队出来了,不过这件事是有前提的,就是必须保证明年回来受刑。

囚犯们的做法

这些囚犯们一个个的改头换面回到家乡过年,百官们的心一直都吊着,生怕这些人回去以后再继续杀人放火。

反倒是李世民一脸轻松该吃吃该喝喝,没什么顾虑,就这样,很快到了约定的时期。

满朝的官员都等着看,究竟会有多少人能够回来,有可能一个都不回来。

但是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囚犯队伍浩浩荡荡的回来了,竟然一个也没有少。

这样的行为的确是出乎意料,为首的一名囚犯直言:“谢主隆恩,草民戴罪之躯已经完成了此生的遗愿,心满意足,就算是死也没什么遗憾了。”

其他囚犯纷纷附和,表示就算是死也不怕了,百官都看着李世民等着听他定夺。

谁知道李世民微微一笑说:“你们都是信守承诺之人,这样的行为让朕非常的感动,如今朕赦免你们的罪过,回家去吧,切记不可再作奸犯科。”

李世民话刚说完,那些囚犯们激动地流下了热泪纷纷磕头如捣蒜感恩李世民的赦免之恩。

这件事也奠定了李世民明君的身份,用一个宽容的心去治理国家,而不是用刀剑,这件事更是一直为百官所传颂,果然李世民不是一般人。

他懂得如何将自己的身份营销上去,但是同时也能看出他的魄力,这件事是有很大的危险性在里面的。

这件事实际上历史有很多种说法,首先是这些囚犯究竟知不知道自己回来肯定是一死呢?

首先这些人会不会在回家之后干脆就跑了,再也不回来呢?可能有人会这么想。

那么李世民搞得这么一个规模宏大的活动,肯定地方上政府也是非常关注的,就算这些囚犯想跑,又能跑到哪里去呢?

最终还是要回来受死这一条路,包括后来欧阳修在后来写过文章来论述自己的想法。

他认为李世民这样的做法是为了自己的声誉,下面这些人可能已经揣摩到了皇上的心思,认为回来后可能会被释放所以才回来,这样的说法听起来也合理。

无论李世民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次的行为是非常的成功,树立了自己的形象。

资料参考:

1.《旧唐书·本纪第三》

2.《贞观政要》

3.《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五

4.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0 阅读:0

谷冬浏览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