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买房就是升值” 这句话仿佛是房地产市场的金科玉律,被无数投资者和普通购房者奉为圭臬。那时候,只要手头有点闲钱,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投资方式往往就是买房。大街小巷里,总能听到人们谈论着哪里的房子又涨价了,谁谁谁买了房大赚了一笔。似乎在那个火热的房地产时代,房子就是稳赚不赔的 “摇钱树”。
可如今,房地产市场的风向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咱们不妨先来看看一组令人咋舌的数据,2024 年,全国超过 53 个城市的二手房价格如同坐了滑梯一般,持续向下滑落。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最新数据更是让人心里一紧:一线城市新房成交均价同比下跌 8.5%,创下了近 5 年的新低。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呢,也没逃过这场 “寒冬”,连续 12 个月呈现负增长的态势。众多房企就像在暴风雨中飘摇的小船,资金链岌岌可危,时不时传出资金告急的消息。银行业也受到了不小的牵连,不良贷款率开始上升,房贷审批也变得比以前严格了许多,购房者想要从银行顺利贷到款,难度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年轻人观念的转变,也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新的冲击。90 后、00 后这一代,“能租就租” 的理念越来越流行,不再像上一辈人那样把买房当作人生的必选项。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在告诉我们,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 存量时代,楼市分化也变得愈发剧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四类房子被不少业内人士预测,未来 5 到 10 年可能会迎来大幅度降价。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咱们下面就一起来深入剖析剖析。
物业管理混乱的小区:居住体验差,房产价值受损
走进一些物业管理混乱的小区,你就能深刻体会到什么叫 “反差”。原本应该是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在这里却成了奢望。小区里的公共区域,简直就是卫生死角。楼道里,灰尘厚得能呛人,墙壁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广告,花花绿绿的,就像长满了 “牛皮癣”。小区的花园里,杂草丛生,原本规划的绿植早就被肆意生长的野草淹没了,垃圾也随处可见,塑料袋、饮料瓶在草丛里若隐若现。到了夏天,这些垃圾散发出来的臭味弥漫在整个小区,招来一群又一群的苍蝇和蚊子,居民们连窗户都不敢开。
再说说小区的安保,那更是让人提心吊胆。门口的保安形同虚设,既不严格登记外来人员,也不仔细检查进出车辆。陌生人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小区,有时候甚至能看到一些推销人员在楼道里挨家挨户敲门。小区里也没有完善的监控系统,或者就算有,很多也都是坏的,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导致小区里盗窃事件时有发生,居民们整天担惊受怕。有位李大爷,辛苦攒钱买了辆电动车,停在小区楼下没几天,就被偷走了。他去调监控,结果发现监控坏了,根本查不到小偷的踪迹,李大爷只能自认倒霉,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公共设施的状况同样糟糕。小区里的健身器材,大多都已经损坏,螺丝松动、零件缺失,根本没法使用。儿童游乐区的滑梯、秋千也都破旧不堪,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家长们都不敢让孩子去玩。电梯更是经常出故障,三天两头就 “闹脾气”。有一次,一位女士抱着孩子坐电梯,电梯突然在半空中停住了,灯光闪烁,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女士也吓得不轻,拼命按求救按钮,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来把她们救出来。由于物业费收缴率低于 60%,物业收上来的钱根本不够维持小区的正常运转,维修资金严重不足,这些问题也就一直得不到解决。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下,小区的房产价值自然大打折扣,未来降价也是大概率事件。
市中心老破小:岁月留下的难题,难以承受的改造成本
在城市的中心地段,往往还留存着许多 90 年代建设的六层以下住宅。这些老房子,曾经也是人们温馨的家,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问题越来越多。走进这些老房子,就能闻到一股陈旧的气息。水电管线因为年久失修,状况百出。经常会出现漏水的情况,天花板上总是湿漉漉的,墙皮也因为长期受潮开始脱落。有时候,居民们正在做饭,突然就跳闸了,整个屋子陷入一片黑暗,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没有电梯,对于住在高层的居民来说,更是一场 “噩梦”。尤其是老人和小孩,爬楼梯成了每天最头疼的事。张奶奶住在五楼,身体不太好,每次上下楼都要歇好几次,累得气喘吁吁。她说:“年纪大了,这楼梯真是爬不动了,每天就盼着能装上电梯,可哪有那么容易啊。” 除了爬楼梯辛苦,这些老房子的采光和隔音也很差。房间里白天都得开着灯,不然就显得很昏暗。晚上睡觉的时候,周围稍微有点动静就能听得清清楚楚,根本睡不好觉。
想要改造这些老房子,成本高得吓人。随便算一笔账,给一栋这样的老楼加装电梯,费用动不动就要几十万。这还只是加装电梯的钱,要是再算上水电管线改造、房屋结构加固等其他方面的费用,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就算投入了这么多钱进行改造,房子的价值能不能提升还是个未知数,投入产出比很低。对于很多业主来说,实在是难以承受这样的成本,所以很多老房子就一直维持着破旧的状态,居住体验越来越差。在房地产市场上,这类房子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小,价格自然也很难坚挺,未来降价也是可以预见的。
20 年以上高层住宅:设施老化,负担加重
曾经,高层住宅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很多人都以能住在高层为荣。可如今,那些建成 20 年以上的高层住宅,却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年轻的购房者一看到这些老高层,往往就望而却步。因为这些房子的基础设施亟需更新换代,供暖、供水系统经常出问题。到了冬天,暖气不热是常有的事,居民们只能裹着厚厚的被子在家 “挨冻”。供水也不稳定,有时候水压太小,连洗澡都成问题。
电梯更是这些老高层的 “老大难” 问题。由于使用年限长,电梯故障频繁发生。维修保养费用不断增加,而且一旦电梯需要更换,那就是一笔巨额费用。王女士住在一个 20 年房龄的高层小区,她说:“我们这栋楼的电梯三天两头坏,每次维修都要花不少钱。最近听说电梯要换了,一部电梯换下来得好几十万,这钱都得我们业主出,压力实在太大了。” 除了电梯和基础设施问题,老年居民比例过高也是这类高层住宅面临的一个问题。老年人行动不便,对电梯的依赖程度更高,而电梯频繁故障,让他们的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
从市场行情来看,这类房产的挂牌量增长了 50%,但实际成交价却跌幅达 15%。越来越多的业主意识到这些房子的问题,想要赶紧出手,可买家却寥寥无几。就算降价出售,也很难找到愿意接手的人。在未来的 5 到 10 年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加剧,这类高层住宅的价格恐怕还会继续下跌。
远郊大型居民区:配套滞后,发展遇冷
在城市的远郊,有不少大型居民区拔地而起。当初开发商在宣传的时候,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什么 “生态宜居”“未来之城”,吸引了很多购房者的目光。可等居民们真正住进去,才发现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太大了。
先说交通,住在远郊,通勤时间成了一个绕不开的难题。居民们每天上下班,通勤时间普遍超过 1.5 小时。早上天还没亮就得起床,挤上拥挤的公交车或者地铁,在摇晃中度过漫长的时光。晚上下班回到家,天都黑透了。而且,交通成本也很高,每个月光是交通费就得花不少钱。李先生在市区上班,住在远郊的一个小区,他无奈地说:“每天光是坐地铁来回就得十几块钱,一个月下来交通费都要几百块,再加上有时候打车,开销实在太大了。”
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匮乏,更是让居民们头疼不已。孩子上学成了大问题,附近没有好的学校,家长们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很远的地方去上学,每天接送孩子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是家人生病了,看病也很不方便。附近没有大医院,只能去市区的医院,排队挂号、看病折腾下来,一天时间就没了。
再看看房地产市场,远郊的新盘供应过剩,二手房市场却十分低迷。很多楼盘为了吸引买家,不得不降价促销,有的甚至降价 30%,可即便如此,买家依然寥寥无几。因为大家都清楚,在这里买房虽然价格便宜,但生活成本太高,各方面都不方便。在未来的发展中,如果这些配套问题得不到解决,远郊大型居民区的房子价格很难有起色,大幅度降价的可能性非常大。
当下的房地产市场,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闭着眼睛买房都能赚钱的时代了。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各类因素相互交织。购房者们在做决策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多方面考量。上面提到的这四类房子,在未来 5 到 10 年确实面临着较大的降价风险。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完全没有价值,只是在投资和购买的时候,需要更加谨慎。对于那些有购房打算的人来说,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状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